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螺解读李商隐五律~其七

 文冠厚朴 2023-09-16
图片
图片


(61)
七夕偶题(845年)
唐·李商隐 押真韵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溢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这首一般认为是李商隐结束多年的丁忧生活,要回长安,途径洛阳时所写,因为正好赶上七夕。前三联都是就七夕来写的。

注意,这首这样的写法,不是咏物,而是就一个日子,节日来咏的,所以和咏物手法有类似之处,注意首联。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意思是,当七夕的夜晚到来时,有宝婺,指婺女星,为你摇珠佩,有常娥(同嫦娥)为你们照玉轮。用的是咏物诗的手法,而直接用在首联,一般咏物的反衬,旁衬,是在颈联,比如罗隐的牡丹花。

牡丹花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稂华过此身。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颔联换了个角度来写,开始直面七夕的织女牵牛了,说七夕这件事,成就了天上的一对姻缘,又为人间留下了乞巧这件事。

花果香千户,笙竽溢四邻。颈联写人间事了,七夕这天,千家万户准备了花果,四邻又开始笙歌吹竽,介绍七夕里大家所作的事,句子非常漂亮,用了倒装。花果香千户,笙竽溢四邻。同,千户花果香,四邻笙竽溢。

尾联用典,意思是,明朝我晒出自己的围裙时,你该相信我和阮郎一般的贫穷了。

大家看一下典:当年陈留的阮家,在道北的都是富裕的,道南的阮籍,阮咸,贫穷,到七夕时,富裕人家都出来晒高级绸缎,但阮籍叔侄就晒自己的工作围裙,人家问他,为何这样做啊?他回答,不能免俗啊,你们出来晒高级绸缎,而我没有,就只能晒晒我干活的围裙了。

这里李商隐是见大家都欢欢喜喜的过七夕,自己的夫妻生活却非常贫穷,所以尾联有此叹。

“袒腹晒书”这一典故说的是郝隆的故事。据《世说新语?6?1排调》载,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但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郝隆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

丁忧:唐人的官员,母亲去世要守孝三年。

★借韵必须借邻韵,这是必须的,关于如何辨别?参考一下词林正韵就可。律诗,五律七律,首韵可以借,孤雁入群,其次是尾韵也可以借,但用的少一点,还有就是中间的那个韵也可以借,称进退格。另外,就是这种现象唐人就有,李商隐是最喜欢借韵的,孤雁出入群,进退格都有例子。但相对来说,今人承认的是首句借韵,尾韵借的少,进退格承认的更少。这是现实。


图片

(62)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一 (846年)
唐·李商隐 押文韵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
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
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
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李商隐结束丁母忧后回长安作了秘书省的正字时所写。因为唐武宗在当年驾崩,病重前,因为自己的儿子太小,改立自己的哥哥为帝,对自己儿子来说,是太叔,这个背景需要了解,此做法有先例的。

唐人经常有诗人为皇帝驾崩写挽歌的,一般主要为歌颂体,但李商隐这三首,既有歌颂,又有暗讽,比较客观。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首联对唐武宗直接赞颂的,九县,同九州,怀雄武,意思是九州大地都在怀念你的雄伟,武功,注:武宗时,是李德裕当政,防御外患,清内患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李商隐非常赞颂。后分句是夸赞武宗的文采。

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颔联写到了,武宗生前传位与兄长,后句转折了,说又学汉武帝重视神君的事,汉武帝晚年信奉神君,整天拜神弄鬼的,此是暗讽。汉后,此处作汉帝讲,不是皇后的后哦。

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颈联正面描写武宗生前,总是炼丹药,最后中毒早亡的事,此以汉武帝用金人承露盘事代指,而以晨露见日光就消退,暗示武宗驾崩。颈联两句都和雨露晨露有关,前句是惊字,惊的晨露之短暂,后句是汉武帝的金人承露盘中的天露,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意思是,虽然有汉武帝之金茎承夜露(延年益寿),但终究是如晨间的朝露,非常短暂。切云,指承露盘之高。

玉律,是指音乐,因为古音律,是以竹管做成的十二律,以十二月作为对应,所以称玉律。

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尾联转写驾崩后事,哀乐震天,凄声使得肠断,再也不可能像汉武帝那样,去汾河咏秋风辞了。横汾,指汉武帝横渡汾河,吟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通篇的布局,自然是总分分总,首联总领,歌武宗驾崩,九州同念同怀其伟业,中二联概述了武宗的一生功过,以及早亡的原因,汉武帝的影子一直在中二联之中,尾句又以汉武帝秋风辞为总收。

图片

(63)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二 
唐·李商隐 押冬韵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挽歌的其二,重点稍有不同,其一是总体评价,其二重在说武宗正为百姓边疆造福之中突然驾崩,让百姓不知所措。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首联从边塞打胜仗,玉塞,玉门关,西域边塞已经有了打胜仗的喜讯了,惊宵柝,指唐军夜袭回鹘军事。

金桥罢举烽。后句指内部叛军被剿灭,所以没有敌情来报了。首联一二句是表达武宗朝在李德裕的统筹安排下,获得了显著战功。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颔联是典型的,前句承上,后句启下的写法。
始巢阿阁凤,这是以黄帝时,有凤凰巢阿阁象征国泰民安,有贤臣相助的传说,表达武宗、李德裕的的成就;但,旋驾鼎湖龙。以黄帝在鼎湖驾崩事代指武宗驾崩。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颈联是由四分句演变而来,说武宗驾崩后,宫里钟鼓鸣咽,凄凉之极。这里,警夜钟,本是长乐钟声报晓的,这里是指大家突然被宫里事惊醒了。

通神鼓,本意是夫差出建康宫南门时,有双鹤从鼓中飞出,入云,暗示武宗驾崩事。颈联的意思是,武宗的驾崩是突然的,百姓接受不了。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小臣自然是指自己这一类的小官僚们,我们只能按照礼仪人员(安排服饰的官员)

的指点,安排,我还以为是送武宗去泰山封禅呢。当年汉武帝,唐玄宗都东封过,指去东岳泰山封禅。表明的是太突然。


图片

(64)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三 
唐·李商隐 押真韵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
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
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
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前面其一,是概述,其二重在写功劳,今天是重在写武宗信道服用丹药最后暴亡事。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首联的写法很独特,因为首句点题挽歌,是从写武宗的遗物开始的,昭华琯,是武宗喜欢的玉笛,这个是点题的;虚传甲帐神。次句就已经暗示对方驾崩的原因了,因为信神啊,服丹药啊,颔联就直接以这些来承接了。

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先说诗意,意思是,因为四处去求仙求长生不老药,但寻者在海上迷路了,而献给皇上寿桃之人,又被大雪阻隔了。

献桃人,用的典是西王母招待周穆王的,据说那仙桃在两千里外的雪山处。颔联两句都是暗示求仙长生的失败,紧扣首联次句来的。
昭华琯,是玉笛的名字,比如,蒲稍,是千里马的名字一样。古代管乐器名。
《西京杂记》卷三:“玉管长二尺三寸, 二十六孔, 吹之则见车马山林, 隐辚相次, 吹息亦不復见, 铭曰: 昭华之琯。”

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颈联直接转写,陵墓了,想入青云,却断,故只能在桂宫里休息了,陵墓的松扉白露是新的,一个断,一个新,写的挺惨的。

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尾联用了典,当年舜帝的苍梧之陵墓,大象为之耕;大禹的墓,是鸟为之耘。所以尾联意思是,你安静的长眠吧,有大象,神鸟为你耕耘,而来自万方的为你祭扫的百姓,车驾扬起了漫天的尘埃。

图片

(65)

唐·李商隐 押元韵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这首比较简单,就是以秋天的蝶来自喻。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首联很好玩,主语蝶是省略的,说,我就是一枚秋天的蝴蝶,翻飞着,叶叶片片的翅膀,一会在斜桥处飞,一会儿又在侧门边飞,注意,飞的地方都怪怪的,桥是斜的,门是侧的。比喻自己的不遇。蝴蝶的翅膀很薄,又大,所以用叶叶来代指。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颔联以秋天水边的芦苇出白花来写一个秋字,芦花是白的,用一个唯字来表达,意思是秋天没什么可以指望的了,那不是真正的花哦,如个柳絮一般,哪里还有温暖,和春夏完全不同了。

颈联转笔写自己如同什么一般,还是在写蝴蝶,但方式换了,用典了。我虽然是一只蝴蝶,颜色美极了,但有何意思呢?无非是如西施去寻旧殿,如昭君去寻自己的旧村。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这里只是用了两个典故人物,但省略了喻词,这种写法非常巧妙,不是在写西子和昭君,是用她们作比。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前三联都是分述的秋天里的一只蝴蝶,尾联总收了,说,我年年都在芳菲已尽时,出来告别一下衰败的,兰草,荪草,兰荪,是两种香草名。布局,分分分总。整首,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图片

(66)
离席(847年)
唐·李商隐 押真韵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
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背景是,李商隐第一次随郑亚离开京城(当时他在秘书省作正字)时所作。

当时唐武宗驾崩,唐宣宗继位,立即把李德裕贬黜去了,郑亚被贬去桂州,李商隐也跟着去了。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首联是跟随郑亚的意思,从京城出来,随郑亚一起帐饮与京城告别,公,指郑亚,玉帐,是郑亚的军帐,新,指新的仕途,

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从长安出来,先向东到岳阳南下去桂林,所以,依依与斜阳告别,向东走了。

四分句,远远隔芳尘。与长安从此远别了,注意,颔联两句是流水对,连动词组,(我)依依向馀照,(我)远远隔芳尘。两个动作是连续的,如流水一般。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颈联是转笔,但扣的是首句,出宿金尊掩,告别筵席心情不好,自然贪醉了,而与暮春残花相伴;此时路边的小草,又为北归的大雁所惊。

惊,明写小草而惊,其实是自己,雁知北飞归来,而自己却在此时南去,蛮荒之地哦,所以惊。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杨朱泪,杨朱每每到岔路口时,就哭了,因为他有选择恐惧症,害怕选错了路,要吃大亏,所以没办法,称杨朱泪,与阮籍的不同,阮籍是悲嵇康被杀,自己又没办法,所以就酗酒,坐在车上信马由缰,但路尽了,马车停了,阮籍就大哭,这个叫穷途之泪,和杨朱泪有区别。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你们别像劝杨朱那样来劝我,因为我比杨朱还要残,泪更多,劝也没有用的。

图片

(67)
桂林(847年)
唐·李商隐 押尤韵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这首和前面的几首是连续的,现在从长安随郑亚来到了桂林幕府。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写此地的景致,说,山城好窄哦,压,指不高,但很陡峭的意思,因为似乎压着城头一般,而江水呢,山城就在漓江边上,比起城的窄,这江面就显得很宽了,似乎把山城浮在江面一般。

首联对仗很工,此是五律首句不押韵的正格体,不入韵,但对仗。
如果首句入韵平收,就不需要对仗,但如果是不入韵仄收的,就要对仗,或流水,七言律首句入韵是正格,五言律,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律诗中二联对仗,是对律诗写法的基本要求,首联对不对仗是没有固定的。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首联写景,为起,颔联以景续承,但需要具体一点,所以开始写山城的四个方向了哦。东南方向因为处于交通要道,所以四通八达,而西北处自然是幕府所在的高楼大厦了。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颈联写法比较特殊,显然还是在写桂林山水,但手法换了,用当地的传说入手,说,江岸边的青枫树林里据说有神灵相护哦,而白石湫(白石谭)里是有龙四处活动滴。把一个地方特色描写的活龙活现的。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尾联一笔宕开,说这里既然有神护着,又有龙显灵,但为何,却战鼓不休呢?老打仗呢?这首布局,起承转合的四分法,颈联是写意转,虽然是用典写景,但表达的是意哦。

图片

(68)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847年)
唐·李商隐 押覃韵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
越鸟誇香荔,齐名亦未甘。

这首五律与前面的背景一样,还是在桂林幕府,一次偶然见过了季节后,树上还有一颗樱桃尚在,就写了这首五律来感慨一下,属于兴起的写法。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注意一下首联前后两句的时序倒装,自己一次在小庭园的南面,突然发现一颗樱桃居然还长在树上,前句是说的高树之上还有一颗樱桃,这是在小庭子南面看见的。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颔联是就樱桃树来细描,前句写树叶,后句写那颗小樱桃,说绿叶茂盛的垂下来了,如女子的云髻,而那颗樱桃,欹危在树上,如女子头上的一个红玉簪一般。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首二联状物,颈联开始入情,说真是的啊,好好的樱桃,本来是给凤凰吃的,却被黄莺们吃了,真让人痛心,

尾联就颈联意延申开来收结了,越鸟誇香荔,齐名亦未甘。意思是,虽然南方的鸟把樱桃看作和香香的荔枝一样的喜欢,但樱桃这么高雅,才不愿意和荔枝齐名呢,尾句拟人化了。

通篇是李商隐自己以樱桃自喻,四联都是说的自己。

尤其是尾二联,我简单说一下引申的言外之意。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我在春时从长安出来,来到了遥远的南方。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虽然我孤零零的来了,但在一片绿叶之中,就如女子头上的一颗红色的玉簪一般。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我本来应该在皇上身边的,怎知如今却来到了一个蛮荒之地,痛心啊。

越鸟誇香荔,齐名亦未甘。这里同在郑亚幕府里,南方的这些小吏们,我哪里会稀得与他们为伍呢?

可见李商隐早年有多么傲慢哦。通篇用的比兴手法,又比较委婉,含不尽的言外之意。

图片

(69)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847年)
唐·李商隐 押支韵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这首五律是李商隐刚刚到达桂林,没几天写的,很多版本是五月六日,但有人分析应该是五月十五。

李商隐到了桂林后,有很多地方需要适应,与人打交道需要适应,与天气打交道更需要适应,南方五月最是热,所以漂泊中想长安了,一个是想气候,一个是想人。

这些人里面有个禅师,叫僧彻,是终南山紫阁峰那里的华严寺的僧人,当年李商隐去长安时,在他那里借宿了一晚,现在想起来了。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首联对仗,因为首句是不入韵的,说当年我们在紫阁峰相逢了,就求你找个住处,丹岩就是紫阁峰那里,处,时,是时间地点成对。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颔联是写当时两人相逢,李找住处,那时的情景。当时,我如一只秋蝉,在败落的叶子中,找到了住处,又如一只栖鸟,找到了一个寒枝。此处的寒,指北方的寒,与越鸟巢南枝,正好相反,因为他是北方人。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颈联宕开,转到眼前,说,我们三年没见了,我现在一下子漂流到了万里之遥了,暗示现在要问讯一下你了,注意,问讯,是佛教语,就是对大师的朝拜。这个问讯不是随便问的,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尾联推进一层收结,说我在南方的炎热夏天里,非常想念我们初逢的地方,频频的梦到华严寺的红墙碧瓦哦,琉璃,此指寺庙的琉璃瓦,当然是美称而已。

图片

(70)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847年)
唐·李商隐 押青韵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时间背景同前几天的。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李商隐初到桂林,离家万里之遥,非常想念长安时和僧人之间的交往,这位安国大师,就是安国寺里的一个大师,具体是谁,不知道,而且他还有一个俗世里的亲戚,简子蒙,这首是写给两人的,所以诗里都提到了。兼,后面带的,人名。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五律由于字数限制,所以当叙事时,需要非常简练,比如首联,就是回忆当年,在莲花座上听大师讲禅法时的情景。莲花座,指大师的讲坛,布道;贝叶经,指佛教经书,古印度时,是写在贝叶上的,故称。首联十个字,把复杂的事讲完了。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颔联更漂亮,写大师的日常生活了,着蜡屐以登山,携铜瓶以担水。更美的是,登山时,蜡屐带着岩石的光芒,而山涧之水的声响入了铜瓶。两个字,分,入,用的巧妙至极。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首二联是回忆,颈联一笔宕开,转写自己眼前事了,说原来居日下时,深得你的看重,用了推鹤的典,意思是希望我能如辽东鹤一般,能成仙,但可惜我没有坚持,故用一徒劳的徒字。推,就是教导,感化的意思。这里注意李商隐是对安国寺大师所说,说对方有意感化自己成仙,化鹤。

日下推鹤
【出典】 见“云间陆生”条。
【释义】 晋代才士荀隐字鸣鹤,逢陆云,互相以巧语对答以显示才学,他以“日下荀鸣鹤”巧对陆云的“云间陆士龙”。后世用作称美才士的典故。

后分句是,我现在很穷,晚上都只能用萤火虫作灯了。

尾联宕开,简短了夸了一下他的俗世亲戚,简子蒙,说,我非常羡慕你们家玉山的,和曹植一般聪明有文采,子蒙啊,你这么优秀,眷属都是人间的文星哦。

日下,其实就是在想长安,思日边,当然也有归隐皈依之意。

鱼山那个典,就是传说曹植的才思敏捷的出处,是在鱼山听仙人诵经,有所感悟,一下子思路打开,思如泉涌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