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是怎样产生的

 新用户86028838 2023-09-17

中国哲学发展到了汉魏两晋时期,除了儒道合一的玄学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外,从“西天”印度向东传来的佛教,也逐渐渗透进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并在以后几百年间成为我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潮流。

与道教、儒教不同,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它的发源地在今印度、尼泊尔一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人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大约生活于公元前 5世纪,与我国的孔子同时而略早。据说他放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29 岁时因寻求解脱之道而跑进深山老林中,经过 6年苦行,终于得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

据文献记载,佛教在公元 1 世纪时传人中国。公元 67 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开始有了汉译佛经。当时从西域来了两个佛教僧侣,用白马驮来了许多佛经,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不过,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人们把它看作同中国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方术差不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哲学思想上,都无多大影响,难以同中国封建儒家正统思想相匹敌,东汉王朝曾规定汉人不许出家。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分裂、社会大动乱等社会原因,导致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佛教也得到了迅速传播。

这是由于现实生活的黑暗,正是宗教大放光明的基石。

公元 316 年,西晋王朝覆亡后,整个北中国陷入落后部族武力割据、互相残杀的局面。经过“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混战,最后由鲜卑族奴隶主建立了北魏王朝。在封建化过程中,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联合,形成了以鲜卑贵族为首的士族分九品、平民分七等的门阀等级制。在重重压迫下,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成为佛教传播的温床。当时入主中原的部族首领,也以“佛是戎神,正所应奉”为名,大肆提倡。后赵极端残暴的石勒、石虎,却十分礼敬竺佛图澄,建佛寺 800 余所;前秦皇帝苻坚攻下襄阳,获得竺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及友人习凿齿,他得意地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公元 382年,苻坚出兵征西域,想得到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高僧鸠摩罗什,未果;公元 401年,后秦姚兴再次出兵西域,夺得鸠摩罗什,不久迎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至北魏时,佛教传播更为可观,建寺 3 万多所,僧尼达 200 万,译经近 2000 卷,迄今保持的云冈、麦积山、敦煌等石窟,都开凿于此时。当然,不仅北方如此,南方由逃亡士族所建的偏安王朝,也大抵如是,到梁朝时,佛教势力膨胀到顶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战乱等原因,也有思想文化上的原因。西晋以后,佛教的大量经论被翻译过来,其中主要是大乘般若空宗的哲学论著,以其唯心主义思辨同玄学本体论的思辨有相似、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嫁接和结合。当时传译的僧侣学者们,也大都利用老庄玄学的概念来译解般若空宗的理论,由文字“格义”到思想会通,适应了士族统治集团的需要,得到了大批玄学名士的欢迎。因而佛教哲学,特别是大乘空宗的般若学,由依附玄学,进而与之合流,以其思辨超过了玄学,终于代替了玄学,并在玄学思潮准备的土壤中生根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园地中的一片茂林。

佛教是怎样产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