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0陈强胜:大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为何积重难返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9-17 发布于江苏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高分低能”指的是在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一些学生在考试和评估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在真实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些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仅仅依赖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来获取高分。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高分低能现象的系统性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教育观念:受社会观念形塑而“重分轻能”

      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深受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比如,社会强调竞争和淘汰,在就业招聘中看重名校和高学历,就会将优胜劣汰的观念作用于教育领域。社会对于高分数的追求和赞扬,让学校和学生都表现出过分关注分数和排名,学校着重“育分”而非“育人”,学生专注于“提分”而非“提能”。学生和学校的观念是外在形塑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容小觑。

教育体制:评判和筛选过程“见分不见能”

      在当前高考制度下,分数被视为对学生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导致大量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的产生。很多学生追求高分数,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知识的实质内涵和深度。这样就可能使得一些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但在实际能力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除了个体选择的差异,还有“高分低能”的地区差异。我国的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教育的资源分配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些高考竞争压力较大的地区,学校和家长可能过分重视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减少以分数为唯一评判标准,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单纯依赖考试分数的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引入多元的评估方式,包括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实训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活动:教育教学重智育轻素质和实践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核心在于智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一些学生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上取得较好成绩,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需要推行综合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应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增加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实践活动将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应用知识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为了改进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应接受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中的“高分低能”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真正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