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续谱新版表格填写须知,系新撰《凡例》。 一、关于 “公”、“妣”、“爹”的称谓问题 在老谱中,几乎对所有男丁女眷无论逝者生者均称“公”与“妣”。这是对“公”与“妣”的不理解所致。 那么,古代称人为“公”与“妣”,是什么意思? 1、“公”是封建制度中的最高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2、后来宗谱中引伸为,公是对祖先和长辈的尊称,同时也用于对死者的敬称。 3、妣:称死去的母亲。遗憾地是,1993年老谱中对在世的母亲也称“妣”。 4、“公”与“妣”在宗谱中的应用是有前提的:如父母双亲一位以上在世,其亡子不得称“公”,同理'亡媳'不得称“妣”;丈夫在世,妻亡者不称“妣”;如妻在丈夫亡,且父母双亡,亡者方可称“公”。 ——公与妣称谓的应用有点繁琐!我的想法:老谱用得对的可以沿习;现代新续谱可取消“公”之称谓,“妣”则统统改为“配偶”。 5、有很多人口头上(书面上也有)喜欢把别姓前辈称“爹”,比如称“妙祖爹”,“兴宗爹”等等,这也是很不确切的。爹,在沔阳指祖父,在北方指父亲。你叫“妙祖爹”,“兴宗爹”,这两位老祖宗是平辈吗?如果一个23世孙,称妙祖为 “妙祖爹”,这个爹呀,隔代隔得太远了!超越了21世!八杆子都打不着呀!你是想降低妙祖的辈份,还是想提高你个人的世系呢?所以,我的想法,对这些别姓前辈,口头称呼最好称“前辈”、或者“老前辈”为好。 6、关于自称。我们现在写作序跋类文章,其落款处总喜欢写上“二十几世孙某某撰”。这个本没有错。但这个“孙”字是一个姓氏,后面的某某人又没有写姓,那么读者眼睛的习惯和电脑网络以及AI的默认搜索,都会断句为“二十几世,孙某某,撰”。所以在此建议:凡此类署名,必须在孙字之后打一空格键,或者加一星号(*),或写上姓氏全名“别某某”。 二、关于嗣:出嗣与承嗣 弄清楚嗣与出嗣的内涵: 嗣:接续、继承之意。分为:出嗣与承嗣。 出嗣:过继给同门兄弟做儿子。 承嗣,就是领养同门兄弟中的多个儿子中的大儿子或第二个儿子。这样符合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规矩,大儿子出嗣到兄弟家肯定是大宗,大儿子过继出去,第二个儿子即可从小宗上大宗位。这是出承两家人都愿意的,叫一门两不绝。 在现代制作吊线图时,只需在出嗣与承嗣人下方写上出嗣与承嗣即可,因出嗣与承嗣多在一门之中,谱本中不会距离很远,可以一目了然。 比如: ![]() ![]() 这个别行淮(怀) 于可饶公为出嗣 于可富公为承嗣 吊线图制作时注意: 在可饶下列儿子中加行怀名,行怀旁边加出嗣二字 表示这个儿子行怀是可饶所生,但过继给别人了 在可富下列 行怀名,在行怀下加承嗣二字, 即表示行怀系由可饶之子出嗣而来,成为了可富后代。 ![]() 这样行怀在宗谱中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 三、关于入赘 入赘婚姻即指男到女家成亲落户。这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传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门。男到女家成亲落户要随女家的姓氏,被称为'倒插门'。一般入赘之婿会三代归宗。 三代归宗,意思是:一个男人入赘到女方,就要改姓女方的姓,女方则改为男方的姓。直到第三代从出生的多个孩子中再选出一二个改回为爷爷原来的姓。 第一代,即第一栏,别某某(又名xx),生平栏中注明:入赘。改姓为别,配偶栏中女丁改姓为男方姓氏;子女栏照实填写。 第二代,即第二栏,入赘男丁子女肯定姓别,故第二代均为别姓,第二代的配偶栏中据实填写,子女栏照实填写。 第三代,即第三栏,从多个子女中选第二代中的一子归宗,姓入赘男丁姓(即爷爷的姓)。归宗之人的人丁信息中注明系由第一代入赘人之孙归宗而去。 四、关于坐堂 坐堂也称“坐堂招夫”,是指青年女子或中年女子丧夫后不愿意离家而招婿入赘。入赘男方是代替已故男丁坐在堂屋中间充当接替的当家人,故名“坐堂”。 凡坐堂者,只需在男丁逝者栏目中填写坐堂人信息即可,无需另辟男丁信息栏,但在配偶栏中要有加注,如xxxx年x月前夫逝后招xxx坐堂。 五、关于离婚与再婚 离婚男丁填写信息时,只需在生平中加上:何时与某某结婚,何时离婚,何时再娶某某即可。 配偶栏中可划分上下二栏,上写与前妻结婚离婚时间及子女,下写与后妻结婚时间及子女。 六、关于出生年月的书写规定 由于时代已进入网络和AI时代,人丁信息特别是个人身份证中的出生年月日应该列入保密范围。特规定:不管是纸质谱本,还是电子版、网络版本,现代续谱新增人丁的出生年月日信息,不得公开日期信息,只列出年月信息。 凡老谱中人的出生年月日书写,考虑到其中的老人多已作古,其年月日信息对于网络犯罪者已经无效,故可以书写年月日。但年月日书写必须使用标准数字,不得使用半角数字。 半角数字:一九四0年九月二十日——其中的0就是半角数字; 标准数字:一九四〇年九月二十日——必须使用全角数字〇; 凡现代人的出生年月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1960年10月 ; 其中的年月可用汉字——年 月; 也可使用短横线代替汉字年,如:1960-10 注意:这个短横线不得以小圆点“.”代替,如果以小圆点代替了短横线,这就成了一个小数了:1960.1 如果涉及两组年月数据,则在其中加一条波浪线“~”。如: 2005-8~2008-7,在某某高校读书。 凡老谱中涉及阴历出生时间,“阴历”二字不得写成“农历”。 七、宗谱中的学历及填写要求 1、老谱中的学历释义 禀(bǐng)生,意思是犹受生。 禀性。 禀,特指官府赏赐谷物,赐予赋予,承受的意思。 廪(lǐn)生。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庠(xiáng)生,一般指秀才。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秀才是一个民间俗称,其本义是指秀出之士。 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拔贡生,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2、古今学历对照表 ![]() 3、现代学历中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在哪里 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 1、录取批次不同,高考录取是以高考分数划线。 一本是第一批录取的本科大学, 二本是第二批录取的本科大学, 三本就是第三批录取的本科大学。 2、学费不同。 一本最便宜,其次是二本、三本 3、办学范畴略微有差异。 一本是公办范畴, 二本多数是公办范畴,兼具少数民办。 三本一般都是民办高校。 4、续谱中的学历填写要求: 老谱中的学历照填,文字加粗显示。 新续谱中新增人丁的学历,可从初中起填。至于大学,已属高学历,可不必区分自考、三本、二本和一本,统称为大学即可。只不过要详写毕业学校名称。 八、关于繁体与简体 1956年,我国为扫盲推行简体字。 凡1956年简体字推行前的人名可使用繁体。 凡简体字推行后的人名与文字一律使用简体字。 凡使用繁体的人名后可加括号加简体字并注音,以方便识别。 九、新版横排表格填写示例: ![]() 上表总体框架固定,可根据文字内容多少自由拆分并合。 下表为不同辈字与是否插入照片的举例: ![]() 表格一页五大行,符合五复一页之要求。所有人丁文字不出格,表格不翻页。 别道林 2023年9月12日 完稿 上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