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賞析中原女史田曼詩《山水》,引出陳衍門生白石山人《詩堂》(上)

 自由书画谈 2023-09-17 发布于山西

“穀歌”輸入“郾城”兩個字,躍出的前三條皆是“郾城之戰”,復從赤色“百度”输入,亦然。何謂“郾城之戰”,是南宋紹興十年(1140),岳飛率領的主力軍與金朝完顏宗弼(金兀術)集結的主力軍進行的一場戰役,結果以岳家軍大捷而載入史冊。


再輸入“郾城名人”,頭條躍出的是“郾城區名人錄”。列出楊運(1924 -1947)、趙曉舟(1916 -2007)等14位“名人”,皆民國至今人氏,其中國民黨、共產黨軍人、地下黨占12席,砍砍殺殺之輩矣。餘下的兩位,排名第12、13位。第12位孫運鋒(1965—?)氏,九三學社成員,沾著民生黨派的光,歴官漯河市副市長,擢河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正廳級)。只有第13位張建業(1937 - )是14位“郾城名人”中惟一的文化人。張氏196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是研究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李贄的專家,任中國李贄研究學會會長,美國《現代週刊》特約評論員。有《李贄評傳》《中國詞典史》等八部專著刊世。


心不甘,又輸入“郾城”找名人,突然看到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闖王)的名字,讀辭條,是述之“圍郾攻襄”的著名戰役。戰爭結果是李闖王攻陷襄城縣取得大勝,而使明朝名將左良玉龟縮郾城城内不敢出來應戰。從此以後,左良玉再不敢與李闖正面爭鋒,李闖王遂“威震河、雒”。


仍不甘,還是想找出個郾城籍文化藝術界的名人。繩鋸木斷,終於在《漯河文史·文學藝術界人物》中找到了一位文藝名人,乃詩人畫家田曼詩女史,可謂魯殿靈光者也。實則田曼詩的文學藝術成就和國際知名度不輸於張建業,只因田女史嫁給了黃埔第三期學員、國民黨將軍董從善,且夫婦1949年移居到了臺北,有段時間是以國民黨“反動派”目之的,故大陸刻意不挹揚田女史在國際文藝界的聲望。

董從善將軍、田曼詩畫家與于右任合影

案頭書畫類的辭書,有四部收有田曼詩的小傳,以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之《民國書畫家匯傳》最具權威性,小傳曰:

田曼詩,河南郾城人。自幼即嗜丹青,對繪畫有深度修養。寓臺後復從黃君璧專攻山水,所作頗有名於時。

這之後,大陸西泠印社出版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增補本)、天津楊柳青出版之《中國近現代書畫家辭典》、北京出版社出版之《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上卷)三部辭典,田曼詩的辭條皆隻字未動照抄的《民國書畫家匯傳》。


田曼詩的家鄉郾城(現歸漯河市)出了這樣的詩人畫家算是極榮光的事,故《漯河文史》重點介紹了伊。但不知礙於什麼,未述及田曼詩祖父輩的基本情況,以“學養深厚”一代而過,並且卒年2006年錯錄為2004年,不知編、校誰出的錯。田曼詩的生平行跡仍未太詳,只是把重點放在為家鄉的貢獻上。小傳開頭云:

田曼詩(1929 -2004年)女,字心佛,別號中原女史。畫家、詩人,郾城縣商橋鎮田灣人。田曼詩早年就讀於小學、女子師範。1949年隨丈夫去臺灣。50年代出國深造,先後獲德國慕尼克大學研究所博士、韓國圓光大學名譽哲學博士。回臺灣後,從事藝術美學近50年。歷任美國三藩市大學及加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習會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總會副總會長等職。

末尾一段云:

田曼詩十分關心支持家鄉建設。1988年以來先後應聘為河南大學名譽教授,河南美術出版社特別顧問、漯河市中山書畫社顧問、漯河市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河南省三門峽市海外聯誼會顧問、河南省華僑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鄭州升達大學校務發展顧問、河南省豫港書畫苑顧問、河南漯河大學(現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名譽校長。曾向河南大學、漯河大學(現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捐資20萬元,向漯河許慎小學捐資1萬元,1995年3月又向田灣村捐資1.5萬美元,創辦小學。

予祖籍山東文登,寓居河南漯河,雖未視田曼詩為鄉賢,但考慮目前的居住地離田曼詩的家鄉僅30公里,並且一度曾代理田曼詩任顧問的“漯河市中山書畫社”的社長,所以這些年亦略留意了伊之繪畫作品。當獲知1959年新加坡大學出版社有《田曼詩出國畫展紀念冊集》(于右任題簽封面),想田曼詩的“出國畫展”在新加坡影響一定不小,於是囑做新加坡回流書畫的朋友留意幾分。

這就有了,朋友早幾天發來一幀田曼詩早年的設色山水鏡片(詩堂署名“白石山人”的行楷),藏品未保存妥善,有幾處明顯折痕,更傷精神的是受光嚴重,紙張已經黃脆了。不過價鈿倒是很誘人,於是速速買下,擬撰文留下雪泥,也算為客居漯河的文化事業盡些微薄之力。

田曼詩《山水》、白石山人《詩堂》

田曼詩此山水25X29cm,詩堂書法 15X29cm。畫筆追撫“元四家”之王蒙秋景山水,用腥紅、赭石、花青等色調來烘托,色彩運用靈活,使樹木山石在經歷夏季的茂盛濃郁之後,仍能顯現出璀璨多姿,秋高氣爽,清風拂面。遠山潑彩潑墨,似在雲霧之中,煙瀾縹緲。湖水之中,漁船上坐著一位垂釣翁,有“把釣待秋風”的詩意。用筆清勁,未現閨秀畫家筆致易呈羸弱的弊端,可知田曼詩在傳統山水畫上的用功至深。署款小字行楷“中原女史田曼詩”,鈐印“中原女史”長方形白文。

投拍的田曼詩十一方自用印

關於“中原女史”這方白文印,2022年3月臺北帝圖藝術拍賣“古董珍玩”專場中,有“名家篆刻 田曼詩自用印 (十一件一組)”的一個標的,其中有山水画中的這方“中原女史”長方形白文印。(見圖)。拍品注明:“中原女史” (白);邊款“丹誠”。丹誠姓陳名衷,丹誠是字,以字行,號霜餘。民國八年生。山東即墨人。幼習儒,及長熱衷金石書畫,私淑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三家。1949年至臺,與于右任、張大千、黃君璧等並稱當今臺灣十大書畫名家。陳丹誠“私淑”的任、吳、齊三家,當是取法三家的書畫,篆刻則是師法“浙派”正宗,尤得“西泠四家”黃易、奚岡白文印的神髓,講究刀法,切刀蒼樸,頗得浙江篆刻用刀古拙渾厚的氣象。

投拍的田曼詩“中原女史”長方形白文印“丹誠”邊款

詩堂寫著一首絕句:“霜染楓葉一夜丹,清秋短櫂趁煙瀾。水葵差比蓴絲美,或有鱸魚上釣竿。”落款:“戊戌仲秋,白石山人。”鈐印“白石山人”白文。詩未見出處,是否白石山人自吟?“短櫂”亦作短棹,指小船。“水葵”即蓴菜,多年生水草木植物。“蓴絲”東坡居士有詩句“秋風昨夜入庭樹,蓴絲未老君先去”。納蘭性德有詞:“且笑煮鱸魚,趁著蓴絲碧。”“白石山人”初不識名頭,為撰文需要,“穀歌”猛搜,終於查出是清末民國詩文大家、書法家陳衍的入室弟子。

白石山人《散氏盤銘集聯》封面和版權頁


大陸媒體和辭書資料介紹臺灣書畫家,輒作“葡萄是酸的” --多有掩蓋事跡的事情發生,這也就是查不得“白石山人”資訊的原由。再有,“芝木匠”齊白石亦有號“白石山人”,齊木匠乃民國後炒作第一成功的民間藝人,渠之“白石山人”以壓倒性優勢佔據了媒體和辭書資料,可憐臺灣“白石山人”吃虧不小。先是只查得伊有一冊書法字帖出版發行,仍是在“穀歌”中查得的,書名《散氏盤銘集聯》。此《集聯》版權頁上署作者名“白石山人書散氏盤銘”,出版時間“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出版”(即1984年),書作者、發行人:黃挺山。”再從“穀歌”輸入“白石山人黃挺生”,渠之另兩冊書帖亦出來了,分別是:“白石山人書《前後赤壁賦》和《漢史晨前後碑》兩種。三冊字帖同樣的封面設計,同一開本,同一出版社,同一時間出版發行。“猛料”終於出來了,先是在“百度”上查找黃挺生,躍出《福州晚報》(2023.3.28)有篇署名“方麒”的《閩中碩儒何振岱》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是:

黃挺生,則是何振岱好友陳衍的門生,被陳衍稱為少有的“軍人能詩者”,時拜海軍陸戰隊旅部參謀長。

復在“穀歌”中輸入“詩人黃挺生”,果然給力,躍出了諸多黃挺生的辭条。頭條是篇來自“何振岱基金會”的發文:《何振岱詩詞賞析之二十:真情一束束成詩》。文中有曰:

至南京數日,高蓨堪及弟子臺黃挺生、吳虞薰、黃曾樾、予二子灃、澄集高宅斐君軒縮影為圖,諸生皆有詩,予亦題其右:

君居吳郡我幽燕,屈指暌離不記年。
何分江關新邂逅,又溫几硯舊因緣。
相看兩鬢成斑白,萬事多時換海田。
別有歡悰圖未得,此時語笑足流連。


這是剛到南京不久時,詩人與好友弟子高朋相聚時賦詩助興的一首。標題很長,以題代序,時間,人物,地點,故事,全有了。


看席間所坐何人:高蓨堪,晚清舉人,外交活動家,也是知名的愛國詩人……黃挺生,何振岱好友陳衍的門生,他被陳衍稱為少有的“軍人能詩者”,時拜海軍陸戰隊旅部參謀長……“諸生皆有詩,予亦題其右”,於是便有了這首詩。

仍是“穀歌”,有篇署名楊再義(自稱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的《人間仙境:秀山清溪龍鳳花海》遊記,其中亦曝出黃挺生的“料”:

在近代和現代,平江河流域區域,人才輩出,湧現許多風流人物:
……
黃傑忠,又名黃挺生,清溪場鎮三合場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曾經在贛州與蔣經國共事:蔣經國為行政專員;黃傑忠任駐軍長官即駐軍270旅旅長。

覺可疑,遂查“黄傑忠”,得悉黄傑忠(1905 - 1984)字建中,四川秀山清镇場鎮(原三合場鄉)人。國民黨中將,職業军人:參加過南京、武漢抗日保卫戰。駐贛州時,“與蔣經國稱兄道弟,亂世浮沉,幾起幾落”。食量驚人,七十多歲仍可啖四五斤肥肉,喝三五斤烈性酒。


楊再義文中把砍砍殺殺、胡啖海喝的川人黃傑忠,與军人能詩的闽人黃挺生硬拼在一起,應是舛錯無疑。


因黃挺生是陳衍的門生,於是翻閱陳衍(字叔伊,號石遺老人)所著《石遺室詩話》,在卷二九獲取“眞經”:《詩話》有載黃挺生。先生在著作中記載弟子仕履行跡,當是確切的,曰:

四二、軍人能詩者,又有一黃挺生懋和,故人子穆先生敬熙令子也。充海軍陸戰隊旅部參謀長。巡洋至廈門,閭餘在大學,停舟過訪,不見殆廿餘年矣。握手道故極歡。次日以詩來,云:“昔年支社早知名,絕世才華莫與京。海內文章曹子建,江東詞賦謝宣城。地偏難得黃花賞,市遠聊將白酒傾。父執今茲存有幾?嫗衣來拜慰平生。”家常語尤見摯愛之情。支社者,子穆與林畏廬、李佘曾諸人所結吟社,余亦偶與。急和之云:“慣看賓客舊兒童,卓犖英姿照眼中。難得揚帆能過我,何曾投筆始從戎。幾年索句傳師法,七字耽吟有父風。白酒黃花勞點綴,先施漸愧到衰翁。”君至倉卒,無以餉客,惟對酌膏粱酒,下以水果餅餌。校中菊花不少,少佳種者,故君有“地偏”云云:支社專賦七律,故有“七字耽吟”云云。


四三、續得挺生詩數紙,再錄如左。挽唐庭孫云:“戰馬悲鳴失主回,徒令籌筆恨難灰。臨流空灑英雄淚,酹酒長增壯士哀。未報風雲收大澤,欲從夢寐覓泉臺。只今血染陳陶水,猶作江頭匹練來。”此詩佳在處處切此番戰地,第二句是參謀長語。句如《贈經夫》云:“偶得奇書思共讀,久藏鬥酒待同傾。” 《馬江夜泛》云:“潮聲夜入江幹寺,蜃氣朝浮海上峰。” 《登長門炮臺》云:“不與滄桑同換,我心深淺問蓬萊。” 《登東山石室》云:“滄海波濤難渡鳥,遙天風雨欲沈山。”君年少治軍,豪壯語自其本色。而《花朝》句云:“燒殘銀燭還同賞,寫罷蠻賤已廢眠。”又清言何綺矣。

即使知道了白石山人是軍旅詩人黃挺生的號,但兩岸辭書暫時還是查不得伊之小傳,筆者這裏據《石遺室詩話》和互聯網的信息,歸納編出伊之小辭條:

黃挺生[民國]一作名黃傑忠,誤。字懋和,號白石山人。閩籍。黃子穆(敬熙)子。曾官國民軍海軍陸戰旅部參謀長。工詩善書,爲陳衍(1856 -1937)詩弟子,被陳衍稱之“少有的軍人能詩者”。書擅篆、隸、楷、行諸體,臨碑功深,有數種字帖刊行。陳衍《石遺室詩話》收有其詩作,石遺老人稱曰:“君年少治軍,豪壯語自其本色。而《花朝》句云:“燒殘銀燭還同賞,寫罷蠻賤已廢眠。”又清言可绮矣。1984年9月台北出版《散氏盤銘集聯》《漢史晨前後碑》《前後赤壁賦》篆、隸、楷三種字帖,台灣老、莊研究專家、學者書畫家蕭純伯撰寫《序》'文,甚是稱道。(未完待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