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无题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9-17

无题

常持一日几篇诗,老笔殷殷书暮迟。

岂止讴吟能记慨,尤期思省可防痴。

沧桑岁月双重世,昼夜光阴两倍时。

欲把桃笺皆付梓,朋亲谁是伏苓芝?

【注释】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诗,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依韵诗作于2023年9月14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常常坚持一日吟出几篇诗,老笔殷殷书写着人生的暮迟。岂止是在讴吟中记下感慨,尤其是抱着期望可以防痴。沧桑岁月里活过了两世,将昼与夜的光阴延长了两倍周时。想要把浣花桃笺都拿去付梓,可是亲朋中谁人才是伏苓芝?

首联中的“暮迟”,犹言不及时。见宋代诗人张埴的《登岳阳楼》诗:“临风把酒此何时,白首登临亦暮迟。一片湖光寒日里,品题都是北来诗。”又见宋代诗人贺铸的《答王文举》诗:“茫茫尘土欲安之,珍重吾人个处期。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第恐阿戎犹喜仕,它时不与五君诗。”还见他的《江夏秋怀三首》其二:“人物骎寻迫暮迟,秋风万里来如期。幽虫切切竟何道,羁燕匆匆将安之。洛下微吟聊拥鼻,西山爽气为支颐。肯将翰墨悲流落,寄语三闾彼一时。”

颔联中的“思省”,指思虑,反省。见唐代诗人徐铉的《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其一:“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纪穷通聚散三。老去何妨从笑傲,病来看欲懒朝参。离肠似线常忧断,世态如汤不可探。珍重加餐省思虑,时时斟酒压山岚。”又见宋代诗人陈文蔚的《十月三夜省愆二绝》其一:“孔子九思频点检,曾参三省重绸缪。事来若也参思省,事过何因有悔尤。”还见元代诗人张昱的《癸亥立春·在壬戌十二月二十五日》诗:“一岁两春应是闰,自题春帖自相怜。苟全性命君之赐,痛念文章儿不传。随俗辛盘惟赤手,省思旧物只青毡。土牛虽送馀寒在,未可重裘换薄绵。”

尾联中的“桃笺”,即桃花笺,亦指“薛涛笺”,这里借指诗笺。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送崔珏往西川》诗:“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这一联中的“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见吴金水的《惊闻羽嵓先生辞世》诗:“每忆深庭初见时,昂藏七尺雪霜姿。雄谈飒沓天花雨,老笔纵横龙蜕诗。岂料一朝仙驭别,空馀九脉乱云垂。遗编抚尽唯三叹,无奈生前付梓迟。”

这一联中的“伏苓芝”,是唐代书法家李邕伪托的刻工名字。见《海录碎事》卷十九引宋代人周越的《法书苑》:“唐李邕善书,仍自刻,多假立刻字人名,伏苓芝仙鹤之类是也。”又见清代诗人沈彩的《初秋》诗:“佛桑花底坐凉飔,正是幽闺七月时。作画应知特健药,镌书须倩伏灵芝。甘回齿颊梨拳破,碧照衣襟竹个垂。欲寄美人摇落思,芭蕉和露写新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