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岁北漂,79岁爆红,82岁搂外国模特,85岁开飞机,这老头不一般

 小天使_ag 2023-09-17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2015年北京国际时装周的展台上,79岁的王德顺光着膀子炸翻全场。

一身健硕的肌肉配上满头飘逸的白发和那标志性的白胡子,活脱脱一个“T台仙人”。

那时候的王德顺虽说年纪很大,但精神头不输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

再加上东北人特有的豪爽气质和他身上自带的艺术气息,一出场就赚足了眼球,成为整个秀场最有型的男人。

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和出众的气质,使得整个秀场的其他模特都失去了光彩。

活动还没结束,王德顺就被神通广大的网友“扒”了个底朝天,一夜之间涨粉百万。

更是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最酷爷爷”。

为什么一个将近80岁的老头能够被网友这样称呼呢?

看完王德顺的一生,就知道他这大半辈子,过的有多硬核。

1936年,辽宁沈阳的一家工厂的食堂里,掌灶大师傅正喜气洋洋的邀请工友下班回家坐坐,共同庆祝他二儿子落地。

那一年,王德顺出生了,排在他前面的,还有一个大哥。

彼时的家里除了他和大哥,还有当灶头师傅的父亲以及在家专职做家庭主妇的母亲,日子过的相当紧巴。

对于幼时的记忆,王德顺记得不算太多。

在他的回忆里,整天就是和大哥“到处觅食”,用母亲的话说就是“饿不死都行了。”

以至于后来家里多了好几个兄弟姐妹,单靠母亲那一个月45块钱的工资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张嘴。

王德顺不得不和大哥出门捡一些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回去熬汤喝。

逢年过节的时候,啃着窝窝头,喝着加了几块豆腐的白菜汤,那就是改善生活了。

每每提起童年时光,王德顺总是不愿意说太多,可有一点总是他必须要提起的。

“那个年代上学不要学费,我总是跑过去听听,可上到五年级就上不下去了。”

那时候的农村,每一个男丁都是劳动力,不是下地干活就是想方设法的贴补家用,王德顺也不例外。

看着弟弟妹妹在家饿的嗷嗷叫,王德顺实在没心情继续读下去,便去沈阳电车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那一年,王德顺14岁。

就这么熬了两年,赶上大哥从部队复员,一看王德顺这么没出息不上学,气不打一处来。

死拉硬拽的又给他送到学校,让他接着读书。

可因为耽误了太多功课,正经学校的进度王德顺已经赶不上了,只能掏钱去上收费的补习学校。

王德顺想到这里就有些抵触,可他大哥之后,二话没说就拿出复员费塞到他手里,让他“不要担心”。

就这样,王德顺靠着大哥的资助,仅仅3年,便学完了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

那时候,19岁的王德顺说什么也不念了,他想早点挣钱,替父亲和大哥减轻一点负担。

于是乎,没有高中文凭但是有高中学力的王德顺经人介绍,来到一家军工厂,做起了电工。

那时候才19岁的王德顺,就拿到了一级技工的资质,每个月工资42块5。

每当说起19岁当电工的经历,王德顺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扬。

“那几年书没白读,那会去军工厂也要考试,起码得有一定的文化,我们一块进去的五六十人,就我报了个电工,说实在的,电工也不算咱的特长,可咱从小就对这玩意儿感兴趣。”

凭借着年纪小,脑子活,人也机灵,王德顺在军工厂混的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转眼间到了1958年苏联老大哥援华,厂里决定挑几个文化工去做学徒。

三千多人里就挑3个,其中之一就有王德顺。

“那会苏联专家大炮打飞机,结果还没学会,人家就撤走了。”

这段不长的经历给王德顺心里播下了启蒙的种子。

苏联专家一走,王德顺就去了沈阳工人文化宫,报名参加兴趣班。

原本王德顺是打算学点有意思的东西,可去了才发现,文艺活动比机械制造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王德顺呼呼啦的报了一大堆兴趣班,有跳舞的,朗诵的,唱歌的。

“反正能报的都报了,又不收费,还都是名师授课,只要肯学就有人教。”

正是那时候的经历,让王德顺为日后的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段时间,王德顺一有空就往文化宫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

有时候赶上工厂放假休息,他就能在文化宫待上一整天。

时间久了,混了个脸熟,文化宫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有一次演出队扩编,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就问王德顺要不要来试试。

“我就这样被选进去了,跟着演出队全国各地巡演慰问。”

起初王德顺只是在演出队干点幕后的小活,时间长了看的多了,也就萌生了上台演戏的念头。

某次巡演结束,王德顺看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招聘,二话不说就去报名了。

就这样,王德顺阴差阳错的走上了跟大哥一样的路子,参军入伍。

只不过他隶属于话剧团,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文艺兵。

到了部队之后,王德顺才知道这跟外头不一样。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跟之前的洒脱烂漫有很大的不同。

好在王德顺适应性强,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生活。

“我那时候特别听话,完全服从组织安排,让干啥就干啥。”

就这样,王德顺在话剧团一待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不仅打磨了演技,还让王德顺收获了爱情。

1966年,王德顺有了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恋爱。

那时候纪律严,不允许谈恋爱,后来管得松了,才有几对敢搞对象。

说起王德顺和妻子在一起的过程,颇有点直男式的大男子主义。

“那时候她是我们队里的学员,看我眼神老不对,我就知道她对我有意思了。”

王德顺每每说起恋爱时的经历,颇有些自得。

“跟她在一起之后,我就跟她说'你做我媳妇吧’。”

就这样,两个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的妻子放弃了事业,安心的做起了贤内助。

王德顺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热爱的话剧事业。

直到1970年复员,才告别了心爱的舞台。

1974年,闲不住的王德顺来到长春话剧院子,想要继续自己的演艺生涯。

可那时候的生活,却迎来了落差。

舞台上,他是观众热爱的演员,鲜花和掌声陪伴在左右。

下了台,终归是要面对生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

“70年代一个月50块钱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通常下了班,王德顺接上在后台等他下班的妻子,两个人一起去菜市场,买点别人挑剩下的菜叶子。

时间长了,王德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1979年,王德顺在《万水千山》里扮演教导员李有国。

按照设定,有一场昏迷过后被警卫叫醒继续前进的戏码。

可舞台上王德顺昏倒之后,再也没能醒来,急的同事生生拿大嘴巴抽他才醒。

下了台,王德顺还沉浸在自己“入戏太深”无法自拔,骑着自行车高兴地回家。

可他又一次昏迷在了东北雪天的街道上。

等到王德顺醒来,发现了在一旁痛哭的妻子。

“医生说我窦性心律不齐,植物神经紊乱,得了心脏病。”

拿到诊断报告的王德顺感觉天都塌了,这无疑宣判了他演艺生涯的终结。

此后整整一年,王德顺都没能再登上舞台。

可这样下去毕竟不是办法,上有老下有下,那么多张嘴全靠王德顺一人养活。

王德顺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对着生活奋斗。

正好那时候女儿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全家去北京送考。

友人送给王德顺两张哑剧的票,王德顺开始研究起了这种之前没见过的剧种。

为了深入研究,王德顺利用业余时间,跑到聋哑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顺便观察他们的举动。

那时候,中国戏剧史还有哑剧这个剧种,王德顺几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大梁。

凭借着自己的摸索和编排,凭借一出《农夫与蛇》的哑剧,王德顺获得了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邀请。

拿到邀请的王德顺带着全家去了去了德国,参加世界哑剧节。

给了与会的世界各地来宾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谁也没能想到,这个来自“没有哑剧”的国家的人,演起哑剧来竟然这么厉害。

那一年,王德顺48岁,原以为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没想到磨难才刚刚开始。

因为没有跟单位申报,回来的王德顺得知自己被长春话剧团除名。

没了工作单位的王德顺开启了北漂生活。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王德顺就这样带着妻儿,漂泊在北京。

这个朋友家住两天,那个朋友家混两宿。

隔三差五的搬家,回想起那时候,王德顺还开起了玩笑:

“你给北京地图上随便指个地儿,就没有我没住过的。”

就这样,王德顺在北京整整8年,居无定所,漂泊流浪。

直到1993年,王德顺终于在沙河落了脚。

54岁的他,终于在北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原本到了这个年纪,就该颐养天年享受生活了。

可王德顺仍旧不忘记折腾自己,开始玩起了活雕塑。

“如果能跟雕像一起演出,它不动,你一个人动,根据你动作的变化来推进情节,动作和感情一变,这不就有故事了。”

怀揣着这样的感悟,王德顺发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活雕塑。

1993年,王德顺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场活雕塑演出。

原本计划50人的演厅最后生生挤进去一百多号人。

新华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都争先恐后的报道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

有了这样宣传的王德顺备受鼓舞,接连在各地开展了“活雕塑”演出。

可事与愿违,之后的商演相当失败。

“我去哪里给别人演出,人家都说看不懂,不能接受。”

没办法,王德顺只能承认艺术受众群体的局限性。

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尝试一些普罗大众能够接受的艺术。

65岁的他,决定去拍电影,在他看来,无论是演电影还是演话剧,本质上都是演员。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致命一击,面试后什么都行,就是导演不放心他的马术。

为了能让导演满意,65岁的王德顺学会了骑马。

试镜之后,导演止不住的称赞:“活脱脱一个大将军。”

就这样,王德顺遍地开花,在影视行业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先后出演了《闯关东》《少年张三丰》《煎饼侠》等一众大片。

凭借着一股不输年轻人的精神头和标志性白发,王德顺圈了无数粉丝。

加上一生转战不同领域所积累的气质,让他各种角色都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通过对剧中角色的加工所进行的二度创作,往往在惟妙惟肖之余,甚至盖过了主角的风采。

2018年,王德顺在微博发布了自己和爱妻的合影。

两个人风风雨雨走过了50年,从青丝到白首,共同见证了一生的风雨。

如今的王德顺,算是彻底“服老”,开始享受起了生活。

前不久还有网友发现,出席了女儿的DJ舞台。

在夜店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里,一身白衬衣盖不住的肌肉和花白的头发在一堆年轻人中格外扎眼。

任谁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爷爷辈的老人。

除了喜欢年轻人的活动,王德顺现在还喜欢品尝各地美食。

一点也不像这个年纪的大多数老人那样忌口。

他总是想吃什么吃什么,经常去各地打卡美食。

除此之外,王德顺还相当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

除了心态年轻外,身体素质同样不能落下。

隔三差五的就去健身房和年轻小伙子“一较高下”。

如果不是那满头白发,隆起的肌肉差不多可以和健美运动员媲美了。

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能有这样的身体,这辈子值了。

结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活成王德顺这样,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