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资质通鉴》梁纪
朱异揣知上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仰,正以事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天诱其衷,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上乃定议纳景。壬午,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
翻译: 朱异揣测上意,对武帝说:'圣天子在位,南北归心,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所以没办法表达出心意。如今侯景带着东魏一半的土地前来,如果不是上天开导其心意,又有人从旁协助的话,是怎么也不可能办到的!如果拒而不纳,恐怕会断绝后来人的希望。侯景一定是出于诚心,愿陛下不必怀疑'。于是武帝决定接纳侯景。壬午,以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大行台,可以像东汉邓禹那样,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
原文: 高祖之末,建康士民服食、器用,争尚豪华,粮无半年之储,常资四方委输。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贵戚、豪族皆自出采稆,填委沟壑,不可胜纪。
翻译: 梁武帝后期,建康士民服食器用,竞相崇尚豪华,家中大多没有超过半年的存粮,常依靠四方的转运。从侯景叛乱起,交通断绝,数月之间,建康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很多人还是免不了饿死,活下来的人一百人中也未必有一二人。贵戚、豪族都自己出去找吃的,倒毙在水沟和山谷中的不计其数。 解析: 以上挑选的两段史料讲的的侯景之乱,开始和结束,中间内容太多省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遍侯景之乱,是南朝后期的一次重大事件。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东魏高欢死后,河南大将军侯景因为和高欢的继任者不和,叛离东魏,一度投靠西魏,失败以后,侯景转而向梁武帝请降。他带来的礼物是十余州的土地以及将来可能统一天下的前景。虽然梁朝内部也一直有各种反对意见,而且侯景是个出名的反复无常的将军,但是梁武帝还是接收了侯景,并一直给予优厚的待遇。梁朝本身并没有从侯景那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侯景只是一贯地向朝廷诸多需索。侯景在梁朝休养生息并且壮大了实力后,又因为梁和东魏关系的缓和感觉到了威胁,在梁武帝的盲目信任中决定起兵造反。
从侯景之乱可以看出,酿成如此祸乱,是 梁武帝心存侥幸,缺乏选择决断力的结果。
对侯景这样的人可以利用,但不可以依靠。如果说接受侯景是想利用他对付东魏,那么在他亡师丧地,兵败南逃,无利用价值的情况下,就必须剪除他可能为害作乱的残余势力。可供养他,不能再任用他。可梁武帝任之如初,不加以有力的控制,养虎贻患。后来要与东魏和好,又一点不顾及侯景可能的反应,以至于造成大祸,后悔无及。
侥幸心理是一种主观愿望 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不愿分析厉害关系,犹犹豫豫,含含糊糊。在正利用或想要利用某种力量的情况下,存侥幸心理的人常处处从好的方面去想,不敢正视事实,甚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还想着令自己宽慰的另一种解释。最后,却总是与自己所想的完全相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侥幸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弱者希图非分东西的心理,是一种自己没有把握却企图依靠别的势力达到目的的想法。处在上位的人若有此心理,用人就不能正确的选择决断,酿成失误。
心存侥幸者有一种想法 以为只要给以礼遇,予以重赏,比如提拔重用、赏赐钱财,凡是他的请求都予以满足,这样,不论是什么人才和力量都一定能为自己所用。所以,对那些本来不值得相信的人,不仅不予以裁抑,反而处处给予超常规的待遇,名誉、地位、金钱、权力、爵禄等等通通送上门去。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有些人的欲望,不论怎样都是无法满足的,而他们的行为又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在顺境下,整体没有受到外部威胁、挑战,他们会安心于被笼络。但如果他们发现背叛可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会改换门庭。这样的人,不论多有才干,多有势力,都不能作为依靠的对象。处在上位的人,要断然下定决心,另外寻找人才取而代之。
侯景有自己的势力,但同时又都背义反复,不可信赖。梁武帝自身力量不够,但又有不切实际的宏大抱负,总想依靠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计划。有此想法,便心存侥幸,只看其好的一面,有利的一面,而对其背义反复的本质视而不见,以为这样的人对别人之不忠,是因为他们的上司不伟大圣明,之所以投靠自己,是因为自己有令他们信服的过人之处,不忠于别人但会忠于自己。所以,这些人明明表现出来的另有图谋,有要危害自己的种种迹象,却还是铲除。结果,他们羽毛长成了,牙齿锋利了,便转过身来攻击曾百般宽抚、重用、笼络他们的人。历史事实就是如此!
综上所述,权谋家用人手段是,知恶必去,万不可心存侥幸。处在上位的人,固然不能无端猜忌,但更不能心存侥幸。在情况不明的情形下猜疑忌恨,会把本来的朋友、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才赶到竞争对手的营垒中去;但在情况已明的情形下,却心存侥幸,则会养虎贻患。 连日来多篇文章被删,加入知识星球,与所有粉丝共同阅读本人15套作品。《看透职场规律》《看透帝王术》《看透权谋术》《看透人性》《看透鬼谷子》《看透利用》《看透心腹》《看透儒家格局》《看透说话术》《看透法家-势》《看透兵法》《家学宝典》《易灯家学》《职场大全》企业篇《破解职场位阶规律》易经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