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娟 || 九月,淡然依旧(散文)

 溪云斋 2023-09-16 发布于山东

入斋云映溪    闲坐心悠然



溪云斋·散文窗




九月淡然




九月,淡然依旧

刘文娟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中,秋天来到了,九月的阳光,少了夏天的火辣性子,变得有的温顺柔情起来,虽然不如春色里婉约,也没有夏日里的霸气,但有一股起起伏伏的淡然,偶尔也会发威,仍有夏的余韵。九月的天,仿佛高了许多,天也添了点蓝,云朵似乎更白更飘逸。

九月的雨,明显少了许多,也少了一份狂暴,多了几份缠绵,不管你开不开心,秋雨嘀嘀嗒嗒下了一天一夜,似乎还下的不过瘾,绝对不像夏天的雨“急性”,说来就来,往往给人措手不及,就成了落汤鸡,不一会儿,说走就走,太阳出来,依然热烈,身上的湿衣服,很快又干了,人们没有怨言,仿佛还挺享受这样的过程,毕竟凉快许多。恍惚间,有了一种初秋的味道,清凉而宁静。

对于所住的小城而言,阳光盛好,雨水适宜,气候宜人,九月有两个节气,一谓白露,另谓秋分。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诗句,心中的秋季,也氤氲了许多婉约的诗情画意。

喜欢行走在这样的时光中,白天微热,夜间微凉,我,不想错过每一个秋天的日子,漫步在清风习习的小路,仰望有月或无月的夜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放松,一种惬意,喜欢这样淡淡的感觉,淡淡的快乐,淡淡的生活着。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淡淡的清风,淡淡的流云;淡淡的情感,淡淡的梦幻,淡淡的如一杯清茶……

其实,喜欢九月,不单单是喜欢,更多为偏爱,爱窝及乌吧,我的生日在九月。岁岁人不同,年年花相似,一年一度的九月,日子匆匆过,时光不重复。如果说,偶尔也会在唐诗宋词的美丽秋天妩媚一下,但更多时候还是活在自己钟情宁静的秋日里。

喜欢九月,更喜欢九月的淡然,首先原于“淡然”二字,“淡”字一半是水,一半为火,而“然”字亦有火的意境,既有水的温柔,又有火的热情,淡然如水,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怀。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写过千古流传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代的陈汝言说:“真机舒性灵,淡然无籁发”;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喜欢听溪水长流,看山花烂漫,写出“淡然心寄水云间”的感受。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有何理由拒绝淡然?

“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多少年来,这句话成为无数人修心养性的经典座右铭。我非常喜欢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的一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名言,成败随缘,这才是最富有哲理的箴言。最喜欢诗人席慕容的那句“把含蓄的三百篇诗,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好个“云淡风轻”,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 “淡然”最适合九月,所有节气中也只有九月是“浓淡总相宜”的,我们抬头、低头所见缤纷的、精致的,隐约中的含蓄,仿佛少一点不够,多一份嫌杂,如同简单干净的文字,素朴的语言,清澈的溪水,拥有一份淡然的情愫。放眼远去,如同打开一本诗集,一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忽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一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忽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秋天,感悟着人生最美的淡然。

九月,你好!九月,静静喜欢,淡然依旧!

END

作者简介

刘文娟,网名,落叶,浅笑轻吟梦倾城。系辽宁省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会员。爱好文学,曾在《中国诗歌报》《江苏广播电视报》《作家报》《南京乡间诗社》《大众文学周刊》等,出版《落叶的春天》散文集一部,诗歌集《心语》一部。


溪云斋文学平台

首席评论家:北乔

顾问:梁永利  刘晓平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诚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文学·诗星光》、头条《蓝色海洋诗社》《北京三味诗社》

美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