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你的认知:心理学奠基三问的来历、意义及心理学科学性的体现

 高行之 2023-09-17 发布于山东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222原创文章

============================

【编者按】心理学奠基三问,是指心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1、心理是什么?

2、心理本体是什么?

3、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奠基三问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前沿问题研究者的关注和响应,目前已经收集到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达了自己对“心理学奠基三问”的看法,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另一类则是个别专家对“心理学奠基三问”本身提出了质疑,特别是针对第二个问题。

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回应个别专家的质疑,特撰写了“心理学奠基三问”系列文章,这里是第一篇。

颠覆你的认知:

心理学奠基三问的来历、意义及心理学科学性的体现

心理学都已经发展了140多年了,为什么还要研究“心理学的奠基三问”这一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呢?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在《这才是心理学》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日常生活中自觉的结论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心理学家不相信个人的智慧,更相信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即对我们的经验、尝试和直觉,产生怀疑、挑战和批评。”

我们都知道,智慧、经验、直觉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不禁担心心理学家对智慧、经验、直觉充满怀疑、挑战和批评的立场和态度,真的能客观、中立、公正的研究心理学吗?

用与研究对象充满对立和悖论的科学方法研究出来的心理学能是科学的吗?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公开承认:“实际上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都需要把研究问题剥离得非常细,变量控制得很严谨,所以很难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有统一的说法,很难有不分什么情况就能够给出的标准答案。”

我们不禁要问:

用这样的所谓“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心理学,真的是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吗?

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来,脱离了老百姓的日常工作生活,根本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心理学,符合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吗?这样的“科学”有什么意义?

许多人以为,心理学作为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学科,特别是作为“现代科学心理学”,已经相当成熟了。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不用说别的,就连“心理学”的主体“心理”,心理学研究者和从业者们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就已经多达十九种!

这就奇了怪了:居然连主体“心理”是什么”都统一不起来的心理学,怎么能算得上科学吗?

事实上,关于心理学科学性的讨论,自从心理学诞生开始就不绝于耳:心理学是科学吗?

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心理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缠斗在一起的科学与人文两种倾向,从来没有停止过。要么是为了追求科学性而自缚手脚,要么是抛弃科学性自断臂膀,它的科学性,从来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在构建中国心理学的讨论中,许多伙伴也反复提及科学性的问题,提醒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作为既非自然科学,又不是纯属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它的科学性究竟应该如何体现?这已经成为心理学人必须面对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许多心理学人喜欢用爬山来形容当下的心理学,说大家爬的是同座山,只是路径不同,当然就会有多种分支,是多元的,为当下的乱象开脱。

那么,心理学领域的人爬的真的是同一座山吗?

无论是中国心理学会,还是美国心理学会,其官方网站上都有几十个专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代表着心理学学科的自我割裂,似乎心理学就是由几十个不同学科组合起来的“学科联盟”,而并非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哪门学科是这个样子的。

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名曰“心理学”的山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嘴上说的虽然是同一个“心理学”,爬的却不是同一座山——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学科嘛!

难怪心理学圈里门派林立,各自为王,互不服气互打棍子呢,原来心理圈里的人都是在各说各话,虽然都打着“心理学”的旗帜,做的却是大不相同的事。

斗胆问一句:连学科主体和研究对象都是各不相同的的心理学,符合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吗?!

那么,一门科学的学科,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呢?

看看那些成熟的学科就很容易找到答案。我们看看物理、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再看看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每一门学科的学科主体一定是明确的、唯一的;研究对象一定是明确的、统一的;它们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科学宗旨、科学原则、科学态度却是一贯的。

这些都是科学性在学科建设上的综合体现,而心理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符合这些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我是谁(WHO)?即主体是什么?不知道主体是什么怎么研究?

2、我在哪儿(WHERE)?即主体的本体在哪儿?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主体的本体是什么?不知道主体的本体是什么、在哪儿怎么进行研究呢?要描述本体是什么,就要知道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形的话,如何描述它?有形的话什么形态(状)的?等等。

3、我揭示的是什么(WHAT)?即学科所要揭示的科学内容:它是什么?原理是怎样的?机制机理如何?过程是怎样的?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问题,都是这一学科可以研究的范围。由于它一般范围都非常大,所以,不一定都会被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不一定一步到位全部都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分步走循序渐进,这就是由学科研究对象所要确定的问题了。当然,学科研究对象必须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

4、科学性如何体现?HOW)?即坚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秉持科学态度,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具体落实到心理学上,那就是“心理”这一主体必须是明确的、唯一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明确的、统一的,它包括:

1、心理是什么?        我是谁?   

2、心理本体是什么?      我长什么样?在哪儿?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我要做什么?

4、科学性如何体现?      我的科学性如何体现?

由此可见,“心理学奠基三问”,实际上包含了四个问题,所以“心理学奠基三问”又称为“心理学奠基3W带H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心理学当然也不能有两个甚至更多个学科主体。

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以及这个过程与很多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至中科院科学家中至各学科研究人员、同事、伙伴下至普通百姓多达数百次的讨论甚至争执,我们终于找到了科学性在心理学上的具体运用方法,那就是:

坚持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秉持科学态度,在方法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拘泥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性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上的最高体现,就是心理是什么的唯一性、心理本体的唯一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以及坚持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秉持科学态度,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至此,我们终于明确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学科所必须要解决的三个根本性问题,附带来的还有必须体现出来的科学性。

由于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是心理学学科奠基的三个基本问题,故而我们称之为“心理学奠基三问”,或者心理学奠基3W带H

这就是说,参考借鉴其他学科的共性,我们终于找到了构建中国心理学的正确方向和路径,那就是:

1、必须明确心理是什么,并形成统一认识;

2、必须明确心理本体是什么,并形成统一认识;

3、必须明确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形成统一认识;

以上三个问题的明确与统一,将彻底解决心理学研究者、从业者、学习者对于心理是什么、心理主体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各执一词、自行其事的混乱局面,彻底结束心理学领域自立为王、各自为战、封闭割裂的不良风气,为心理学的规范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必须鲜明具体地体现出科学性。即必须坚持科学宗旨和科学原则秉持科学态度不动摇,这是指导方针,也是基本原则;在方法上则灵活而不失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心理学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绝不拘泥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绝不为了科学而科学因此自缚手脚或者抛弃科学而自断臂膀,绝不为了迎合“科学”而脱离实践,更不能把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

这就是我们提出“心理学奠基三问”并发起大讨论的初心。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