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有这3个追求,很多人不知道! 近日,一个小区的一位老人离世了。然而,这场丧事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是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他的儿子没有设立灵堂,没有收礼,没有披麻戴孝,没有举行法事,也没有通知任何亲戚朋友。取而代之的是,他直接打电话给殡仪馆,安排了一辆车前来接父亲的遗体。几个堂兄弟前来帮忙,将父亲的棺材抬上车,送往火化场。骨灰被撒在了大海中,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位老人享年90岁,是审计局的一位老干部。为人低调,平时不喜欢张扬。他的儿子也在审计局工作,对于这种与传统习俗迥异的丧事安排,没有引起太多的质疑和争议。 选择不设灵堂、不求后人祭拜、不留骨灰、不要墓地的人,其实追求着特别的生活理念。虽然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这样的做法并不稀奇。这三个追求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对死亡的超脱。 首先,不设灵堂、不收礼、不披麻戴孝的做法,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淡泊。在传统观念中,设灵堂、收礼、披麻戴孝都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的方式。 然而,有些人认为,这些仪式只是形式,过度的繁琐和繁重,并不能真正体现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他们相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以实际的行动和真诚的回忆来纪念,而不是通过繁杂的仪式来展示。 其次,不进行法事、不通知亲友的做法,彰显了一种对家人的理解和包容。传统上,丧事往往需要举行一系列的法事,需要通知亲友前来参与。然而,有些人认为,这些繁琐的仪式只会让家人和亲友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对于逝者的离去没有实际的意义。他们希望能够给家人一个宽慰的空间,让亲友们不必为了参加丧事而破费和耗时,而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怀念和悼念逝者。 最后,选择将骨灰撒在大海中,不留墓地的做法,代表了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融入。在传统观念中,墓地是逝者的安身之所,是后人祭拜和追思的场所。然而,有些人认为,将骨灰撒入大海,归还给大自然,是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超脱和向往。他们相信,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逝者的灵魂可以得到更好的安放,与宇宙融为一体。 不设灵堂、不收礼、不披麻戴孝,不进行法事、不通知亲友,不留骨灰、不要墓地的人,他们并非没有敬意和怀念,只是选择了一种与传统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和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超脱,通过简洁和淡泊的方式来纪念逝者,彰显了一种对生命、家人、自然和宇宙的敬重与融入。对他们而言,死亡只是一种过程,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真诚的回忆。 或许,这种与传统不同的丧事方式会引起争议和质疑,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权利。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逝者得到宁静,让生者能够以真诚和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命的离去。#大师莫言# #现实焦点# #爆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