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河山——新疆纪行(1)

 冬不拉拉 2023-09-16
只要有新的旅途,不论是飞机、火车、汽车,都会选择靠窗的位置,从出发看到结束,不想错过任何精彩的一帧。本文记录下2022年新疆之行的往返途经记录,图文按航线所经地的顺序排列。

穿越长江,位置在马鞍山,可以隐约看到江心的几个沙洲。

图片

途径河南周口市及其相连的商水县,远处有发电厂高耸的烟囱,近处可看到沙河与颍河汇流的沙颍河穿城而过。

图片

此处位于河南伏牛山与熊耳山的交界处,山谷中积聚的云雾形成一条龙的形状,龙尾巴上有个大的采矿场。远处如同屏障一般的山脉即为伏牛山,山下隐约可见的小镇是栾川县的陶湾镇,伏牛山下长长的白线是栾卢高速。

图片

巍峨秦岭与关中平原的分界,远处可见南方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的云,秦岭的此段即为终南山,关中平原(西安南郊部分)被轻微的雾霾笼罩。

图片

蜿蜒而浑浊的泾河穿行在黄土大地上,侵蚀形成的沟壑如同枝杈一般仍然在不断生长,侵蚀沟之间高而平坦之地为塬,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此处位于陕西咸阳市的彬州东部,泾河绕行最凸出的那部分是彬州的太极湾。

图片

穿行经过六盘山地区,一直有浓厚的云层,看不清地标,无法分辨具体的位置。
图片
终于见到了祁连山,此处应为甘肃武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此条河流为黄河的支流庄浪河。

图片

壮丽的祁连山如同一幅长卷铺展开来,近处的山峰为高甲山,Y字形河沟的尽头即将汇入大通河。

图片

青海门源县,适逢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河谷中平坦的黄绿色块与两侧的高山形成鲜明对比。大通河在两条山脉之间穿行,图中紧靠山下的为大通河,中间横穿的为大通河支流。

图片

大通河上连着修了两个水库。

图片

山峰北侧积雪仍然零星残存,南侧则早已融化。

图片

远远望见山间的平坦之地有星星点点,此处为大通河上游支流唐莫日曲形成的高原湿地,位于青海海西的天峻县境内,人烟罕至。

图片

远处的雪山为疏勒南山,最高点也是祁连山系的最高峰——团结峰,海拔5937米,雪山的后面(南侧)是青海第二大湖——哈拉湖。肉眼可见,此时的祁连山地区还有绿色,暖湿气流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再向西行便要开始转换色调了。

图片

向西约100公里,色调转为浑黄,此处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眼前的雪山为托来南山,远处的仍为疏勒南山,两山之间发育着河西走廊第二大河——疏勒河。

图片

由于干旱,大大小小的洪积扇开始并排出现在山前。洪积扇是冲积扇的一种,主要发育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季节性的洪水冲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而形成的扇形结构,从山口到扇尾,有显著的颗粒从粗到细的分选性,扇形外围往往会有水源渗出,形成绿洲,这是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所以不少干旱地区的城市都是沿着洪积扇建的。不过,此处的洪积扇的外围仍是平行的高大山体,无法形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这些平行的水流一同汇入北大河的上游托莱河,北大河是酒泉的母亲河。

图片

洪积扇上有细细的白色线条,可能较新鲜的车辙印,再荒的荒野,也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

 图片

走出了祁连山的护佑,开始进入最为干旱的荒漠地区。这里的山不够高,无法形成稳定的冰川,裸露的山体被短时的雨水冲刷,基本存不下水,冲出山的水量也不够多,只能自由奔散于荒漠中,直至耗尽最后一丝力气。

图片

三危山像一柄尖刀刺入鸣沙山,敦煌绿洲即将出现。

图片

敦煌全貌,绿洲尖左侧(实际为南侧)的沙丘即为鸣沙山。荒漠的形态其实非常多样,可以看到鸣沙山跟周围显著不一样,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极度干旱,这里堪称是荒漠地貌博物馆。敦煌主要靠党河的滋养,但是因为农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如今的党河已经无法正常汇入疏勒河,即使就差那么一点点也撑不到。远处的光点是大型的光伏发电站。

图片

白色的斑块原为疏勒河形成的哈拉诺尔湖,曾经可达70平方公里,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上游水量减少,此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干涸。近几年哈拉诺尔湖的碧波复出,但湖泊在大部分时间仍是以白色盐碱地的形态呈现。疏勒河原本向西注入塔里木盆地东端最低处的罗布泊,现在罗布泊已经消失了,疏勒河也以涓涓细流止步于荒漠。

图片

穿越甘肃与新疆的边界,下方左侧明显与周围很不一样,这里在地图上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仿佛在山里挖了个圆形的坑,直径在10千米左右,在新疆东部荒漠中也有不少类似的地貌,尚不知道这种地貌形成的原理是什么,一直十分好奇,希望有专业人士在后台给予解答。

图片

终于翻过了东天山,因云层太厚,无法看见东天山的样貌,此处为东天山北侧的洪积扇,位于昌吉的奇台县。天山北侧的众多河流滋养着大片的农田,是新疆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域之一。

图片

远处乌云笼罩的就是东天山,隐约可见到冰川。河流在山中切出深深的印记,绿色植被只沿着河水两岸分布,周围皆是浑黄之色。

图片

黄绿分明,水在这里就意味着希望。

图片

固定风向形成的沙垄,茫茫无边。此处位于昌吉的阜康境内,属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流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依靠非常微弱的大西洋水汽,这里比塔克拉玛干要稍湿润一些。荒漠见可见一条曲折的线条,这是人工建造的水渠,向北一直连接至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

图片

穿越肃北地区,都是戈壁和荒山。

图片

此处位于甘肃民勤县东北角与内蒙阿拉善盟的交界处,像是一个人工的盐湖。

图片

穿越腾格里沙漠,有不少湖泊存在的痕迹。

图片

腾格里沙漠与贺兰山的交界处,是内蒙阿拉善盟左旗所在地,远处可见其城市,规模并不大,近处是当地的旱田,在荒漠中十分扎眼。

图片

穿越窄窄的贺兰山南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的贺兰山在西部众山脉中算不上什么,但在茫茫荒漠中拔地而起,显得十分高峻,它是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也是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重要倚仗。

图片

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平原,此处为银川市的西部,有大片的果园,其中不少是葡萄园,种植的葡萄主要用于酿酒。

图片

黄河一路北上,滋养着宁夏平原,在浑黄色的大地上画出一笔绿色。此时的黄河刚开始“几”字形的旅程,河水已经相当浑浊。此处位于银川东部,也是宁夏的东界,右下新开地块的右边就到内蒙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了。

图片

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是头等大事,圆形的农田便是依靠大型的旋转喷灌系统形成的。

图片

再次遇见黄河,这时已经行至“几”字形的竖折弯钩中段,这段黄河也是陕西与山西的分界。此处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同样是千沟万壑,地貌以峁较为常见,与先前所见泾河流域地区大片的塬有显著区别。

图片

途径山西吕梁的临县,黄河支流之一的湫水河在山中切出一道河谷,县城便扎根在窄窄的河谷中,受困于地形,城镇的扩张也只能线形蔓延。

图片

太原市区,汾河中间有个蚊香形的人工岛,图中的桥为长风桥。

图片

受云层影响,太行山未能得见,行程中最后一个见到的地标是安徽霍邱县的城东湖。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若干个湖泊在淮河中段连串出现,这些湖泊(包括城东湖)都是淮河泛滥、洼地积水形成的,经人工治理,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蓄洪区。

图片

坐飞机俯瞰大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亲眼看见大地的脉络与看地图或飞无人机的感受非常不一样,就像风一样触摸到大地,又与大地融为一体。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痕迹也在此视角下一览无余,青山被划开、河水被拦起,虽然叹息于眼前生境的破碎化,但也是这震撼的山河视角,愈发体会到人的渺小和局限。
在这天地之间,山就是它本身,河也是它本身,你离不开它,你想拥有它,你要改造它,但仅仅是你需要它而已,它从来都不受你的定义,也不会因为你的改造而彻底改变。大地的破碎终会被它自己抚平,所有的熙熙攘攘都会在沧海桑田中没于尘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