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钜鹿之战前的政治博弈。

 握中悬璧 2023-09-16 发布于天津

前文在这里

大汉荣耀四百年(序言)
(一)大丈夫当如此也!
(二)楚军的内斗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前208年)的一天,位于安阳的楚军帅帐中正在上演一场激变。

这天清晨时分,项羽突然前来拜见主帅宋义,而宋义似乎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过于轻视,根本没有任何防备,结果当即被杀。

经此一事,项羽彻底夺得楚军指挥权,也为他不久后赢得那场震惊当世的伟大胜利做下了铺垫。

关于项羽杀宋义一事,历来多认为宋义自作聪明,畏战不前,项羽杀之是为了抗秦大业。不过真的仅仅是如此吗?

其实这次内讧和楚军内部的派系斗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刘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其中。而若要深挖其中的细节,还得从宋义这个人说起。

在上一篇中我们曾介绍过,宋义是原楚国令尹,属于楚国上层贵族,楚怀王熊心为了压制掌握兵权的项氏,因此在项梁战死后命宋义为主帅,这便是他夺回楚国控制权的手段。

但是宋义此人却没有这么简单,他身上很可能还有着另一层属性。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当初定陶之战前,项梁屡败秦军,故而愈发轻视敌人,于是宋义劝谏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大胜之下主帅骄狂而士卒懈怠,失败将近在眼前,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宋义后面那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则非常值得推敲。

随着章邯成为镇压反秦义军的主力,朝廷对他寄予厚望,开始为他增兵,在章邯与楚军激战期间,长史司马欣、董翳加入了他的队伍,而章邯手下的部队也由刑徒军开始向正规军转变。《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秦果悉起兵益章邯”说的就是此事。

虽然当时项梁实力也非常强大,已经拥兵十余万人,但得到补充的章邯实力暴增,已经压过了楚军一头。

后来章邯投降后,他的部队全部被坑杀,人数多达二十余万,可见在定陶之战前夕章邯的实力之强。

明明兵力不如对手,项梁有什么资本轻敌呢?

原来按照之前的计划,他应该是有盟军的。

据《史记·田儋列传》记载,之前章邯围攻魏国,齐王田儋前去救援,结果兵败身死,而田儋之弟田荣收拢败兵向东逃亡东阿,一路上遭到章邯的围追堵截。

幸亏项梁及时伸出援手击退了章邯,田荣才解除了危机,因此双方的关系一度是非常好的。

不过当田荣回到齐国时,却发现齐国人已经立原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了。

田儋、田荣兄弟都是齐国宗室,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而且兵权在握,这件事是他不能容忍的,于是田荣直接将田假赶走,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而田荣则作为相国总览大权,成为齐国真正的掌控者。

由于章邯得到增援,越来越难以对付,于是项梁便请田荣共同出兵进攻章邯,或许他认为以自己对田荣的恩义,对方必不会拒绝。

事实上田荣确实答应出兵了,但他又提出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楚国杀死前来避难的田假。

按说一个田假无关轻重,杀了他将得到一个颇具实力的盟友,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非常划算的,但项梁偏偏就拒绝了,而他给出的理由是“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如今田荣才是齐国的主宰者,项梁却仍称田假为齐王,而无视田荣所立的田市,此举令田荣大为恼火,于是拒绝出兵,一个潜在盟友就这样失去了。

由于项梁和田荣发生矛盾,导致他只能孤军奋战,又没有对敌人产生足够重视,这便是宋义说他“卒少惰矣”的原因,最终项梁兵败身死也并非奇事。

宋义的话没有引起项梁的重视,反而被打发去出使齐国,路上遇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当得知此人是要去见项梁时,宋义告诉他项梁必败,因此要慢慢走,去得太快会被波及,最后果如宋义所言。

此事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当时宋义并未被熊心所重用,未进入权力高层的他很难对联军的内幕有这么详细的了解,因此就是他除了楚国高级贵族这一身份外,很可能还具备一定的齐国背景,他是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人。

之所以这样推断,是因为这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在见到熊心后,居然大力推荐宋义,说他能准确预测到项梁之败,必然是熟知军略的。

以一个使者的身份,对别国内政指手画脚,显然是不合常理的,那么除了宋义本身就和齐国有瓜葛外,我想没有其他的解释了,更不要说后来宋义做了楚军主帅后还将儿子宋襄送到齐国去了,这更坐实了他和齐国有瓜葛。

而更不寻常的是熊心竟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为何对宋义身上比较明显的齐国背景毫无顾忌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熊心在利用这一点压制项氏家族,彼时项梁已死,熊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夺权,而与项氏关系破裂的齐国就成了最好的盟友。

以宋义为主帅,一方面借助他楚国高级贵族的身份与项氏家族抗衡,同时还利用他与齐国的关系为自己争取外援,实乃一举两得。

而宋义被任命为楚军主帅后的一系列动作同样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好的诠释。

宋义在秦二世二年后九月(208年)率军北上救赵,行至安阳后便止步不前,停留了足足四十六天,而安阳的具体位置就是其中的关键。

据《汉书》颜师古的注解记载,这里安阳的位置是唐朝相州的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东南),在黄河以北。而司马贞《史记索隐》则认为这里安阳指的是安阳故城,在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今山东曹县附近),在黄河以南。

以上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正确呢?对此司马贞给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他在《史记·傅宽传》中找到了相关线索,其中说刘邦手下的傅宽“从攻安阳、杠里”。

按照原计划,宋义率楚军主力北上,而刘邦则率偏师西征。而杠里位于东郡成阳县,就在司马贞所说的安阳以北不远处,刘邦在这里击败了秦军王离部,而且还一同打下了安阳,看起来和楚军主力并没有明确的分工。

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钜鹿之战前夕,刘邦在整个大局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按大多数人的印象,刘邦应该是受命后立刻西征,从此和楚军主力分道扬镳。

事实上这是不确切的,在两军出发后,仍有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这便是前面提到的杠里之战。

之前我们论证过,大力扶植刘邦,极有可能是熊心要拉拢一支倾向自己的力量从而对抗项氏家族。

不过刘邦没有选择直接西进而是配合主力作战,背后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时熊心已经将整个砀郡划给了刘邦,如果他以此为基地西征,北面的东郡将成为其侧翼的一个重大威胁,尤其此地还有王离所率的秦军精锐长城军。

先扫荡秦军在黄河以南的力量,帮助楚军主力在东郡站稳脚跟,对刘邦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宋义所部去牵制秦军主力,这便是刘邦只在黄河以南的东郡作战,而从未踏足河北的原因

而完成这一目标后,他便脱离主力掉头向西了,至此刘邦彻底蛟龙入海,开始了他的伟大征程。

这样一来安阳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傅宽作为刘邦的属下,没有道理会去河北作战,因此这里的安阳必然在黄河以南。

另一方面,宋义还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国,他亲自将其送到无盐,在当地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

无盐在东郡以东的薛郡,位于黄河以南,如果楚军驻地安阳在河北的话,宋义岂不是抛弃前线的军队南下渡河为儿子送行,这明显不合常理,而若是安阳在东郡的话,距离无盐要近一些多,而且部队远离前线比较安全,这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就这样,宋义在与刘邦合作夺取东郡后便再也没有任何动作了,而是在安阳呆了一个半月,丝毫没有北上的意图。

项羽见状非常不满,建议应该立刻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击破秦军,而宋义却仍然坚持他的立场,即继续坐山观虎斗,因为即使秦军获胜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届时再“承其敝”,便可坐收渔利。

宋义认为:“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牛虻可以吸取身躯巨大的牛的血液,却拿小小的虱子无可奈何,因此能做大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小事,在他看来项羽可以冲锋陷阵,但论起运筹帷幄,还得靠他宋义。

然而宋义却忽视了一点,如果秦军破赵时并未付出太大代价该当如何呢?到时候赵国的力量必然被裹挟加入秦军,而章邯挟大胜之余威南下,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就将出现了。

这个问题宋义没有想到,但项羽却想到了,在他看来“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

以秦国的强大,击破新兴的赵国轻而易举,到时候秦国更强,楚国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从这件事来看,宋义身上体现出的是旧贵族的迂腐和短视,而项羽则不同,这也是我们将他视为上层贵族中为数不多的目光长远者的原因。

由于已经入冬,“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饥寒交迫之下,大军士气非常低迷,项羽见状再也忍无可忍

宋义及其身后的齐国与项氏家族有着深仇,齐国不肯发兵便是项梁之死的一大原因,而且此人的存在是项羽掌握兵权最大的障碍,将其杀死后,项羽便可以取得更加独立的地位,无论楚怀王还是齐国都难以在对他施加影响,因此从任何角度来看项羽都必然欲除之而后快。

如今宋义消极避战,大失人心,正是夺权的最好时机,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项羽诛杀宋义后,对全军上下做出的解释是:“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结合宋义之前的一举一动,他与齐国有勾结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算是有理有据,再加上项氏家族在楚国的威望,于是项羽很快控制了军队,被官兵推举为假上将军,而熊心收到消息后也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封其为上将军,当阳君。

不过这并不是说项羽便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黄河北岸的四十万秦军精锐才是他真正的挑战。

西晋帝国系列在这里

西晋帝国系列目录(全)

百年东吴系列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全)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