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娃没学会,就该“鸡飞狗跳”吗?换个方法就解决问题了

 ADHD家长会 2023-09-17 发布于安徽

辅导娃学习,总是学不会,真叫人恼火,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全家不得安宁。

家长们描述的这个现象其实也并不局限于A娃,那种悟性极高,一点就通的娃实在太少了,苹果妈妈说教这样的娃不仅轻松,还有成绩感,因为教学相长,这种良性互动是令人愉快的,然而现实中,这样美好的场景并不多见,很多家长在陪娃学习中都是因为得不到良好反馈而气急败坏,甚至有人气得脑溢血住院,大学教授也吐槽孩子太笨了。

昨天,我在南京乘坐地铁,就看到一幕,家长教娃学习情绪失控的场面,妈妈带着小男孩可能是外出旅游,母子俩从鼓楼站上车,小男孩看上去很活泼,也不愿坐,拉着车厢栏杆转圈,妈妈呵斥他站稳,说要背单词,掏出一张写满单词的纸,孩子显然不愿意,因为想玩,妈妈眼睛一瞪,说:不愿学,那咱们就回家,不出去玩了,小男孩不情愿坐下来,妈妈教了两个英语单词“在……之上”,“在……之下”,小男孩可能兴致不高,总是弄错,妈妈不时用手指点击孩子的头,继续威胁,“不好好学,就别想出去玩”,“脑子在想什么呢”,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全然不顾公共场合,到了南京南站,孩子突然站起来大声对妈妈吼叫:你烦不烦人,不带我出去玩就算了,我不去了。妈妈揪着儿子下了车,还是继续“教育”儿子。

这样的场景,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见到。“鸡飞狗跳”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不可避免吗?妈妈利用点滴时间辅导娃学习有错吗?我觉得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陪学和教学并没有错,但是家长急于求成,希望能迅速得到孩子的良好反馈,但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给予这种反馈,家长就恼火了,就像前文那个男孩,未必是A娃,但孩子对在地铁上复习单词没兴趣,内心想得更多的就是外出旅行,妈妈却觉得坐地铁闲着也是闲着,为啥不认真学呢?这就是大人和孩子认知思维的差异。

我接触的很多A娃家长,都是高学历,他们的事业也非常成功,做事有条理,记得有位当高管家长曾经这样对我说:苹果爸爸,我真不怪学校老师责罚娃,这样的娃要是在我公司,早把他开除了,简直要把我气死,哈哈,自己亲生的,你不忍心开除,还是得一遍遍耐心教他做人做事。

为啥学历越高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越苛刻,这是因为认知思维差异太大,无法理解孩子为啥写作业那么磨蹭,为啥一道简单的题目要反复去教,为啥错过的题目不能总结经验记忆深刻,同样的坑会反复去跳,这是大人和孩子思维的差异,A娃注意力不集中,又有冲动性,他们学习时三心二意,并没有听“全”,只是一知半解,说不知道,也还知道一点,说知道,又不能向别人有条理的说出子丑寅卯,做事还冲动,把自己学到点的皮毛当成掌握全部了,等到考试才发现自己很多都不会。

我们家长在陪学过程中,一定要忘记自己是985毕业的高材生,你要放低段位,站在比孩子略高一点的水平就可以了,有时可能还要在同一水平,相互教学,让还自己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前文那个小男孩,总是记不住上和下,妈妈一遍一遍去硬灌输,还讽刺挖苦孩子,让孩子在恐惧和愤怒中去记忆,效果大打折扣,当发现孩子记不住这个点时,要让孩子自己去找原因,是现在不想背单词没用心,还是这个知识点对孩子有迷惑性,一旦找准原因,就不难解决,不想学,暂时放下,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学习时间再学习,如果有困惑,可以启发孩子找到区分记忆的方法。

陪伴孩子学习,确实难免“鸡飞狗跳”,但往往是家长先“跳起来”的,这一点苹果妈妈也承认自己辅导时有时缺乏耐心,因为面对一道数学难题,作为一个教学多年的老师,和一个A娃,在审题和思考解题思路上都会有很大差异,经验也大不相同,如果要求孩子能迅速理解掌握就勉为其难。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迅速提高成绩,期待灵丹妙药,实际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八个字:接纳理解,耐心陪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