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来源:有书 文:有书诺丁涵 2014年,时任《人民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周绚隆评价杨绛时说:
杨绛先生的一生,充满荆棘和坎坷,年轻时经历过漫长的低谷期,耄耋之年又先后送别女儿和丈夫。 但她始终都以一颗乐观强大的心,接纳所有,并坚持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进作品里。 她的作品,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朴实的文字,却总能打动人心。 让失意者看到希望,让孤独者得到慰藉,让迷茫者找到方向。 今天有书君和大家分享杨绛先生充满智慧的7句话,希望能帮你看清生活真相,获取前行的力量。 ![]()
有一天,钱锺书看完杨绛编写的话剧后,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杨绛听完大为高兴,当即催他赶快动笔,还让他减少教课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创作上。 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便会减少,为了节省开支,杨绛承担起“女佣”的工作。 从那天起,原本用于写字的手,干起了粗活,被割破、烫起泡更是常有的事。 就连杨绛的父亲都直言:心疼自己的宝贝女儿做“不花钱的老妈子”。 可杨绛从没觉得委屈。 在她看来,这份爱不是盲目的,而是出于理解:她理解钱锺书的理想,所以心甘情愿地支持他。 钱锺书也是一样,他怕杨绛太劳累,会偷偷在卫生间洗衣服,虽然有时洗不干净,但是至少在用行动体谅着妻子。 泰戈尔说:
婚姻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柴米油盐的琐碎、双方在家庭倾注的精力不对等等问题。 此时,唯有相互理解对方的辛苦和难处,支持对方的选择,婚姻才能更稳固地走下去。
1973年,钱瑗请小时工来家里洗衣服,邻居看到后,竟然让小时工先给她洗。 钱瑗解释说:
不想就是这么一句话,激怒了邻居,她直接打了钱瑗一耳光。 出于母亲的本能,杨绛明知道打不过她,也还是冲出来保护钱瑗。 恰好这一幕被钱锺书看见了,一向儒雅的他,立即拿着木棍出来,与邻居狠狠厮打在一起。 有人说:
或许,家人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互为彼此的依靠和避风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都会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 闲暇时,也有人主动制造乐趣和快乐的氛围。 钱锺书经常在钱瑗的房间搞恶作剧:把塞着笔筒和扫帚把的鞋子,放在钱瑗床上。 母女俩赶来“抓包”时,钱锺书会把自己缩到不能再小,同时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把她们逗得哈哈大笑。 都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人生坎坷。 ![]()
杨绛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家,和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说话总是入情入理,发表的高质量评论,一篇接一篇。 当她向父亲请教秘诀时,父亲只说:
杨绛的母亲,即使要操劳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但是一有空,就会读文学和小说。 因此,小时候的杨绛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找父亲的藏书来读,逐渐由淘气转向好学。 成为母亲后,她和钱锺书从不对女儿做训示,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认真,潜移默化地影响钱瑗。 在他们的示范下,钱瑗也渐渐地养成了读书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有句话说:
孩子身上的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对于尚未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第一任榜样,他们做什么,孩子就会模仿什么。 好的教育,不是强迫,而是以身作则的引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在他心中埋下进步的种子。
![]()
杨绛在散文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某次会议上,一位非她班里的女孩子,咬牙切齿地控诉她:
虽然杨绛从没说过这些话,也没见过这位女生,但女生慷慨激昂的语调,“成功”地使在场几千双眼睛全部看向她。 面对众人的注视和质疑,杨绛坐在椅子上无动于衷,会后依然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 可因为这件事,很多人见了她,要么赶紧躲开,要么干脆不理。 对此,杨绛感慨说:
大千世界,每个人对于事件的评判标准都不同,出发点也不同,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即使再好、再优秀的人,也常会由于他人的嫉妒而遭受诋毁。 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不要因为他们的看法随意质疑、否定自己。 做好该做的事,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成长上,才会活得轻松自在。 ![]()
《杨绛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位叫冀元璋的年轻人,曾批斗过杨绛,后来被抓了起来。 冀元璋的家在农村,父亲常年卧病,妻子以务农为生,生活得十分艰难。 冀元璋每个月的收入,都要寄回家里,他被抓走,意味着全家人都断了经济来源。 杨绛听说后,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主动伸出援手: 她的生活也不宽裕,但还是坚持每月往冀元璋家里寄一部分钱。 冀元璋知道后,深受感动。 《道德经》中说:
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会善待他,这样大家都得到了真正的良善之心。 杨绛的做法,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真正的修养,并非表面上的待人有礼,而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善良。 修养越高的人,越懂得与人为善,他们为人处世的准绳,永远是自己的良善之心,而不是个人恩怨或情绪。
![]()
杨绛的三叔,留学期间和林小姐相爱,但在他11岁那年,父母曾为他定过亲事,三叔想解除婚约。 知道这件事后,杨绛的父亲提醒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三叔忍痛放弃和林小姐的感情,回国后就与三婶结了婚。 刚结婚时,他们的感情也算要好,经常一同出去应酬。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感情逐渐向远,生活不顺心的三叔,开始外出吃酒。 看着三叔郁郁寡欢的状态,杨绛的父亲也曾思考: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我们永远都无法验证当初放弃的那些路,是否真的能会比眼下的更好走。 人生在世,一帆风顺是意外,怀有缺憾才是常态。 面对缺憾,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能否改善现状。 如果能,就努力去做,扭转结果; 如果不能,就逐渐放下,专注眼前的生活,以免陷入更大的内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