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武汉情缘》(四)

 斐言乱语 2023-09-16 发布于湖北

《我的武汉情缘》(四)

        1999年的冬天,我再一次到了武汉,这次是为了找工作。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记得我们是第二届缴学费的大学生,当然也不再包工作分配。父母有资源,家里有门路的同学,毕业前家里已经安排好了工作,更多的同学涌向了招聘会。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候,线下招聘应聘是解决就业最主要的方式。记得当时,我们参加过南昌其他高校的招聘会,也到杭州、西安和武汉等城市参加过招聘会。最终,我的工作是在武汉找到的。

   武汉的招聘会,是在洪山广场举办的,如我们参加的其他招聘会一样,会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接踵摩肩,甚至有时候你会被你前后的人夹起来,随着人潮涌动的方向流去。每一代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多数同学都一样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总认为经过读了十几年书,大学毕业了,认为有用武之地了。但一纸证书并不能代表什么,职场并没有那么美妙,更多的是被社会蹂躏,甚至毒打,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可造之材。很多同学到来单位招聘台,第一句话就是能给多少工资,二十多年前是如此,现在依然是如此。那个年代,招聘环保专业的单位并不多,在为数不多招聘环保专业的单位展台前,很多的同学询问过起薪后,甚至连一纸简历都不投。那一次,我们一共去了十多个同学,也许只有几个人投了简历,据说在那次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就我一个人,当然不是因为我成绩比别人好,而是我期望值不高,再就是我对一份工作的渴求度更高。在此之前,我曾回西安找过工作,在招聘会上没有任何的效果,父亲找了关系,但巨额的打点费让父亲退而却步。父母是希望我能回陕西工作,但回了老家,留在省城的难度太大。

   2000年春节后,我回陕西求职前,收到了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在陕西依然一无所获后,我登上了从西安前往宜昌的火车。面试过程很简单,见了人力资源部的领导,还是用人部门的领导后,我继续返校完成剩余的课业。知识的匮乏,阅历的缺失,使得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路程上,返程我有一次经过了武汉。当时我不知道从宜昌到武汉,更快的是汽车,那个时候汉宜高速已经开通,但只知道火车票半价,我就买了一趟从宜昌到武昌的火车,结果火车一路向东北方向到了襄樊(现在改名叫襄阳),然后又折向东南开往武昌,这段历程花了12个小时。从武昌到南昌,过九江的火车只需要6-7个小时,但我坐的那一班车,南下开到长沙,再往东开往南昌,同样又花了12个小时。因为不常坐火车,也不愿意花钱买一张列车时刻表,所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回校不久,我就接到了用人单位的电话,我被录用了。很多年后我在反思,为什么能够被录用,也许是因为我对一份工作的渴望度更强烈一些,或者说意愿度更高。也许接到面试通知的同学,听说要千里迢迢去面试,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后来再武汉呆久了,对于一些高校有所了解后,才知道当时母校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是相对比较早的,在我毕业的时候,武汉的很多高校还没有设置这个专业,我能够在高教资源大省找到工作,还是要感谢母校的培养。现在我也是一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打电话邀约人员来面试,很多人就在电话你询问能给多少钱,还有人连电话都不接的。其实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但是每一代年轻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大体上都没有什么改变。

   大学四年的时光,武汉作为途径地,或者目的地,在那个时候,我依然没有想到,我最终会选择武汉作为我人生的定居地。对于未来的未知,可能会让一个生发出恐惧,但也会促使一个人去冒险和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