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留给世人的7条忠告,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源源不断 2023-09-15

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来源:有书 文:有书诺丁涵


2014年,时任《人民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周绚隆评价杨绛时说:

“杨先生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

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

杨绛先生的一生,充满荆棘和坎坷,年轻时经历过漫长的低谷期,耄耋之年又先后送别女儿和丈夫。

但她始终都以一颗乐观强大的心,接纳所有,并坚持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进作品里。

她的作品,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朴实的文字,却总能打动人心。

让失意者看到希望,让孤独者得到慰藉,让迷茫者找到方向。

今天有书君和大家分享杨绛先生充满智慧的7句话,希望能帮你看清生活真相,获取前行的力量。

图片
  • 关于婚姻: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一天,钱锺书看完杨绛编写的话剧后,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杨绛听完大为高兴,当即催他赶快动笔,还让他减少教课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创作上。

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便会减少,为了节省开支,杨绛承担起“女佣”的工作。

从那天起,原本用于写字的手,干起了粗活,被割破、烫起泡更是常有的事。

就连杨绛的父亲都直言:心疼自己的宝贝女儿做“不花钱的老妈子”。

可杨绛从没觉得委屈。

在她看来,这份爱不是盲目的,而是出于理解:她理解钱锺书的理想,所以心甘情愿地支持他。

钱锺书也是一样,他怕杨绛太劳累,会偷偷在卫生间洗衣服,虽然有时洗不干净,但是至少在用行动体谅着妻子。

泰戈尔说:

“爱是理解的别名。”

婚姻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柴米油盐的琐碎、双方在家庭倾注的精力不对等等问题。

此时,唯有相互理解对方的辛苦和难处,支持对方的选择,婚姻才能更稳固地走下去。

图片

  • 关于家庭: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1973年,钱瑗请小时工来家里洗衣服,邻居看到后,竟然让小时工先给她洗。

钱瑗解释说:

“小时工是我家约来的。”

不想就是这么一句话,激怒了邻居,她直接打了钱瑗一耳光。

出于母亲的本能,杨绛明知道打不过她,也还是冲出来保护钱瑗。

恰好这一幕被钱锺书看见了,一向儒雅的他,立即拿着木棍出来,与邻居狠狠厮打在一起。

有人说:

“困难有人分担,痛苦就少了一半;

快乐有人分享,开心就多了一倍。”

或许,家人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互为彼此的依靠和避风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都会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

闲暇时,也有人主动制造乐趣和快乐的氛围。

钱锺书经常在钱瑗的房间搞恶作剧:把塞着笔筒和扫帚把的鞋子,放在钱瑗床上。

母女俩赶来“抓包”时,钱锺书会把自己缩到不能再小,同时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把她们逗得哈哈大笑。

都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人生坎坷。

图片

图片
  • 关于教育: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绛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家,和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说话总是入情入理,发表的高质量评论,一篇接一篇。

当她向父亲请教秘诀时,父亲只说:

“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杨绛的母亲,即使要操劳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但是一有空,就会读文学和小说。

因此,小时候的杨绛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找父亲的藏书来读,逐渐由淘气转向好学。

成为母亲后,她和钱锺书从不对女儿做训示,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认真,潜移默化地影响钱瑗。

在他们的示范下,钱瑗也渐渐地养成了读书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有句话说:

“家庭是一个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身上的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对于尚未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第一任榜样,他们做什么,孩子就会模仿什么。

好的教育,不是强迫,而是以身作则的引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在他心中埋下进步的种子。

图片开问AI创作

图片
  • 关于社交: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绛在散文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某次会议上,一位非她班里的女孩子,咬牙切齿地控诉她:

“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虽然杨绛从没说过这些话,也没见过这位女生,但女生慷慨激昂的语调,“成功”地使在场几千双眼睛全部看向她。

面对众人的注视和质疑,杨绛坐在椅子上无动于衷,会后依然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

可因为这件事,很多人见了她,要么赶紧躲开,要么干脆不理。

对此,杨绛感慨说:

“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大千世界,每个人对于事件的评判标准都不同,出发点也不同,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即使再好、再优秀的人,也常会由于他人的嫉妒而遭受诋毁。

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不要因为他们的看法随意质疑、否定自己。

做好该做的事,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成长上,才会活得轻松自在。

图片
  • 关于修养: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

杨绛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位叫冀元璋的年轻人,曾批斗过杨绛,后来被抓了起来。

冀元璋的家在农村,父亲常年卧病,妻子以务农为生,生活得十分艰难。

冀元璋每个月的收入,都要寄回家里,他被抓走,意味着全家人都断了经济来源。

杨绛听说后,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主动伸出援手:

她的生活也不宽裕,但还是坚持每月往冀元璋家里寄一部分钱。

冀元璋知道后,深受感动。

《道德经》中说: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会善待他,这样大家都得到了真正的良善之心。

杨绛的做法,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真正的修养,并非表面上的待人有礼,而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善良。

修养越高的人,越懂得与人为善,他们为人处世的准绳,永远是自己的良善之心,而不是个人恩怨或情绪。

图片源:大美祖国,作者:骑士旅拍

图片
  • 关于缺憾: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绛的三叔,留学期间和林小姐相爱,但在他11岁那年,父母曾为他定过亲事,三叔想解除婚约。

知道这件事后,杨绛的父亲提醒他:

“要解约,当在出国前提出。

如果退婚,她肯定嫁不出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三叔忍痛放弃和林小姐的感情,回国后就与三婶结了婚。

刚结婚时,他们的感情也算要好,经常一同出去应酬。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感情逐渐向远,生活不顺心的三叔,开始外出吃酒。

看着三叔郁郁寡欢的状态,杨绛的父亲也曾思考:

“小弟弟若娶了林小姐,他不至于这样丧自己吧?”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我们永远都无法验证当初放弃的那些路,是否真的能会比眼下的更好走。

人生在世,一帆风顺是意外,怀有缺憾才是常态。

面对缺憾,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能否改善现状。

如果能,就努力去做,扭转结果;

如果不能,就逐渐放下,专注眼前的生活,以免陷入更大的内耗中。

图片

图片来源:大美祖国,作者:金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