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09-17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化学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锂离子电池、车用铅蓄电池均为二次电池B.厨房用管道天然
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玻璃、新型陶瓷均为硅酸盐材料D.碳、氮、硫的氧化物过度排放均能助推酸雨的形成2.甲醛是一种防腐剂,下图是甲醛
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3.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科学规范的是( )A.35C1和37C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C.HCl的形成过程为 D.胆矾的化学式:CuSO4·5H2O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X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W的强C.化合物X2Y2和Z2Y2所含化学键
类型完全相同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W的氧化物制备W的单质5.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BCD两极材料Zn片、
石墨Cu片,Ag片Zn片、Cu片Fe片、Cu片插入溶液H2SO4溶液AgNO3溶液蔗糖溶液稀盐酸A.AB.BC.CD.D6.苯乙烯
与溴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Heck反应:,某实验小组在原料及催化剂钯用量等均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组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反应温度/℃100
100100100120140160反应时间/h10121416141414产率/%81.284.486.686.293.596.
69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表中数据可知最佳反应条件为120℃、14hC.在100℃时、反应时
间内,产率增加的原因是反应速率增大D.从140℃升到160℃,反应相同时间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7.下列溶液中,
不能鉴别CO2、SO2气体的是( )①石灰水  ②H2S水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溴水  ⑤品红溶液A.①⑤B.②
③④⑤C.只有①D.③④8.用一种试剂和必要的实验操作就能鉴别NaHCO3、NaCl、KCl、K2SO4四种物质,此试剂与实验操作
是( )A.盐酸、焰色实验B.Ba(OH)2溶液、焰色实验C.BaCl2溶液、加热D.AgNO3溶液、过滤9.下列各反应热效
应中,其中一项与其它不同的是( )A.B.C.D.10.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NO和CO)转化
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其中发生的反应为2NO+2CO2C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
.若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能使NO和CO的转化率达到100%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逆反应速率减小1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
应C.比较活泼的金属一般作负极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二、多选题12.下列反应属于固氮作用的是( )A.N2+O22NOB
.2NO+O2=2NO2C.N2+3MgMg3N2D.NH4Cl+NaNO2N2+NaCl+2H2O13.已知某粗制的食盐晶体中含
有杂质离子为Ca2+、Mg2+、,现用化学沉淀法去除之。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所选用的试剂依次为Na2CO3→HCl
→BaCl2→NaOHB.所选用的试剂依次为BaCl2→NaOH→Na2CO3→HClC.涉及到的操作只有过滤、蒸发、冷却D.每一
步所加试剂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指定的杂质离子被除尽,且需在后续步骤中被消耗完14.设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pH=10的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 NAB.氯碱工业中转移2mol电子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的数目为2NAC.过
量的铜与含0.2mol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0.1NAD.室温下向1L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所得溶液中的数目大于
0.1NA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5.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
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2)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原因是 。(
3)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周期第 族。16.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
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和C是否能反应? (填“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能,此空不填)四、实验题17.某小组在实验室先制
备NaClO溶液,再通入反应制备(肼),并进行相关的性质探究实验。I.制备(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
3)装置D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 。II.探究(肼)的还原性与碱性。将制得的肼分离提纯后,进行如图实验
。【查阅资料】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可溶于氨水。【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验证】设
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5)请完成表中的空白部分操作现象实验结论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①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
i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② 黑色固体是Ag和(6)实验表明,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Ag,还有少量氧化银,请解释
原因: 。1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图1?图2⑴取一段
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请在图3 的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3②在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min之后,反
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
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
,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
影响,而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Ⅲ: ;原因Ⅳ:Cl-、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原因Ⅴ: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
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
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b.在盛有盐酸的试
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若观察到实验a中 ,实验b中 ,则说明原因Ⅰ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
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19.实验室用如图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制取硫代硫酸钠晶体。已知:①Na
2S2O3.5H2O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②硫化钠易水解产生有毒气体。③装置C中反应如下:Na2CO3+SO2=Na2
SO3+CO2;2Na2S+3SO2=3S+2Na2SO3;S+Na2SO3Na2S2O3。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作用是 。
(2)该实验能否用NaOH代替Na2CO3? (填“能”或“否”)。(3)配制混合液时,先溶解Na2CO3,后加入Na2S·9H2
O,原因是 。(4)装置C中加热温度不宜高于40℃,其理由是 。(5)反应后的混合液经过滤、浓缩,再加入乙醇,冷却析出晶体。乙醇的
作用是 。(6)实验中加入m1gNa2S·9H2O和按化学计量的碳酸钠,最终得到m2gNa2S2O3·5H2O晶体。Na2S2O3
·5H2O的产率为 (列出计算表达式)。[Mr(Na2S·9H2O)=240,Mr(Na2S2O3·5H2O)=248](7)下列
措施不能减少副产物Na2SO4产生的是 (填标号)。A.用煮沸并迅速冷却后的蒸馏水配制相关溶液B.装置A增加一导管,实验前通入N2
片刻C.先往装置A中滴加硫酸,片刻后往三颈烧瓶中滴加混合液D.将装置D改为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五、填空题20.某化学反应3A?2B+
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0102030405015002.
01.61.31.00.80.82500c21.20.80.80.80.83500c31.71.31.01.01.046002.0
1.10.90.90.90.9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min~20min内反应物A的平均速率为 mol
/(L·min);(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为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
)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或=),且c3 2.0mol/L(填<、>或=);(4)
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正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参考答案1.A【详解】A.手机锂离子电池、车用铅蓄电池均可进行
充电,均为二次电池,A项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项错误;C. 玻璃为硅酸盐材料、新型陶瓷不是硅酸盐材料,C项错误;D.
碳的氧化物CO、不会导致酸雨,氮、硫的氧化物过度排放均能助推酸雨的形成,D项错误;答案选A。2.D【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CO2+H2O。【详解】A.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故A正确;B.
每2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B正确;C. 生成物CO2和H2O均由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 该反应的
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D。3.C【详解】A.35C1和37C1的原子都有17个电子,故原子结构示
意图均为   ,A正确;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B正确;C.HCl的形成过程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用电子式表示为
,C错误;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D正确;故选C。4.B【详解】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
3倍,则Y为O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则X为H元素。X和Z同主族,Z的原子序数大于O的原子序数,Z为Na
元素。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则W的原子序数为12,为Na元素。所以X、Y、Z、W分别为:H、O、Na、Mg
。A、原子半径r(Na)>r(Mg)>r(O),A错误。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NaOH,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
中强碱Mg(OH)2,NaOH碱性大于Mg(OH)2,B正确。C、H2O2含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Na2O2含的化学键为离子
键和非极性键,不完全相同,C错误。MgO熔点很高,要成为熔融态,消耗大量能量,成本高。MgCl2熔点相对较低,故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
gCl2来制取Mg单质,D错误。正确答案为B5.C【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锌是活泼金属,石墨能导电,锌和硫酸能自发
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且铜片能自发的与AgN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
成原电池,故B错误;C.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但是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正确;D.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铁和稀盐
酸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为100℃时,随时间的推移产率
增大,说明在该温度下14小时还未达到平衡,反应还在正向进行,此产率并非是平衡时的产率,由140℃升到160℃,反应相同时间产率下降
的原因可能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条件为140℃、14h时产率最高,故为最佳反
应条件,B错误;C.温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而在100℃时、反应时间内,产率增加的原因是在该温度下1
4小时还未达到平衡,反应还在正向进行,生成的产物越来越多,产率增大,C错误;D.由A项分析可知,从140℃升到160℃,反应相同时
间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也可能是催化剂高温下失去活性,D正确;故答案为:D。7.C【详解】①SO2和CO2气体
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②H2S可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S,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不反应,可鉴别;③KM
nO4溶液可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可鉴别;④氯水可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和氯
水不反应,可鉴别;⑤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反应,可鉴别;答案选C。8.B【分析】加入氢氧化钡,NaHCO
3、K2SO4都可生成沉淀,NaCl、KCl无现象,然后用焰色反应鉴别,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加入盐酸,不能鉴别NaCl、KC
l、K2SO4,焰色反应不能鉴别KCl、K2SO4,故A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NaHCO3、K2SO4都可生成沉淀,NaCl、K
Cl无现象,然后用焰色反应鉴别,故B正确;C.加入氯化钡,不能鉴别NaHCO3、NaCl、KCl,加热不能鉴别NaCl、KCl,故
C错误;D.加入AgNO3溶液,NaCl、KCl、K2SO4都会生成沉淀,不能鉴别NaCl、KCl、K2SO4,故D错误;故选B。
9.D【详解】钠和水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以及中和反应均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1
0.B【详解】A.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正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B.该图示反应
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B正确;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催化剂不能影响反应始末状态,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则NO和C
O的转化率不会达到100%,C错误;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D错误;故选:B。11.B【详解】A.依据原电
池原理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B
错误;C.原电池中,一般是比较活泼的电极材料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材料一般不参与反应,所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故
C正确;D.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故D正确;故选:B。1
2.AC【分析】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即固氮作用的反应物中需要有N2,产物为氮的化合物。【详解】A
.反应N2+O22NO中,反应物有N2,产物为氮的化合物,属于固氮作用,A符合题意;B.反应2NO+O2=2NO2中,反应物没有N
2,不属于固氮作用,B不符合题意;C.反应N2+3MgMg3N2中,反应物有N2,产物为氮的化合物,属于固氮作用,C符合题意;D.
反应NH4Cl+NaNO2N2+NaCl+2H2O中,反应物没有N2,不属于固氮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3.BD【分析】首
先将粗盐溶解,除去Ca2+可使用Na2CO3,除去Mg2+可使用NaOH,除去可使用BaCl2,由于每种除杂试剂均需过量,因此Na
2CO3需在BaCl2后加入,用除去过量的Ba2+,沉淀完全后过滤,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再加过量的HCl,蒸干可得NaCl。【详解
】A.根据分析,Na2CO3需在BaCl2后加入,HCl需在过滤后加入,A错误;B.根据分析,所选用的试剂的顺序可以为BaCl2→
NaOH→Na2CO3→HCl,B正确;C.根据分析,第一步应将粗盐溶解,C错误;D.由于杂质的量未知,每一步所加试剂稍过量,以保
证杂质离子被除尽,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因此后续步骤中引入的离子需被消耗完,D正确;故选BD。14.AB【详解】A.pH=10
的碳酸钠溶液中c(OH-)=10-4mol/L,所以1L该溶液所含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0-4mol,故A错误;B.氢氧根为阴离子,
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C.若0.2molHNO3全部被铜还原为NO2,则转移0.1mol电子,但是铜和硝酸反应过程中硝酸
变稀会生成NO,N的化合价降低3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0.1NA,故C正确;D.1LpH=1的醋酸溶液中n(H+)=1L×0.
1mol/L=0.1mol,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从而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所得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0.1 NA,故D正确;故答案
为AB。【点睛】选项B为易错点,转移2mol电子时,若没有离子交换膜,则迁移的OH-为2mol;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阴离
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氢离子。15. 强 因为的非金属性比强 26 四
Ⅷ【分析】根据、、、是四种短周期元素,由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的原子序数为14,故A为元素;、、同周期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故B为元素;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故C原子的能级有3个电子,故C为元素;、同主族,故D为元素;是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则为元素。【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五种元素中的非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性最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
是。故答案为:;;(2)由上述分析可知,为元素,的氢化物为,为元素,的氢化物为,因为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稳定性。故答案为:强;
因为的非金属性比强;(3)根据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可知,是元素,核电荷数是26,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故答案为:26;四;Ⅷ;
16.(1) Na Na2O Na2O2 2Na+O2Na2O2(2) CO2 2CO+O22CO
2 能 C+CO22CO【详解】(1)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A→C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2)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A为碳,B为CO,C为CO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17.(1)圆底烧瓶(2)NaOH溶液(3)(4)(5) 氨水 黑色固体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在瓶口变为
红棕色(6)有还原性,能将还原成Ag;溶液呈碱性,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银而分解成【分析】本题是一道无机物制备类的实验题,装置A制备氯气
,装置B可以临时储存多余的氯气,同时可以稳定气压,生成的氯气在装置C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装置D制备氨气,在装置C中与其中
的次氯酸钠反应制备产品N2H4,以此解题。(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2)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3)装置D中是制备氨气,方程式为:;(4)由分析可知次氯酸根离子和氨气反应生成N2H4,离子方程式为:2NH3+ClO-=N2H
4+Cl-+H2O;(5)氨气可以和银离子形成配离子,即氧化银可以溶解在氨水中,故①为氨水,溶解的部分固体为氧化银;银和氧化银都可
以和硝酸反应,其中单质银和硝酸反应的时候会生成气体一氧化氮,故加入足量硝酸后的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6)肼有还原性
可以把+1价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另外肼有碱性,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分解后生成氧化银,故原因是:肼具有还原性将Ag+还原为Ag
,肼具有碱性,与Ag+反应生成AgOH,AgOH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18.(图中要标明2、4、6min时刻时的速率及要画出速率
走向弧线) 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4min后由于溶液中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
减小 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Cl-、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影响更大)
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速率不变【详解】(1)①2min内反应速率为=5mL·min-1,4min时,反应速率最大,即
反应速率是=7.5mL·min-1,6min内反应速率=6mL·min-1,图象是:;②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4min内,虽然反
应物浓度降低,但温度起主导作用,因此反应速率加快,4min后,随着反应的进行H+浓度降低,浓度起主导作用;(2)①根据原因I、II
、IV的表述,可以推测出原因III和V为:原因III: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V:Cl-、均对反应具有
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影响更大);②根据原因I,实验a是反应速率加快;实验b反应速率不变。19. 安全瓶,防止倒吸
能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抑制Na2S水解 温度过高不利于SO2的吸收,或消耗的H2SO4、Na2SO3
较多,或Na2S2O3产率降低等其它合理答案 降低Na2S2O3晶体的溶解度,促进晶体析出×100% D【分析】(
1)装置B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倒吸;(2)Na2CO3的作用是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亚硫酸钠;(3)Na2S是强碱弱酸盐,易发生水解
;(4)温度过高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吸收,产品产率会降低;(5) Na2S2O3.5H2O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6)根据
反应Na2CO3+SO2=Na2SO3+CO2;2Na2S+3SO2=3S+2Na2SO3;S+Na2SO3Na2S2O3, 列关
系式2Na2S·9H2O~3S~3Na2S2O3·5H2O,结合数据计算理论上制得Na2S2O3·5H2O晶体的质量,Na2S2O
3·5H2O的产率为;(7)Na2SO3易被氧化为硫酸钠,减少副产物的含量就要防止Na2SO3被氧化。【详解】(1)装置B的作用是
平衡压强,防止倒吸,则B为安全瓶防止倒吸;(2)Na2CO3的作用是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亚硫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也可以生成亚
硫酸钠,可以代替碳酸钠;(3)Na2S是强碱弱酸盐,易发生水解,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抑制Na2S水解;(4) 温度过高不利于SO
2的吸收,或消耗的H2SO4、Na2SO3较多,或Na2S2O3产率降低等其它合理答案;(5) Na2S2O3.5H2O是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则乙醇的作用为:降低Na2S2O3晶体的溶解度,促进晶体析出;(6)根据反应Na2CO3+SO2=Na2S
O3+CO2;2Na2S+3SO2=3S+2Na2SO3;S+Na2SO3Na2S2O3, 列关系式2Na2S·9H2O~3S~3
Na2S2O3·5H2O,理论上制得Na2S2O3·5H2O晶体的质量为g,Na2S2O3·5H2O的产率为×100%=×100%
;(7)A.用煮沸并迅速冷却后的蒸馏水中含氧量降低,可有效防止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可减少副产物的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装置A增加一导管,实验前通入N2片刻,可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提供无氧环境,可防止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可减少副产物
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先往装置A中滴加硫酸,产生二氧化硫,可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片刻后往三颈烧瓶中滴加混合液,可减少副产物的
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D.将装置D改为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装置中仍然含有空气,氧气可将Na2SO3被氧化为Na2SO4,不能减少副
产物产生,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20.(1)0.03(2) 2.0 催化剂(3) > >(4) 放热 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增加【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实验1中,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v(A)=计算;根据实验1和实验2是等效平衡进行判断;根据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的计算值比较v1和v3的大小;根据实验1和实验4的数值比较,判断正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据此解答。【详解】(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v(A)===0.03 mol/(L·min),故答案为:0.03;(2)实验2中的温度和实验1相同,体积相同,平衡时A的浓度相等,所以实验1和实验2是等效平衡,而只投反应物,所以,A 的初始浓度 c2等于2.0mol/L,温度相同,达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但达平衡时2组的时间较短,所以只能是加入催化剂,故答案为:2.0;催化剂;(3)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v1===0.03mol?L-1?min-1;在实验3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v3===0.04mol?L-1?min-1,故v3>v1;实验1的起始浓度为2.0mol/L,由平衡时浓度可知在实验3的起始浓度大于2.0mol/L;故答案为:>;>;(4)比较实验4和实验1,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增加,也就是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增加。【点睛】本题重点(4),判定可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时,其移动方向判断。温度升高,反应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时要注意理解这些基本知识。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