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浑源永安寺

 访古游记 2023-09-16 发布于广东
永安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始建于金代,后遭火毁,元延祐二年(1315)重建。现存寺院正殿——传法正宗殿即为此时修建,其内的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明代壁画艺术与中国宗教思想演进和变化的重要资料。2001年,永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
传法正宗殿

国保碑

元延祐二年(1315),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回归故里皈依佛门,发愿超度亡魂,故邀归云禅师主持捐资重建寺院,因高定官职是永安军节度使,归里后又号永安居士,故寺名为“永安寺”。明、清之际,寺院屡有修葺。文革时期曾作为粮仓使用,寺内塑像悉数被毁,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破坏,经后世修复,部分恢复了往昔风采。

永安寺示意图
永安寺坐北朝南,现存两进院落,占地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和传法正宗殿,两侧东西配殿有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

山门
山门为永安寺第一座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单檐悬山顶,屋顶两坡面各有三个菱形绿琉璃瓦聚锦,屋脊也为黄、绿琉璃,脊刹为琉璃双层楼阁造型。门外两侧有八字扇面墙,饰有二龙戏珠琉璃壁心。
山门

二龙戏珠琉璃壁心

山门内两侧建有单坡硬山顶的东西朵殿各三间。进入山门北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灰瓦硬山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浮雕,坐龙鸱吻,花卉纹垂脊。
天王殿

天王殿斗拱

天王殿左右各开一侧门,通往二进院。天王殿后有一瞻仰楼,卷棚歇山顶,与天王殿相连,似为戏台。
瞻仰楼
瞻仰楼檐角

瞻仰楼匾额

天王殿后左右建有钟鼓楼,均为歇山顶二层楼阁,形制相同。一层为砖木结构,砌有砖墙,外出廊。二层全木结构,悬挂钟鼓。
钟楼
鼓楼
二进院落的正殿为传法正宗殿,也是永安寺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筑。传法正宗殿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大殿坐落在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平面长方形,前设月台,三面出陛。

从钟楼看传法正宗殿

俯瞰传法正宗殿

传法正宗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殿顶南坡面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孔雀蓝色琉璃瓦剪边。其余各面均覆孔雀蓝色琉璃瓦,北坡屋顶正中有菱形黄琉璃瓦聚锦装饰。正脊和垂脊为以黄、孔雀蓝为主色的琉璃烧制,间有绿、蓝、黑等颜色,正脊饰游龙戏凤、团花浮雕,繁复华丽,光彩夺目。脊刹分为三根,立于牌坊和兽首造型的刹座上,刹座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背书“乾隆四十五年”。三根脊刹中为有狮驮宝瓶,左右是白象驮宝珠。两侧屋脊置八仙、护法天王琉璃彩塑,造型准确生动,为琉璃艺术精品。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龙首昂起,雍容华美,气宇轩昂。垂脊满布团花,檐角各立有三个脊兽,一个护法天王,精巧璀璨,熠熠生辉。

传法正宗殿正脊

琉璃鸱吻

檐角护法天王雕塑

檐角脊兽
檐下明间宽大,次间、梢间略小,沿袭了宋、金的规制,均安装有槅扇门,后壁开板门,其它各壁均用砖砌。檐下柱头、补间铺作均为单抄单下昂计心造五铺作,明间补间铺作两朵,次间、稍间,两山面均为一朵,转角铺作采用缠柱造,素面朝天,不饰彩画。
传法正宗殿侧视
传法正宗殿南立面全景

后壁板门

柱头铺作

补间铺作

转角铺作
南立面左右两端砖墙上刻有“庄严”两个大字,两字为元代寺院主持月溪和尚所书,题字落款为“太原龙山段士达”,榜书高近四米,宽近三米,沿线条剔出凹边,使得字迹看似凸出墙面,苍劲雄浑,气势十足。天王殿北墙原有“法相”二字,与“庄严”遥相呼应,可惜“法”字已经无存。大殿后墙有“虎啸龙吟”四个大字,清乾隆年间由张煖所书。临济宗不立文字,贵在参悟,以勇猛精进、机峰峻烈、单刀直入著称,“虎啸龙吟”便是指临济宗当头棒喝的独特法门。墙面大字题刻为浑源地区独特的大字文化的体现,浑源文庙大成殿后墙也有“忠孝节义”的大字题刻。(相关阅读:浑源文庙

传法正宗殿南立面西侧“严”

传法正宗殿北立面“虎啸龙吟”
大殿南立面悬挂有木匾“传法正宗之殿”,该匾是元初著名书法家、临济宗高僧雪庵和尚的手书真迹,雪庵大师以擘窠大字见长,元代宫殿匾额多出自他的手笔。永安寺重建后的第一代住持归云禅师属临济宗法脉,取“传法正宗”之名,以彰显弘扬正统、延续法脉之意。匾额两侧均有小字落款,上款“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掌诸路头陀教持赐圆通玄悟大师雪庵溥光书 传法住持嗣祖沙门月溪觉亮立”、“旹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五月吉旦山西行都司大同后卫指挥使郭江重修”;下款“旹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仲春钦从守备浑源城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使云中郭江子郭翰动孙郭恒禄重立”,“旹大元国延祐二年四月日大功德主永安居士孙将仕郎前本州判官高璞建”,“旹大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创并修”。
“传法正宗之殿”木匾
殿内为彻上明造,梁架、内檐铺作均满绘彩画,明间顶部上起八角天宫藻井,南北两侧为六角藻井,饰有二龙戏珠、团花牡丹和祥云图案,四周为天宫楼阁,廊屋小巧玲珑,周围由小木作斗拱承托,色彩绚丽,繁复华美,犹如琼楼玉宇。

彻上明造与梁架、内檐铺作彩画
明间顶部藻井
殿中减柱造显著,将若干内金柱移向四周,使得室内空间宏阔,正中砌砖台和须弥座,座上原塑有巨大的金身三世佛和阿难、迦叶像,东西两旁塑四菩萨和二天王像,藻井两旁原有两尊飞天悬塑,双手合十,相对而立。1966年因将大殿改为粮仓,佛像和飞天均被砸毁,大殿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十分可惜。
传法正宗殿内壁画

传法正宗殿南、东、西三壁满布明代巨幅工笔水陆壁画,高3米,长56.8米,画面总计170余平方米,内容丰富,卷帙浩繁。东壁和东南壁上层彩绘天界四方天王和日、月、金、木、水、火、土诸星君像;中层是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及北斗诸星君像;下层是人间帝王后妃、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僧尼道姑及贤儒烈女、孝子贤孙等人像;西壁和西南壁上层彩绘五岳圣帝、四海龙王及五湖、风、雨、雷、电诸神像;中层是十殿阎君及阴曹地府诸官像;下层是各种天灾人祸图像,共8组内容,包含135组水陆故事,882个人物形象,画面笔力遒劲流畅,色泽艳丽谐调,人物表情、举动,无不刻画入微,儒、释、道三教齐聚一堂,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水陆壁画之一,引人入胜,令礼佛者叹为观止,堪称集宗教神祇之大成,是极为珍贵的旷世佳作,步入其中,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扑面而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水陆壁画
水陆法会,全称“华严法界圣凡冥阳普利水陆大斋盛会道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意,是佛教中最为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也是佛教所有法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法会,被历代帝王所推崇为稳固民心的重要手段。在战争年代,为了超度死亡将士、普济一切鬼神,水陆法会成为朝野流行的法事活动,法会上所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即为水陆画。
十大明王(局部)
传法正宗殿正殿后壁板门两侧各绘明王五身,合为十大明王,体量高大(平均高3.245米)。明王皆作忿怒相,竖发,三头六臂或八臂,怒目獠牙,面貌狰狞,目光如炬,须发上指,手持法器,肌肉丰满,孔武有力,身披虎皮,骷髅为饰,呼之欲出,摄人心魄。每位明王脚下左右两侧均有两位鬼卒牵挽坐骑。头顶侧圆光内绘其本尊像,慈眉善目,秀丽清逸。
十大明王(局部)

十大明王像采用铁线描勾勒,笔力飞动,遒劲有力,须发精细,衣纹线条稠叠下坠,犹如“曹衣出水”,尤其是面部线条细若游丝,极为工整,烘托出明王的立体感。色彩在墨色的基础上分层绘制,呈现出逐层晕染的表现效果,通过刻画人物瞪目怒迸、妖娆媚眼与慈眉秀骨等诸多样式的面目特征表明其宗教地位身份,是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像
后壁的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像,即大日如来的忿怒相,它双手持剑,双手结毗卢印。与其他明王像不同,他双手扒开凶神恶煞的明王面,露出慈祥的佛面,是唯一以本来面目示人的明王,也是永安寺壁画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东配殿

传法正宗殿前建有东西配殿,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顶建筑。原为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传法正宗殿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朵殿,体量较小,原也为供奉造像的殿宇。

传法正宗殿侧视

永安寺历经七百余载,集元、明、清三代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琉璃艺术于一身,置身这座古代艺术殿堂内,内心震撼无以复加,实为国之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