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帝国最高统帅部历任总参谋长一览,有一人大家耳熟能详

 虛怀若谷 2023-09-16
.

1916年4月1日最高统帅部会议

尼古拉·亚努科维奇

第一任尼古拉·亚努科维奇中将(在任期间获晋为步兵上将),1868年生人,1914年7月19日至1915年8月18日在任,毕业于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学院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亚努科维奇军职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争部的行政岗位,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并一度担当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的院长,但因缺乏实战及指挥经验而遭到旁人的冷嘲,传言他能够位居高位的原因是他曾作为皇宫卫队队长时得到尼古拉二世的青睐,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后出任高加索地区总督,俄国二月革命后因同尼古拉二世非同寻常的交情而被捕,由莫吉廖夫押往彼得格勒(现圣彼得堡)途中被看守杀害。

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

第二任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步兵上将(在任期间获晋为沙皇上将侍从官),1857年生人,1915年9月18日至1917年4月1日在任,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阿列克谢耶夫曾参与俄土战争和日俄战争,一战爆发后历任西南前线参谋长、西南前线总司令、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俄国二月革命时曾建言尼古拉二世退位来保留君主制,俄国临时政府时期曾短暂出任俄军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第七任总参谋长(第二次出任),他竭力主张俄军对布尔什维克势力的打击,十月革命后逃至新切尔卡斯克建立反苏维埃政权的阿列克谢耶夫军官组织,这一组织也被认为是后来白卫军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白卫军领袖之一的阿列克谢耶夫,与俄国临时政府最高统帅拉夫尔·科尔尼洛夫以及哥萨克首领阿列克谢·卡列金并称为白色事业三巨头,1918年在伏尔加地区同红军作战当中因心脏病发作而死,阿列克谢耶夫的继承人则是大名鼎鼎的邓尼金

瓦西里·古尔科

第三任瓦西里·古尔科骑兵上将,1864年生人,1916年11月10日至1917年2月17日在任,毕业于俄罗斯帝国为贵族和高级军官子女们设立的佩吉军团军校,瓦西里·古尔科的父亲是约瑟夫·古尔科陆军元帅,他被认为是俄土战争期间表现最为突出的俄军指挥官之一,而瓦西里·古尔科本人也堪称实战经验丰富,第二次布尔战争中曾作为俄国志愿军一员同英军作战,日俄战争中负责指挥一个哥萨克骑兵旅,一战期间历任第一骑兵师、第二军、第六集团军的指挥官,短暂出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后就任西线总司令,后因表现出对君主制的支持而被俄国临时政府解除职务并被关押,后流放至英国,最终定居在意大利,于1937年在罗马病逝。

弗拉迪斯拉夫·克莱姆博夫斯基

第四任弗拉迪斯拉夫·克莱姆博夫斯基步兵上将,1860年生人,1917年3月11日至1917年4月5日在任,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军事学校和亚历山大第三军事学校,克莱姆博夫斯基在日俄战争期间指挥第122步兵团英勇作战曾两次负伤,一战期间历任第10军参谋长、第9步兵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11军军长、西南前线参谋长、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助理等职,1917年3月短暂就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之后重新回到野战部队但在雅各布斯塔德、里加均遭遇了失败的军事行动,俄国临时政府时期曾被拟任为俄军总司令,但遭到了克莱姆博夫斯基的拒绝,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并从事研究总结一战的战史,1920年因被怀疑在苏波战争中协助波兰人而被捕,同年7月19日在莫斯科布提尔卡监狱身亡,一说为绝食自尽,另一说为遭到处决。

安东·邓尼金

第五任安东·邓尼金中将,1917年4月5日至1917年5月31日在任,毕业于基辅军事学校,虽然邓尼金也曾就读于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但他因个人原因拒绝了毕业,日俄战阵时期指挥第17步兵团,一战期间历任基辅军区参谋长、第8军军需官、第4步兵师师长、第8集团军指挥官、最高统帅总参谋长等职,俄国二月革命后因支持最高统帅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试图推翻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而遭到逮捕,十月革命后逃亡俄国南部同阿列克谢耶夫等人组建了白卫军,在阿列克谢耶夫死后出任总司令一职,这支部队以忠于保皇派的军官为骨干,并试图打垮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在协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下一度拥兵15万,甚至攻占了距离莫斯科只有200公里的图拉地区,但在这之后白卫军就遭到名将亚历山大·叶戈罗夫和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的毁灭性打击,连续的军事失利使之邓尼金被迫将领导位置让给被称为“黑男爵”的彼得·弗兰格尔,自己则长期流亡国外,二战期间法国沦陷曾被德国俘虏,但德国人对其兴趣不大而将其释放,战争结束后移居美国,1947年8月7日在密歇根州安娜堡去世,生前写有《俄国内乱史》《俄国军官之路》等书,2005年10月3日,根据邓尼金女儿玛琳娜·邓尼金娜的请求,在得到普京总统的同意后,邓尼金被归葬于莫斯科顿河修道院墓园。

亚历山大·卢科姆斯基

第六任亚历山大·卢科姆斯基中将,1917年6月2日至1917年8月30日在任,毕业于尼古拉耶夫军事工程学院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总参谋部动员处处长、军事部办公厅主任、战争部长助理、第32步兵师师长、第10军参谋长、最高统帅部军需长、第1集团军指挥官、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在卢科姆斯基的倡导下俄国对《征兵法》进行了修改,使之俄军在战时兵员储备方面达到了良好状态,并且在任战争部长助理期间十分重视机场建设和飞机装备,1916年5月22日指挥第32步兵师在短短16天内就击溃了奥匈帝国6个师,并虏了729名军官和28021名士兵,俄国二月革命后因同情尼古拉二世而遭到逮捕,十月革命后逃脱前往俄国南部并出任白卫军参谋长一职,从1920年开始作为白军总司令彼得·弗兰格尔的代表,常驻协约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司令部,直至最终白军战败,之后又投靠沙皇尼古拉一世之孙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一直从事着反苏维埃的相关活动直至1929年大公去世后,卢科姆斯基才完全告别政治活动,1939年在法国巴黎去世。

尼古拉·杜霍宁

第八任尼古拉·杜霍宁中将,1917年10月10日至1917年11月3日在任,毕业于亚历山大第三军事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基辅军事学院教官、第3集团军军需长办公室高级副官、第165步兵团团长、西南前线军需长助理、西南前线军需长、西南前线参谋长、西线参谋长、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前任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因受科尔尼洛夫叛乱事件影响而被迫辞职,但推荐了杜霍宁接替他的职务并得到俄国临时政府的同意,十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领导人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逃亡国外,杜霍宁成为了俄国临时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对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和红军总司令克雷连科所提出的退出一战的要求言辞拒绝,当时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的各国均发表声明列宁等人无权干涉俄国是否退出一战,俄军必须参战且必须听从杜霍宁的命令,但面对大势已去的局势杜霍宁也有心无力,在苏维埃即将夺权前他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是释放囚犯,包括邓尼金、卢科姆斯基、科尔尼洛夫等保皇派军官借此机会逃亡俄南部组建了白卫军,而杜霍宁被苏维埃政权俘虏后,在克雷连科的命令下于1917年12月3日这天被刺刀刺死,并且对其尸体进行了侮辱性的打靶练习。

米哈伊尔·季捷里赫斯

第九任米哈伊尔·季捷里赫斯少将,1917年11月3日至1917年11月7日在任,毕业于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季捷里赫斯的远祖是来自波希米亚德意志人,历任基辅军区参谋长副官、总参谋部动员处处长、第3军参谋长、俄罗斯远征军(塞尔维亚)指挥官等职,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先后任命为战争部长和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仅仅当了4天的总参谋长就因十月革命的爆发而下台,在捷克军团的邀请下前往西伯利亚出任该军团参谋长一职,捷克军团全称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成立于1914年8月14日,由一群与协约国协同作战的捷克族裔斯洛伐克族裔志愿兵组成,一战期间隶属于俄第11集团军,最多时拥兵4万余人,十月革命后因为拒绝交出武器而与苏维埃政权决裂并最终发动叛乱,在季捷里赫斯的指挥下一度占领了西伯利亚所有大城市,但这之后季捷里赫斯因与高尔察克爆发争执而离开俄国,一直居住在当时俄国人口众多的中国城市哈尔滨,1922年6月还出任了阿穆尔河沿岸临时政府总统职务,这也被认为是白军势力领导下的最后一个政权,但该政权很快就在红军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瓦解, 季捷里赫斯被迫再次流亡中国,1937年9月9日在上海病逝。

米哈伊尔·邦奇-布鲁耶维奇

第十任米哈伊尔·邦奇-布鲁耶维奇少将,1917年11月7日至1918年2月在任,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第176步兵团团长、第3军军需长、第6军参谋长、北线参谋长、普斯科夫卫戍区司令、莫吉廖夫卫戍区司令等职,同大多数俄国贵族军官不同的是,邦奇-布鲁耶维奇早在二月革命期间就同布尔什维克势力保持有接触,以至于十月革命爆发后成为第一个站在苏维埃政权一方的原俄罗斯帝国高级将领,还因此获得了“苏维埃将军 ”这样一个绰号,这其中很大原因也在于邦奇-布鲁耶维奇的哥哥弗拉基米尔·邦奇-布鲁耶维奇是列宁的私人秘书这层关系,邦奇-布鲁耶维奇在苏维埃政权中出任红军总司令克雷连科的参谋长,但因与高层间的不和而被迫离职,之后一直从事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在他的运作下还设立了大地测量局和国家航空摄影技术局,1931年2月21日一部分曾在原俄罗斯帝国服役的红军军官发动叛乱,包括邦奇-布鲁耶维奇在内3000多名原俄罗斯帝国军官受牵连被捕,其中有1000人惨遭处决,好在与领导人关系密切的哥哥从中协调,使之邦奇-布鲁耶维奇最终被无罪释放,甚至成功躲避了之后更为恐怖的大清洗运动, 最终衔至苏联陆军中将,1956年在莫斯科病逝。

最高统帅部

1915年10月,从左至右依次为:最高统帅部军需长尼古拉斯·普斯托沃伊坚科、沙皇尼古拉二世、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

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

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为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的三号舰,一战期间被德军俘获,德国战败后被转交给英国,十月革命后为支持反对苏维埃的白军势力,英国将该舰交由白军,并被重新命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号,这一命名就是源于第二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他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曾两次出任共计571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