分享

西丰旧事‖ 奥运冠军孙福明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3-09-15 发布于辽宁






孙福明
转载《铁岭英模》

孙福明,女,西丰县人,1974年出生。1987年入铁岭体校,1990年入辽宁省柔道队。1996年7月2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72公斤以上级柔道比赛中,技压群芳,夺得金牌。

孙福明出生在西丰县乐善乡(现西丰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汉,但与一般农民不同的是他喜欢体育运动。孙福明自幼受到父亲的熏染,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后,她总是喜欢跑着回家,把自己的小身板儿练得越来越棒。

1985年,小学五年级的孙福明身高达到1.70米,体重70公斤,父亲送她进了西丰县体校。第二年,又被选拔到铁岭市体校。就这样,12岁的孙福明一走就是10年。

孙福明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体能欠缺,为此她经历了超常规的体能训练。 别人跑15分钟台阶,她必须跑30分钟。长跑时,教练还专门跟在她的后面陪着跑。有两次,孙福明累得实在受不了,就偷偷跑回家,可刚进家门,就被教练像抓逃兵似的抓了回去。回校后,还要加罚大运动量,跑20圈,做100个俯卧撑....高强度的训练,使孙福明吃了不少苦,同时也进步得飞快。三年后, 孙福明进了辽宁省柔道队。

这时的孙福明已经长大了,运动技巧更成熟,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她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做一个为父母争气,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孙福明在省队一练就是8年。这8年里,她每天都要完成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终日围着榻榻米转来转去。每天都泡在汗水里,柔道裤磨破了两条腿,一出汗就钻心地疼,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就是这样,她也从没喊过苦,叫过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4年底,孙福明拿到了她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995年7月,为了备战奥运会,她和教练一起来到国家女柔的训练基地。

在备战奥运的时间里,孙福明每天都要与四五位膀大腰圆的男选手实战过招,每天光流出的汗水就有好几公斤,四套柔道服都不够换,几乎每天都练得小腿抽筋,筋疲力尽。对于这种苦,孙福明觉得很值得。她想,如果她的努力,能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赛场上,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大洋彼岸,就是再苦上几倍她也心甘情愿。

赛前两个月,教练组针对参赛的各国选手制定了周密的战略战术,尤其是古巴选手罗德里格斯,更是孙福明的主攻方向。

一切准备就绪, 孙福明随中国体育代表团飞向了美国的亚特兰大,她要去实现她的奥运冠军梦,她要去报答生她、养她的祖国和家乡

1996年7月12日,孙福明站在了亚特兰大奥运会72公斤级柔道决赛的赛场上,她的对手正是来自古巴的外号“黑大坨”的罗德里格斯。孙福明的身材在国内还算个“坨”,可站在身高1.90米,体重130多公斤的对手面前却显得那么单薄。面对凶猛的对手,孙福明按照教练指导的技术要领,冷静地同对手周旋,顽强地顶住了对方的进攻,赛时过半后,孙福明一个漂亮的“背负投”,将“黑大坨”摔倒,获得有效得分,就在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孙福明再次将这个柔坛的“巨无霸”摔倒在地,夺得了第二十六届奥运会72公斤以上级女子柔道冠军。在奥林匹克100年的时候、为中国赢得了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孙福明载誉归来,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热情接见。8月19日、中共铁岭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欢迎孙福明载誉归来,授予孙福明铁岭市劳动模范称号,并为她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还授予她“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突击手标兵”以及“三八红旗手”称号。


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