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朱家如: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走进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新用户9326cauu 2023-09-16 发布于安徽

 

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

——走进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文|朱家如

车出明光,我们往江苏盱眙方向,经明东、过石坝,右见小横山,左眺官山,行三十公里至涧溪,再折东南,于鲁山、清明山之间穿行,蓝天白云,山路弯弯,层林尽染,再行驶二十公里,越白沙王、涝口,翘首远望,便到达皖东古镇自来桥,自来桥隶属明光市,地处两省(安徽、江苏)四县(市、区)交界处,东与眙盱县、来安县接壤,南与南谯区毗邻。

一古碑曾载曰:“太平庵,四面环山,一水东流,林木苍翠,渔水归舟......”。
过去交通不便,又流传“自来桥苦又苦,赶集九个四十五”。
还有“有病不请医生---自来瞧(桥)”。 

自来桥原称太平集(庵),因有传说中的“自来古桥”而得名自来桥,为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周遭杏山、香炉山、张山、陡山、尖山、梅花山、团山、寨山、狮子包山等,属小盆地地形,中部平坦开阔,土地肥沃,镇东侧有一条清水河,古镇便座落在此。

鸦片战争之后,国势式微,金瓯残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惨无人道的侵略、掠夺与破坏,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华民族遭受亡国灭种危机。在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不畏牺牲,发扬伟大奋斗精神,以自己的铮铮铁骨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1937年12月30日,日军入侵嘉山县城(老三界),6个街道1000余间房屋被日军焚烧。1938年1月18日,日军占领明光,在铁路沿线设据点,建立汪伪政权,轰炸明光、自来桥,烧杀张八岭、嘉山集等地,制造香炉蒋、天门陈、高郢惨案。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攘外必先安内”!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政府, 又是一个逃亡的政府,中央政府逃至重庆,安徽省政府迁驻金家寨,1937年底,刚刚成立才5年的国民党嘉山县政府便逃亡到全椒县古河。次年汪伪嘉山县政府在明光镇成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出自郭沫若的《归国杂吟》,这句话叫响了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至今这里抗战余音仍绕梁不绝。1940年4月初,中共嘉山县委成立,江平秋任书记,汪道涵、丁明志、刘沛霖、罗金江、杜李、周济之、李景翼、包之静为县委委员,胡孟晋任县委机关秘书。县委成立后的工作中心,主要是围绕着军事斗争发动群众开展工作。1940年3月13日,新四军五支队命令汪道涵组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华中最早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之一)并担任首任县长。

自来桥偏在一隅。日寇控制的津浦铁路沿线没有大路直达自来桥,国民党势力也鞭长莫及。选择这里开展抗战工作具有战略意义,易守难攻,进退裕如,利于革命,县政府就设在街道北头一处民国时期民居四合院,据说为一开明士绅所献。历经多年风雨,县政府旧址依旧保存完好,进入新时代,省里拨出专款对其进行修缮,市委市政府又在旧址的北侧建成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自来桥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旅游乡镇。人文昌明,钟灵毓秀,山水合一,物阜民丰。古迹较多,除“自来桥”外,还有白云寺、飞来庙、石狮子、仙人床、寨山头、小姐坟;田园秀美,山芋、冬瓜、西瓜、籽瓜、山药、金银花、艾草等生态农业极具观光价值;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笪子郢、何郢、尖山美不胜收,这里有300年黄连、150年古柳等古老树木,以及农家使用多年的犁铧、牛具、石臼、石磨、石碾等,这些都让游人流连忘返;江淮风景道建设更是成效显著,在军岭段精心打造了自来桥英雄之路;还有大理石、花岗岩、钾长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美丽的自来桥吸引众多游客。有的为古镇美食而来,也有的为山水美景而来,但更多游客选择另一条路线,来到新大街与老街路口西侧,怀着敬仰之心缓步走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题写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党风廉政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等。

进入仿古彩绘大门。院落中央矗立着一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抗日英勇杀敌的大型人物浮雕,左手边极具皖东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就是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院落不大,28间两排南北厢房,南边外加一个小后院。朝南一排自东而西依次为,汪道涵办公室(外间)、卧室(里间)、会议室、民政科、文教科、财务科,向北一排自西向东分别是粮食科、军法处、厨房、食堂、大通铺,后院为仓库、还有一口深水井。当时汪道涵县长就是在这里与县政府秘书同时兼任民政科长的杜李、粮食科长曹义斋、文教科长包之静、财政科长蒋鸿飞、军法处法官童钧等人同甘苦共患难、并肩战斗。

县政府成立之后,在自来桥成立了嘉山县抗敌协会总联合会,丁明志为会长。总会领导嘉山县工人抗敌协会、嘉山县农民抗敌协会、嘉山县青年抗敌协会、嘉山县妇女抗敌协会以动员和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及民众团体进行对敌斗争。接着组建了人民武装“嘉山县总队”,总部设在自来桥,总队长由县长汪道涵兼任,政委为江平秋,下辖一个独立营,自来桥、仇集、白沙王各一个连,各区设区大队,乡成立中队。县政府辖四个区:一区自来桥、二区津里、三区古沛、四区潘村,共24个乡,240个村庄,57600人;到了1945年,嘉山县与盱凤嘉县已连成一片,根据地发展为14个区,110个乡,1100个村庄,264021人,活动范围直抵明光津浦铁路沿线。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英雄不能忘却,英雄必须敬仰。马义宏、周济之、胡坦、岳明、朱云谦、汪少川、许言希、曹辰力、许午阳、徐速之、李锐、卜明、沙流辉等革命前辈都先后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嘉山军民与日寇、伪军及国民党顽军坚持斗争。刘少奇、谭震林、方毅、徐海东、罗炳辉、郭述申等中央及新四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自来桥战斗过。

紧挨旧址北侧是十年前新建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这是一幢外观朴素的三层紫红色仿古建筑。主体建筑第一层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史料室,第二层为汪道涵生平事迹展。伴随着专题片中隆隆的枪炮声,又见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老照片,还展示出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一件件物品......在一楼,讲解员依次向我们介绍嘉山县(1994年撤县设立明光市)基本情况、抗日大事记、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背景、组织机构、隶属关系、历史沿革、不朽业绩。我们参观完一楼蹬梯而上,二楼是汪道涵同志生平展,讴歌了汪道涵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海峡两岸对话新纪元,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当我们穿越时空的漫漫征程,仰望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追忆千千万万英模人物彪炳史册的历史业绩时,不会忘记我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汪道涵同志。他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开启尘封的记忆,来追随他的光辉足迹。展厅里正播放着汪道涵同志的影像资料,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厚重的实物......这些都记录下他的少年之梦,年轻时代离开家乡负笈宁沪,返乡组建“二三读书会”,父子报国携老带幼奔赴延安,主政嘉山,履职行署,投身解放,致力工业,建设上海,手不释卷,于耄耋之年举行“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回顾历史,启迪今天、昭示明天。抗日战争时期,嘉山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卓越的斗争,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光荣传统、根据地的优良作风、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弥足珍贵。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珍视历史,敬重人民,挚爱祖国,方能行稳致远,把明光(嘉山)建设得更加美好!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