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纪晓岚》体会他职场难处

 点睛高考 2023-09-16

最近一直读《纪晓岚》,以前对于纪晓岚的了解都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片面地了解。

但是,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是只是停留在看稀罕的层次,根本也看不懂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这本书买了很长时间了,一直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看。

最近,因为工作上出了点麻烦,在家休息,所以就拿出来仔细的看了看。

小时候的印象是纪晓岚:可以读那么书,还可以当官,觉得他这个工作特别香。

再看了《纪晓岚》这本书,同时自己也工作、创业失败后,才明白纪昀的这个工作有多难做。

  

一、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

大清帝国在巩固了全国统治地位后,已经由镇压武装反抗转向了利用思想统治,对涉及损害清朝的言论思想,立刻加以取缔和镇压。

大清帝国从康熙年间开始,就用“文字狱”镇压了一批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文士。

到乾隆年间,文字高压政策更加严密,告密的接连不断,“文字狱”不断出现。

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陷害了相当一批宣传反清的汉族文士,其中很多人也并无意反清,只不过是因为用字不当或在一些语言上不加注意而获了罪。

比如“一把心肠论浊清”这句诗中,因为把“浊”字放在“清”字前面。就认为有反清的思想。种种例子举不胜举。

这一做法,事实上就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让文人的精神处在恐惧状态中。

纪昀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要使自己活得像模像样,就只得这样办,讨好、奉承统治者。

纪昀向皇帝呈送的“谢恩折子”,每次都自称“燕南下士,河北庸才”。

直到他晚年,向嘉庆皇帝还谦卑地被“受两朝知遇”大恩。

其实,纪昀打心里并不赞成这种大兴“文字狱”的做法。

尤其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明代人著录的书籍,凡内容和词句与清朝相抵触的,一律要进行销毁!

圣旨一下,全国各地一片搜查禁书的呼声。

圆明园,成垛成捆的“禁书”,都让清兵送到了燃烧的熊熊大火之中。

圣命难却,纪昀看着大火吞噬着的捆捆书籍,痛惜地流下眼泪。

我都能脑补出纪昀站在熊熊大火边上,看着那成捆的书籍,那种难受、无奈、痛惜、痛恨、懊恼、气愤种种情绪掺杂在一起的神态。

纪昀没有办法阻止这场浩劫,他也得生存下去。

步入社会之后,一步一步学习着向这个社会妥协,妥协太多的不公平。当时认为做了高官就不必再妥协,其实他们也许更难。

二、乾隆自大的性格

在四库全书馆,纪昀虽然是首屈一指的总纂官,但是在他上面还有二十几名正副总裁官。

这二十几名正副总裁官,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纪昀需要左右逢源。

还有,乾隆皇帝还要横加干涉,不断下发谕示,一部书稿完成后,还要逐层交皇帝批阅,编纂人便忧心忡忡地等待皇上的御批。

据说,一部书完成之后交皇上御览时,故意在开卷首页留下一两处较为明显的错误,以便御览时易于发现改正。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乾隆感觉自己学问比任何人都高的心理,这也叫“钦定”。

然而,乾隆皇帝又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钦定”呢,于是便“合法”地留下来了。

对于这种事情,纪昀又怎么会不左右为难呢?

三、四库全书馆统领人才

四库全书馆编纂人员几千人,统领他们又谈何容易啊?

四库全书能够善始善终,也不得不归于纪昀的组织才能。

在当时馆内,汉学家占据大多数,这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开创的学派,其宗旨是推尊汉儒学说,主张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整理研讨古籍。

除汉学家外四库馆内也有许多推尊宋儒之人,翁方纲就是汉学的激烈的反对者和批判者。

他们意见时常对立,时常交锋。

由于纪昀有较高的学识声望以及圆滑的处事方法,他对各学派互相推尊,学术之争归于学术,不涉及个人,因而不同学派都能够平心静气地讨论某些问题。

凡是能进四库全书馆的人,都是学富五车的人,能够在这样一群人中善始善终,不一般人可以周旋和做到的。

由这三点可见,当时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有多难。不过他总算顺利地走过了全过程,并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纪昀自己才能知道。

在全书编纂告成时,纪昀写了一首小诗:

自题校勘四库全书

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纪昀在纂修完《四库全书》后的心情,他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愉快,尽管因此熬白了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