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到一农妇家避难,临走前,他的一举动让人称赞!

 听风如故 2023-09-17 发布于广东


洪武年间,皇宫外,一位妇人领着一个小男孩,手持一信物非要求见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闻听后又惊又喜,吩咐侍卫:"快,快请那娘俩进来。"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切还要从当年朱元璋从军生涯中,在一农妇家中避难说起。

朝晚期社会深陷黑暗,统治者残暴无比,尤其对汉人百姓施加巨大压力,他们陷入绝境。因此,各地纷纷爆发起义。

朱元璋出身贫寒,因战乱成为孤儿。为了生存,他出家成为和尚,虽然这并非他真正的志向。之后,他离开寺庙,加入了起义军。

凭借睿智和英勇,朱元璋很快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出身卑微的皇帝,从乞丐逆袭成为皇帝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然而,成功后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拥有三宫六院,朱元璋也不例外。

他一生中最疼爱的只有马皇后。他们年少时相识,朱元璋在起义时就与马皇后结婚。马皇后善良而有大局观,非常看重朱元璋的能力,即使朱元璋身处困境,她也始终支持他。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朱元璋起义过程中,他因一次失败的战斗结识了一位寡妇,并与她产生了情感纠葛。


那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对阵时,他受了重伤,部队溃不成军。朱元璋凭借出色的马术逃离,但身受重伤,最终昏倒在一个农户门前。

当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前来开门,看到朱元璋满身是血躺在门前。寡妇因自身特殊身份而为难,因为收留陌生男子会引起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日子也会变得艰难。

最终,她还是无法见死不救,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寡妇决定把受伤的朱元璋拖进屋内,仔细为他清洗伤口并进行包扎。

朱元璋在一段时间的昏迷后慢慢清醒过来,对这位救命恩人感激不尽。在相处过程中,朱元璋得知原来,姑娘姓郭,父母过世早,去年嫁了人家,但是丈夫数月后就撒手人寰。她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儿女。在这动荡的时代,美丽的女性很容易引起男性的保护欲,朱元璋也不例外。

随着朱元璋康复,他主动帮助寡妇做一些力气活,而寡妇每天帮他清理伤口。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成为夫妻。

朱元璋在伤口完全恢复后表示要离开,他认为军旅生活太过危险,而她一个女人不能跟随,寡妇犹豫道:“若你离去,我怀孕又当如何?”

朱元璋亦忧虑,让郭氏随行,却非明智之举。军中已有马氏,岂能弃之不顾?思来想去,朱元璋从包袱中取出一把木梳,一掰即断。将其中一截交予郭氏,“你拿着,若我日后功成名就,你携此木梳寻我。”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为帝。在这乱世之中,人如浮萍飘零,朱元璋以为再难与寡妇重逢。

直至一日,一女子至宫门前,请卫士递入一物。朱元璋见之,神色大变,急忙召女子入内。原来女子非他人,正是郭氏。

郭氏得知元军已败,改朝换代,皇帝年龄与朱元璋相符,故前来寻朱元璋。她带着一个孩子,正是当年朱元璋留下的龙种。

朱元璋并未打算让他们留在宫中,因为后宫由马皇后管理,突然多出一对乡下夫妇会让彼此感到不自在,而且太子朱标已开始学习政务,其他皇子也对皇位虎视眈眈,留子于宫中未必对其有利。

最终,朱元璋命人在宫外寻觅一处居所,将他们母子安置其中,给郭氏和孩子一个安定的生活。

对于郭氏而言,朱元璋无疑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重要人物,但这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她自己的善良本性。

当年她决定伸出援手,不仅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忠诚,她的善举也换来了后半生的安逸和无忧。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