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 || 参与湿地保护,关爱“地球之肾”

 板桥胡同37号 2023-09-16


图片

垃圾填埋导致

64%的湿地不复存在

图片

目前,全球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0亿,随着这一数据的不断增长,湿地的重要性将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为了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人们仍在不断向城镇迁居。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上66%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镇地区。

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城镇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城镇,湿地常常被视为荒地,人们随意向其中倾倒垃圾,有些湿地甚至被填埋或用做其他用途。

科学家们预测,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至少有64%的湿地不复存在,而与此同时,城镇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扩张和发展。

图片
图片

中国智慧经验

助推全球湿地保护

图片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而我国湿地,则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湖泊湿地是'地球之肾’”、“要采取硬措施,制止继续围垦占用湖泊湿地的行为,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要退耕还湖还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湿地保护管理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中央财政加大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支持力度。

作为全国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部门和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牵头部门,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委下大力气抓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湿地保护道路,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取得了新的进展,也为推动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经验。

图片

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将在城镇化、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湿地未来

需要你我共同行动

图片

湿地的未来,关联着你我;湿地的未来,需要你我的共同行动。

而对于湿地,你所了解的又有多少呢?这里,为大家梳理一下湿地的生物及生态服务功能。

图片

生物,丰富多彩。中国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的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有4220种,其中湿地植物约200科692属2315种,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43.6%、18.7%和7.8%。

目前记录到湿地无脊椎动物1703种、湿地脊椎动物2312种(隶属于5纲51目266科,其中鱼类1763种、两栖类215种、爬行类83种、鸟类231种、哺乳类20种)。中国湿地为国土面积的5.58%,分布的鸟种占全国68%。目前湿地区域记录到鸟类772种,其中湿地鸟类231种。

图片

生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在保持淡水资源、储碳、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方面表现无可替代。就生态服务价值而言,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为0.4万-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2-7倍。

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环境服务功能相当于4.9万亿美元。而中国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则约为6.1万亿元人民币。

湿地是蓄水库。中国湿地保存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青海三江源湿地,每年给长江、黄河、澜沧江供水600亿立方米。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最大蓄水量可达每公顷8100立方米。

湿地是储碳库。占全球陆地总面积8.6%的湿地,储存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储碳总量的35%。中国各类沼泽湿地固碳能力平均每公顷4.91吨。据测算,仅若尔盖湿地储碳量高达19亿吨。

湿地是水质净化器。湿地通过土壤、水、植被及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综合反应,使水质得到净化。太湖湖滨带治理工程表明,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氮1000多公斤、磷130多公斤。

图片

湿地是气候调节器。湿地通过固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降雨、调节湿度和温度等来影响气候。湿地周边的温度一般较其他地区低2℃-3℃,湿度比其他地区高5%—20%。

湿地是物产宝库。湿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产品,包括食品(稻谷、盐、鱼、虾、蟹、藕等)、纤维、药物等。

图片

小百科

世界湿地日来历

图片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所谓湿地,其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具有很强调节地下水功能的湿地,不仅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还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同时,湿地也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图片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来源|@中国科普网

编审|罗   珩

编辑|朱   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