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野战军有7个“头等主力师”都是哪些? 师长都是谁?

 兰州家长 2023-09-17

在东北野战军的军史上,有7个师堪称是东野的王牌师,是林总的定海神针,每次大战中,都会把它们放在合适的战斗位置,让其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使四野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岛。

这7个师分别是:一纵的一师(梁兴初)和二师(罗华生),二纵的五师(钟伟)、三纵的七师(邓岳)、四纵的十师(杜光华)、六纵的十六师(李作鹏)和十七师(龙书金)。

他们都有什么辉煌的军史,参加了哪些著名的战役?小编深挖历史,给大家说一说:

第一师

第一师的前身是红一军团红2师。1937年8月,红一军团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38年9月,685团奉总部命令挺进山东,归总部直接指挥。1939年12月,685团到达山东微山湖地区。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部到达山东,685团复归115师指挥。1939年5月,685团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1940年4月至8月,苏鲁豫支队改编为115师教导一旅、教导五旅。教导五旅旅长梁兴初。1941年教导第五旅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作战,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2月返回山东归建。1943年3月,教五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1945年8月19日,滨海军区部队编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后随罗帅挺进东北 。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

1945年11月21日,第一师到达辽宁兴城地区,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第一师到达东北的第一战就是著名的秀水河子歼灭战。

开始,我军因要遵守国共停战协议没有打,还派人送去退兵信,好言好语劝他们遵守协议撤回去。哪想该敌自恃是美械装备,不但不撤,竟然继续向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所在地法库进犯。在遭到三师七旅痛击后缩回秀水河子,仍赖着不走。

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决定,集中一师、三师第七旅(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以及保一团部队,消灭秀水河子之敌,给狂妄的国民党军一点教训。战场正、副指挥,由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分别担任。

林总对于一师和七旅的战斗力是有信心的。这两支部队都是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老底子。半个多月来,两支部队针对与美械装备的敌人作战,已在此进行了多次战术演练。

林总对于眼下的这一仗极为重视。部队完成包围后,他亲自到前线视察,并再次要求彭明治和梁兴初,一定要坚决贯彻“一点两面”战术思想。

经过八年抗战烽火的洗礼,在罗帅的领导和指挥下,第一师已经炉火纯青。打的国民党守军措手不及,顾此失彼,防御计划完全被打乱。这一仗打得干脆、快速。干净彻底地全歼了敌八十九师第二六六团全部、第二六五团一个营。其中一师部队毙伤敌200余名,俘敌500余人。第一师二团团长江拥辉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充分显示出这支铁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结束后,一师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秀水河子战斗,是第一师进入东北后的第一仗,也是东北民主联军实施的第一个歼灭战。

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立,第一师归第一纵队建制。从此,东北野战军第一主力纵队诞生了。梁兴初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师师长。

1947年5月,梁兴初调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江拥辉接任第一师师长,吴岱接任第一师政治委员。

继秀水河子歼灭战之后,第一师又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新站、拉法战斗,三下江南、公怀路歼灭敌七十一军战斗、第一次和第二次四平攻坚战等数十次著名的战役和战斗,且战功卓著。尔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第一师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入关时,全师已经发展为12000余人。

东总评价该师:第一师军史悠久,战斗锻炼多,继承了红军时期的作风与优良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有猛打猛冲的精神。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948年11月,第一纵队第一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师长江拥辉,政治委员黄玉昆。1950年10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83年,第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1985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第112师。

2017年4月,第38集团军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在军改后,112师被一分为二,分别被改编成1个重型合成旅和1个中型合成旅。

第二师

第二师和第一师同出自一个部队,前身都是红二师。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再此叙述了。

1945年8月19日,滨海军区部队编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

山东军区第二师7500余人,在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的率领下,走海路,11月上旬抵达沈阳以南的庄河与鞍山地区。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第二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立,第二师归第一纵队建制,改称第一纵队第二师。

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二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一师。东总评价该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1948年11月,第一纵队第二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师长

在解放战争中,113师“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解放沈阳。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第337团3连将第一面红旗插上天津城,338团8连首先攻占金汤桥,此后随军南下,参加了宜沙、衡宝等战役。

1950年10月,113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3师在朝鲜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和五次战役的一部分。

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随后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该师死死卡住美第9军退路,并击退了美骑1师和英29旅向北增援接应,使南北敌军相距仅1公里,可望而不可及,战斗之激烈和残酷可称解放军历史第一。

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称“此次战役,我38军发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尤其是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原里,阻击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辆坦克和百余架飞机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致战果辉煌………”。最后亲笔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113师居功至伟。

在第三次战役中,113师迅速突破38线,攻占天德山。在第四次战役中,338团在山中里大战美军第19联队,以一个团对敌一个团最终歼敌两个营,之后第113师背靠即将开冻的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的反扑,战斗极端残酷,但是113师英勇顽强大力抗击敌人,使敌损失惨重,再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其337团3连被授予二级英雄特等功臣连称号,并授屡战屡胜锦旗一面。

  1953年7月,第113师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驻防吉林通化。1967年移防北京的南大门河北保定。第113师卫生科为一女性患者成功摘除一重达45公斤的肿瘤,于1968年10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荣誉称号。

1985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第113师,在这次改编中编组为轻型机械化师,全师列装轮式装甲车辆,全师机动和反应能力是解放军陆军主力师中的顶尖水平。

2017年4月,第113师被改编成两支合成旅。

第五师

第五师的前身出自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1939年9月,三四四旅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治委员黄克诚。下辖三四四旅、新编第一旅、新编第二旅、新编第三旅。

1940年5月,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黄克诚率第二纵队部分主力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6月底进至淮北地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合,并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7月,在加入另两支地方部队后,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为重建新四军,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在抗战初期只有几千人的第三四四旅,在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旅、一个独立旅和三个特务团的新四军第三师。全师共3.2万余人。

1945年9月下旬,三师所属四个旅和三个团,分成左右两路纵队,陆续从盐阜、淮海地区出发。在跨越了江苏、山东、河北、热河四省,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里后,总算到达了东北锦州地区。

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黄克诚仍任师长兼政委,刘震任副师长,洪学智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第八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第十旅(旅长钟伟,政委王凤梧)、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和三个师直属特务团。全师3.7万余人,在当时各师中也算得上是兵多将广。名曰一个师,实际上它的一个旅就快相当于人家一个师了。

9月,三师主力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三师的第八旅则改称第四师,师长陈金玉,政委李雪三。第十旅改称第五师,师长钟伟,政委王凤梧。独立旅改称第六师,师长兼政委吴信泉。第二纵队共计3万余人。

如果说在东北民主联军几个纵队中,一纵排老大的话,那么在各主力纵队的所有师里,二纵第五师则为第一主力师。五师师长钟伟最能打硬仗恶仗,又最爱骂人、最能抢东西。这在东北部队中都是出了名的。

最能体现钟伟打仗个性的,要算是三下江南中的靠山屯战斗了。由于钟伟的主动求战,整个三下江南作战来了个本末倒置,不仅调来了一纵和二纵,而且把林彪都指挥了。据说林彪后来曾说过: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东北军区司令部评价二纵五师是:“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在东北野战军12个主力纵队的36个师中,五师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实为二纵之光荣。

1948年11月1日,第二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第五师改称第116师,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1949年1月14日,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第116师率先攻破天津城池。

1950年10月,第三十九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第116师师长汪洋,政委石瑛。

在第一次战役中的第二阶段,第116师在云山,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之大部及伪一师第十二团一部,共计毙伤俘敌2000余名(其中歼灭美军1800余名)。缴获敌机四架,击落敌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沉重地打击了美骑一师的嚣张气焰。

1953年5月回国,驻防辽宁辽阳。1961年1月,第11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战备值班师。

1985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第116师。

2017年4月,第39集团军改编为第79集团军,116师被改编为某重型合成旅,仍然留在第79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中。

第七师

第七师的前身是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38年12月,所有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

1942年8月1日,由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为主组成鲁中军区,罗舜初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8月,鲁中军区主力改编为山东军区第三、第四师和警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

1945年11月、12月间,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奉命率领山东军区第三师,山东军区警备第三旅共9000余人,先后进至辽宁沈阳、鞍山地区。

1946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山东军区第三师、山东军区警备第三旅与冀热辽十六军分区辖之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旅,在辽宁本溪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

第三纵队部由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领导机构兼任。程世清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七旅、第八旅、第九旅。山东军区第三师改编为第七旅,旅长曾国华,政治委员李伯秋。

1946年8月,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八旅、第九旅分别改称为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七师师长邓岳,政治委员李伯秋。

东野总部评价“该师战斗力极强,作风顽强,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头等主力师。”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保卫本溪、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第7师20团以顽强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第19团和第8师23团首先突破锦州城墙。辽西会战,21团与19团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3个军的军部。

平津战役后118师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第一批偷渡海南岛的是118师352团1营,第二批偷渡的加强团是352(配属353团2营),第118师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118师转战南北,从长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岛,共歼敌66195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缴获最多、歼敌最多,战绩最辉煌的“头等主力师”之一,有“暴风雨部队”之美誉。

涌现出全国全面战斗英雄赵兴元、战斗英雄陈延芬、英雄炮手张英旺、工作模范房天静,铁拳团、登陆先锋营、战斗英雄连、战斗模范连、锦州尖刀连、登陆英雄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英雄集体。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在辽宁省锦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第七师改编为第40军118师,师长邓岳,政治委员李伯秋(后为张玉华)。

第40军118师先后创造了解放军“7个第一”: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攻克锦州第一险;北平入城第一师;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

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3月15日,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将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授予第118师352团一营。3月15日19时,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苟在松、118师352团团长罗绍福和352团一营营长陈永康、教导员张仲先,率领118师352团一营,第一批抢渡琼州海峡,成功登陆海南岛。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第40军北上首批入朝参战。1950年10月25日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温井歼灭了大韩民国陆军第6师下辖一个加强步兵营。此战是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均将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118师自1950年10月19日进入朝鲜,到1953年7月28日停战协议签字之后的第二天回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又一次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共歼敌12866名,俘敌4254名,缴获长短枪3819支,击毁坦克21辆,击伤坦克27辆,缴获坦克38辆、汽车604辆、电台139部、各种火炮251门,击落敌机33架,击伤敌机80架。

1953年7月,第四十军从朝鲜回国,一直驻防在辽宁省锦州市。 1985年8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集团军第118师。

2017年4月,118师调出原40集团军,改为第118旅并隶属第80集团军(原26集团军)。

第十师

第十师的前身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1938年9月,第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

1940年9月,第五支队改称山东纵队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委员。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第五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1945年9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五、第六师和警备第三、第四旅。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解放军第六师、第五师一部及部分独立团,共1万余人,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11月进至辽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等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辖第一、第二支队,12月支队改称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纵队(辖第四、第五旅),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

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下辖由第二纵队第一旅改编的第十旅;由第二纵队第二旅改编的第十一旅;由第三纵队改编的第十二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属辽东(南满)军区领导。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下属旅改成师。第十师师长杜光华,政治委员葛燕璋。杜光华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由蔡正国任师长。

东总评价该师:“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曾参加解放锦州担任锦州以南塔山地区之有名的阻击战斗,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948年11月,第四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归东北野战军建制。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所辖第十师改称第121师,蔡正国任师长,李丙令任政治委员。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经唐县、保定、涿县,于25日到达北平。当天,由第41军第121师第361团等组成的阅兵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检阅。

第121师编成后,入关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第121师随军移防粤东,遂行剿匪、解放海岛、整训生产、守备海防等任务。

1951年121师驻扎在汕头牛田洋,1962年121师奉命移师粤北,在广东梅州的五华、龙川新建营房。文革时期移防广东韶关执行施工任务,1969年调防到广西贵县(今贵港)驻扎。1976年从贵县移防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奇峰镇驻防。

1979年2月,参加了边界自卫反击战。

1985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第121师

1998年夏,第121师参加了抗洪抢险,涌现出了“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

2017年4月,以陆军第四十一集团军为基础,加上部分原属第十四集团军的部队,调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军部驻地从广西桂林移防云南昆明。

121师已拆分成两个旅,拆分为山地步兵第121旅及机械化步兵第122旅。

第十六师

第十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迫根溯源,其部队的一支,乃是大革命时期“叶挺独立团”的传人,素有“铁军”支称。

1927年8月1日,“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这支队伍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随后又经过几次改编,于1933年6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

红二师成立后,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红一方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师作为长征部队的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沪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二师改编为八路军第——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年底,挺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挺进苏北,增援新四军,实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战略大会师。同年10月,改为八路军第——五师教导第一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担任华中机动作战任务,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

1945年10月,第七旅随新四军第三师挺进东北。1945年11月,林彪指挥七旅和山东军区第一师部队,发起我军进入东北后的第一个歼灭战——秀水河子战斗。通过实战的考验,林彪更坚信了自己的眼光。后来七旅和一师分别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军六纵和一纵的主力师。

1946年10月,第三师第七旅与第七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陈光任司令员(后洪学智、黄永胜),赖传珠任政治委员(1947年8月到职),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后梁兴初、曹里怀、李作鹏),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阎捷三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后邓飞)。第三师第七旅改为第十六师,王东保代师长(后由梁兴初、李作鹏兼师长),郭成柱任政治委员(后张池明)。

1947年5月,原一纵副司令员兼第一师师长梁兴初调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十六师师长,为这支部队注入了新的灵魂。1947年9月,梁兴初调任第十纵队司令员,李作鹏接任第十六师师长。

1948年11月,第六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十六师改编为第43军127师。师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

在辽沈战役中,该师在师长的李作鹏指挥下,大胆机断,一举切断了美械蒋军精锐廖耀湘兵团的退路,为全歼蒋介石五大精锐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取得辽沈战役决定性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127师从东北黑土地一直打到了海南岛,1950年3月31日傍晚,第43军127师379团一营,抢渡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与先期抵达的第40军118师352团一营会师。

此后一直驻防海南岛,1961年8月,陆军第四十三军撤销,一二七师转隶广州军区,并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至重新组建的陆军第四十三军。1969年10月,一二七师移防中原。

1979年,第43军参加了对越反击战,是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的主力部队。为了加强前线部队的领导,中央军委任命曾为“塔山团”团长的张万年担任解放军43军副军长兼任“铁军”127师师长。一二七师攻占重镇谅山,五战五捷,击溃了越军主力部队。

1985年6月,百万大裁军,很可惜,“攻坚猛虎”第43军番号又被撤销。第127师改归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建制。该集团军属于中央军委确定的三个全军战略预备部队之一。第127师的加入,为这支优秀的部队猛虎添翼。

1998年被正式改编为轻型机械化步兵第127师。

2017年4月,以陆军第54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为第83集团军。第127师被改编为某合成旅。

第十七师

第十七师的前身为七七事变后我党领导的鲁东、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后分别发展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部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的基础)。1944年这两个军区部队合并编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该军区直属团和第二军分区独立团、第四军分区两个营以及第五军分区一个营,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七师。

1945年10月,在师长杨国夫、政治委员徐斌洲的率领下,向东北挺进。以渤海军区第一、第三、第四军分区各一部组成三个团,由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刘其人率领先进至热河滦平(今属河北),编为热河纵队第一旅,参加平泉战斗后也进入北满。1946年3月,山东解放军第七师、热河纵队第一旅和冀热辽军区第十九旅三支部队,在哈尔滨以西地区会合后,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原冀热辽第十九旅、山东解放军第七师、热河纵队第一旅,依次编为该师所辖之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旅。

上述两部进入东北后不久,先后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和解放长春之战。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给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以重大打击。

1946年10月,第三师第七旅与第七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原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第十九旅与第二十旅合并为第十七师,龙书金任师长,当时缺政治委员,1947年7月徐斌洲调任。

1947年5月至翌年春,六纵先后参加了东北我军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其中在第一次四平攻坚战中,六纵十七师初显神威。

  当时,主攻四平城是由第一、第三、第七纵队担任,六纵本是担负南面打援任务的。但东总鉴于六纵十六师打过德惠攻坚战,便将其单独调来,作为攻城预备队,并归攻城总指挥一纵司令李天佑直接指挥。6月14日,四平攻坚战正式打响。两天后,由于一纵一师、二师伤亡较大,李天佑遂命令十七师投入战斗,接替一师和二师的进攻阵地。

  龙书金接领任务后,便一改一纵的打法。一纵部队是以一个团打一条街,十七师则以一个营打一条街,并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发扬大胆穿插和孤胆作战精神,展开火力与敌在巷战中拼搏争夺,逐房逐街地前进。各战斗分队都组建了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和支援组。四个小组密切配合,将敌守军的钢筋水泥工事一个个拿下,后续部队则依次跟进。19日便打到了敌核心阵地跟前,将敌第七十一军军部包围起来。

12时正,龙书金下达了攻击命令,北面的第五十一团从东北角向西南打,第四十九团从西北角向东南打。炸药一车车运上来,又一包包送到目标上——这便是十七师发明的重叠爆破。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后虽因援敌到来而未最终攻克,但却锻炼了部队的攻坚能力。林彪也正是通过十七师攻打四平的作战经验,总结出了“四组一队”的攻坚战术。

  六纵十七师通过德惠攻坚战和四平攻坚战的锻炼,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诸师中攻坚能力最强的部队,并且荣获了“攻坚老虎”的美称。

  至今四野的老人们还常谈起“林彪三调十七师”的故事:一是四平,二是锦州,三是天津。都是作为攻坚预备队,即在最关键的时刻和最关键的部位,才把这只“攻坚老虎”放出去。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军长还是由之前的纵队司令员洪学智将军担任。政委是由赖传珠将军担任(后张池明 ),杨国夫,李作鹏担任副军长。下辖127、128、129师。龙书金任128师长,徐斌洲任128师政治委员。

在解放天津的这场战役中,第43军第128师,再显攻坚老虎师的威名,被林总亲自点名赶赴天津担任主力攻坚作战任务,为天津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128师南下追歼,参与渡江战役,渡过长江,和兄弟部队,共同解放鄂南,赣北广大地区,随后又参加了湘赣战役。在此战结束后,长期奔波劳累的128师,在江西宜春休整两个月后,继续南下追歼,投入两广追击战中。

在追歼白崇禧军事集团作战中,第43军为了贯彻主席制定的大迂回作战计划,将白崇禧军事集团歼灭在广西境内。第四十三军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36天时间,行军两千公里,为歼灭白崇禧军事集团做出了贡献。跨海征战,陆战猛虎化蛟龙,击败敌军钢铁军舰,和兄弟部队共同摧毁薛岳建立的陆海空三体防线,成功解放海南岛。此战也是第43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后一战。

第43军在1961年番号被撤销,部队改属广州军区。1968年,广州军区重新组建第43军,军长是张荣森,下辖127师,128师,220师。1979年,第43军参加了对越反击战,是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的主力部队。

但很可惜,攻坚猛虎军第43军,在1985年番号又被撤销。第128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

1996年10月,第128师又划归武警部队建制,改编为武警第128师。2018年1月,武警部队改革后,武警第128师改编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第六支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