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及影响

 虛怀若谷 2023-09-17
.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1914-7-28~1918-11-11)是一场起源于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全球战争,也被称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始于1914年夏天,在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遇刺后不久,持续了四年多。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时期过渡、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700万人丧生,25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期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20世纪早期的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一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和中国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大战背景

历史学家使用首字母缩略词MAIN来帮助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个主要原因。M代表军国主义,A是联盟,I是帝国主义,N代表民族主义。使用此首字母缩略词来帮助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个主要原因。


共同防御联盟

欧洲扩张

在 1900 年代,几个欧洲国家在全球拥有殖民地,他们控制着大片土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殖民地的国家,如印度、越南、西非和北非。欧洲国家作为帝国(也称为帝国主义)的扩张可以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原因,因为随着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扩张,它导致欧洲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这种紧张局势是殖民地的扩张,被其他国家将此视为威胁。

随着英国和法国扩张主义的继续,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内的对立帝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许多国家采取与邻国签订共同防御协议的意识形态,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受到攻击,其他人会保护他们。由于这些协议,许多国家被卷入战争。两个主要联盟是:

同盟国,1882

协约国,1907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军国主义

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他们的整个工业园区都用于军事装备。随着世界进入20世纪开始了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到1914年,德国的军事化增长最快,这得益于其庞大的军队,枪支,鱼雷和大型海军舰艇的机械化。这增加了国家之间的军国主义推动,最终导致战争。


帝国主义

欧洲所有列强都想建立殖民地。他们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大殖民地,他们争夺更多的地区进行殖民。英国领导帝国主义,仅英国就控制了1/4 的世界。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来应对这场大战。印度派遣130万士兵为英国作战。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增长:到 19 世纪欧洲被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德国、意大利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等国家正在统一。人们相信每当战争发生时,一个国家就会获得独立,因为他们相信“战争的荣耀”。

民族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众多政治力量之一,尤其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可以追溯到 1800 年代中期和后期,尽管两个突然出现的民族主义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直接相关。在巴尔干半岛,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寻求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独立,并于 1878 年试图控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组建一个统一的塞尔维亚国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学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黑手党成员,这个组织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统一和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独立出来。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强烈反应,正式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弗朗茨·费迪南德遇刺引发了一连串迅速升级的事件: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

在冲突期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 三国同盟 。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组成了 三国协约国 

1914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苏伊士运河集结

大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并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法国拒绝、并进入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缓慢地向俄国宣战。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西方战线

侵略性军事战略 Schlieffen Plan被称为施里芬计划(以其策划者德国陆军元帅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的名字命名),德国开始在两条战线上进行战斗,西部通过中立的比利时入侵法国,东部与俄罗斯对抗。

1914 年 8 月 4 日,德军越过边境进入比利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役中,德军袭击了戒备森严的列日市,在 8 月 15 日之前占领了这座城市。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在 1914 年 9 月 6 日至 9 日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法国和英国军队与入侵的德国军队对峙,当时德国军队已经深入法国东北部,距离巴黎不到 30 英里。盟军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发动了成功的反击,将德军赶回了埃纳河以北。

意味着德国在法国迅速取得胜利的计划以失败告终。双方都挖了战壕 ,西线是一场持续三年多的地狱般的消耗战。

凡尔登 (1916 年 7 月至 11 月) 战役(1916 年 2 月至 12 月)和索姆河战役中,仅在凡尔登战役,德国和法国军队就遭受了近百万的伤亡。


东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俄国军队入侵了德国控制的东普鲁士和波兰地区。1914 年 8 月下旬的 坦能堡战役尽管取得了胜利,但俄国的进攻迫使德国将两个军从西线转移到东线,导致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的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最终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军。双方共有超过513000名军人伤亡。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初期的第四次战役,此战彻底摧毁了德军的进攻力量


英国战列舰阿伽门农号轰炸达达尼尔海峡

加利波利战役

这是第一场具有现代意义的陆海军联合登陆作战。1915年2月19日-12月19日,协约国意图通过这次战役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德国与东方的联系,打破同盟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封锁。不过,由于糟糕的战前准备、陈旧的战场情报、拖沓犹豫的战场指挥,这场战役成了协约国方面的灾难。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士军依托海岸边陡峭丘陵的有力地形顶住了协约国军的进攻。


德国和法国士兵为每一米的土地而战

凡尔登“绞肉机”

又被称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勃鲁西洛夫攻势

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伦伯格、哥佛尔及陆斯克几个邻近的城镇。这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克列赛·勃鲁西洛夫而命名。最终俄军达到了原来的目标,使德奥联军损失约150万余人,但己方也损失达50多万人。


1916 年,法国弗里考特-马梅茨山谷索姆河战役期间的第 39 攻城炮台炮兵

索姆河战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一战重要事件时间表

时间轴

详细信息

1879年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明显反俄性质 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

1908年

奥匈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年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它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6月28日

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1915年

德奥进攻重点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但计划落空,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

1916年2月

德发动凡尔登战役。法元帅霞飞率军顽强抵抗,随后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同月,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6年6月

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动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1916年

英德海军上规模最大的交锋—日德兰海战。

1917年4月

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协约国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1917年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合约。

1918年3月

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

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同盟国物资供应和兵源补充不足;协约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来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法元帅福熙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1918年7月

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1918年9-10月

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兴登堡防线”。

1918年10月底

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

1918年11月9日

“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8年11月11日

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议。一战结束。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战战场上开始出现坦克和机枪的实用化,影响20世纪战争机械化的潮流


战后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战争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战后国际秩序示意图

《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了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于是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