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保证手卫生用品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有没有既能保证手部消毒效果, 又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速干手消毒剂的数量,定点放置。那么,病区走廊放几瓶速干手消毒剂合适?如何去放?平行线法和M型放置法了解一下。 医务人员的手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受到污染的概率极高,极易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比较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未能提供充足的手卫生用品,不能保证其可获得性和可及性。 有没有既能保证手部消毒效果, 又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速干手消毒剂的数量,定点放置。比如在病区走廊内悬挂手消毒剂、治疗车随车悬挂手消毒剂,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医务人员取用,也起到一个警示提醒的作用。治疗车可以一个车子悬挂一瓶手消毒剂。那病区走廊呢?到底应该放置几瓶手消毒剂合适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讨论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里3.5.6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60%,手卫生正确率≥75%。重点部门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手卫生一直是医疗机构感染预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措施之一。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里将手卫生依从率作为单独条款罗列出来,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有的老师觉得手卫生没有什么重要的,就是洗个手,拿个棉签采个样什么的。恰恰相反,对于手卫生的管理我们还有方方面面的小细节都是需要重视的。比如今天我们要讨论学习的手消毒剂数量的问题。我们控感科的老师下科室督导检查的时候,关注点基本都在手消毒剂开启时间及有效期上,基本没有检查数量是否配置合理的。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5.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5.1.1指出,医疗机构应设置与诊疗工作相匹配的流动水洗手和手消毒设施,方便医务人员使用。规范里对具体的数量并没有明确规定,但要求必须要与诊疗工作相匹配。

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的规定:医院建筑病区走廊设计高度不低于2.3米,有推行床通过的走廊净宽不应小于2.4米。因为走廊的长度根据医院实际设计不同,计算出走廊的面积大小也不等。所以,不能一味地按照走廊的面积去计算手消毒剂的数量,也计算不出来。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如图1所示,有10间病室,常规设置就是按照间隔2个病室放置一瓶手消毒剂,即红点处。图1中所示就为10间病室按照“平行线”法放置6瓶手消毒剂。再来看看图2,更换一下思维,按照间隔3个病室放置一瓶手消毒剂,即红点处。图2所示就为11间病室按照“M型”法放置5瓶手消毒剂。第一间病室和第三间病室就近选择手消毒剂,第二间病室选择对面处的手消毒剂。这二种方法比较,图2的方法性价比更高一些,在保证医务人员方便使用的同时,又增加了覆盖面积还减少了手消毒剂的数量,毕竟手消毒剂也算是我们医院的成本。建议各位老师所在的医院可以将图2的方法用作参考。当然,会有老师说,这样很麻烦,简单明了的,在每个病室门口悬挂一瓶手消毒剂不就搞定了。当然可以,多了总比少好啊。但一定要记得检查手消毒剂的有效期哦。 院感管理工作中的小细节渗透在每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只要各位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愿意去思考,积极去思考,总会有最完美的答案出现在你面前。 附洗手图及洁具标识贴,感兴趣的老师可与小编老师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