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安人寿到中汇人寿:一家保险公司的变身史

 新用户48566685 2023-09-17
图片
 |俞燕
编 |吴戈
出品 |喻观财经
在保险业的历史上,不乏更名、易主、甚至“变性”的保险公司。比如,有的从合资公司变为中资或反之,有的从国企变身民企或反之,随新股东而更名者更是多达数家。
有这么一家保险公司,不仅经历了从合资变身中资,还经历了从合资变身民企,又从民企变身国企的历程,历经保险业近三十年的风雨。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安人寿”),23年前叫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恒康天安”),是一家中美合资寿险公司。14年前,它改成了现名,并且从合资公司变身中资公司,且由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天安人寿又有了新的变化。
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已在前一日(6月25日)批准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汇人寿”)取得保险许可证发证。
这意味着,从此天安人寿将成前世,中汇人寿乃是今生
2022年7月MT系九司接管期临近结束时,彼时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风险处置方案尚未出炉。如今,随着华夏人寿变身瑞众人寿、天安人寿变为中汇人寿,MT系风险处置收官之战已至尾声。
“中”字打头的中汇人寿,将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的旗下一员,加入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CIC)的阵营,与新华保险、中再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起成为中投系险企。
随着MT系九司各自找到新的归宿,MT系的魅影将逐渐消散,成为遥远的季节。多年之后,再提起“天安人寿”这四个字,大概会让人恍若隔世。
图片
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天眼查上的信息显示,天安人寿以“中汇”及其拼音申请了商标和LOGO。这条信息迅速被众媒体捕捉到。坊间传闻良久的天安人寿的命运,终于有了进一步的实质性动作。
上一条动态还是发生在2022年7月。一年前的7月11日,即将退休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保险”,601336.SH,1336.HK)副总裁李源以出于“稳定金融秩序的需要”为由辞职,六天后获核准成为天安人寿总裁。
2020年7月17日天安人寿被接管时,新华保险便是天安人寿的托管方,李源彼时已参与到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之中。
随后,一批新华保险的高管或中层也充实到天安人寿。
新华保险与天安人寿素有渊源。2010年,来自新华保险的郭自光加盟天安人寿任董事长特别助理,后任天安人寿总裁。彼时便有新华保险的一队人马随其加入天安人寿,使得天安人寿俨然有“小新华”的画风。
如今,新华保险与天安人寿的渊源不仅在于又迎来新的一批新华保险干将,两家公司更是成为了“同门兄弟”,有了共同的股东——汇金公司。
其实早在天安人寿迎来李源等一批新高管加入之时,坊间便传言汇金公司将接手天安人寿。不过该风险处置方案一直按下不表,直到一年后才公之于众。
自从2019年以来,中投公司和汇金公司便参与到金融风险攻坚战之中。这一年8月便传出汇金公司战略入股恒丰银行的消息。
一个月后(2019年9月),在中投公司2018年年报发布会上,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纯确认了汇金公司入股恒丰银行之事,并表示汇金公司将根据国家的部署,参与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方案,帮助问题金融机构在线修复,进一步完善汇金模式
在入股恒丰银行之后,汇金公司又参与到华融系风险资产的处置,接手华融湘江银行(现为湖南银行)2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参与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成为汇金公司的风险处置又一役。天安人寿也成为继新华保险、中再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之后的又一家中投系保险公司。
据了解,中汇人寿并非由天安人寿更名而来,而是作为一家新的保险主体而成立。天安人寿的资产负债、机构网点和人员剥离和转移至中汇人寿。
此前这种方式在处置安邦系时已有所实践,比如安邦财险之于大家财险。在MT系风险处置中则得到进一步应用,天安财险之于申能财险,华夏人寿之于瑞众人寿,天安人寿之于中汇人寿,皆采用这种模式。待新旧切换完毕,旧主体将“销号”。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彻底与MT系切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既有权益
天安人寿这家画风彪悍经的MT系公司,如今已浸润在国企的管理风格之中。
根据公告,中汇人寿的机构住所位于北京金宝街52号。
金宝,多吉祥的名字!但愿中汇人寿成为金融之宝。
至于天安人寿,就赶紧“安息了”吧!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