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当了22天农民工 挣了7500元 干活之余工地所见所闻 刷新认知 震碎三观 却无比真实。。。

 金苹果6 2023-09-17

(你好呀,以下故事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愿你能喜欢!

图片

                                           一 高薪诱惑   砰然心动

难以置信,我居然跑到建筑工地当了22天农民工。这要是放在以前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现在却真实地发生了。这段经历发生在2019年10月20日-11月13日之间。

工作的原因,我在10月,11月和12月比较闲,时间比较自由。如果说闲下来什么事都不做是一种福气的话,那这种福气我真的无法消受。我是那种闲下来就闷得慌的人,总需要做点事情。

恰好那个周末邀请大哥和小叔小婶来家里吃饭。他们来的时候还带了另外一个客人,我们的老乡,牛大哥。边吃边聊,原来大哥这些年一直和牛大哥在一起工作,他在建筑木工方面的手艺大都从这位老乡牛大哥这里习得。

严格意义上讲,大哥应该称呼牛大哥师父才对。然而牛大哥不在意这些世俗客套,他是个健谈的人,席间,聊了很多关于建筑工地有趣的事情和新颖的观点。比如农民工应该有养老金,农民工里面也有技术工种,建筑木工也算知识分子等等。

在聊到我的工作时,牛大哥建议我,如果时间方便可以就近参加他们的“农民工突击队”,一个项目上干上7,8天,一个月生活费、物业费啥费用都够了。刚开始,我并没有当回事,仔细一想,完全可以啊。有这种好事情,怎么可以错过呢。

男人成家后,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多赚钱养家,有钱挣谁还会嫌多呢。我进一步问了一下工资情况,牛大哥喝了一口汤,抬头看着我认真的说:你要是来,按照每天350元给你算工资。

说完继续喝汤。我担心那些活我干不了,他说慢慢来,跟着老人手学习,一周左右就学会了。当天晚上,我就决定第二天去报到。

图片

二 滥竽充数 边干边学

第一天上工,一切顺利。那天早上我早早出发,赶到工地时,大哥他们的大部队也刚刚到达工地现场。当天的队伍大约有30人,各个年龄层的都有。

大哥说,我唯一不合适的地方就是着装,来前他一再嘱托,要我穿最烂最脏的衣服来工地,我也照做了,可是,现场看来, 我的衣服还是最干净,一点不像农民工。牛大哥发言了:没事,扛几根方木就脏了。现场一阵欢笑。

农民工的上班时间是比较早的,一般早上7点就要开始干活,中午11:30下班,中途休息一个半小时,13点开始干活,17:30下班,每天9小时,上班早,下班也早。如果遇到工程赶进度,会临时加班,当然会有加班费。加班工资按照小时计算,一般每小时不低于50元。

由于在他们突击队干活,队长是我大哥,技术指导是牛大哥,我的活并不太难太重。我被分配到铺平板的小分队,铺平板是木工里面最基本最容易的工种,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搭档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从小弟开始干。

第一天,我就是给搭档找各种尺寸的模板和方木,一会是47公分的,一会是63公分的,我拿着卷尺,到处寻找,找着找着找到了合适的模板,也找到了当建筑工人的感觉。

忙活一通下来,衣服也脏了,鞋子也脏了,这下混在里面谁也分辨不出我是新人还是老人。

看着我们铺的平板,越来越多,我很不解地问搭档,“这些像水渠一样的东西,有啥用?”。搭档刘哥,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在地下室抬头看到的房子大梁啊。从上面看像水渠,像一块块面包。

我问他,所有的房子都是这样修建的吗?“当然啊,都需要木工来做这一道程序,然后,木工框架做好之后,水泥再进行浇灌,成型,房子都是这个程序。”

瞬间,我觉得建筑木工很伟大。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精心地搭建框架,这么多的高楼大厦也不会这么快就被修建出来。

我越干越带劲,一点也不觉得累。

图片

三 光荣挂彩  忍痛干活

上半天,不知不觉就这么结束了。没有感觉到累,就是口渴,非常渴,一口水没喝。这倒不是我节省水源,只是这么大的工地根本就没有水喝,只能等到下班吃饭才有水喝。

工地的午饭都是由专人送过来了,每份10元,米饭快餐。一般就是一个荤菜,比如一个鸡腿或者鸡排,然后混搭几样素菜,素菜一般大都是萝卜,土豆,白菜这样的便宜菜。当然了菜的味道也不敢恭维,大都是多油多辣。一份菜配米饭两份,水两瓶。

我顾不上吃饭,嗓子快要冒烟了,先喝了半瓶水。等我去拿饭的时候,饭菜就零散的躺在保温箱的最下面,一盒菜,两盒饭,不多不少。看着这些饭菜,没有过多考虑,平日里那些什么健康养生理念统统抛到一边。此刻,填饱肚子最重要。

图片

吃完饭,去我哥的车里面小眯一会,短暂午休后,开始上工。

由于是第一天干活,比较兴奋,上工也比别人早几分钟。我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往工作现场走去,刚拐了一个角,一脚下去,感觉有啥东西插进我的脚底。右脚不自觉的抬起来,一看,踩在钢钉上了。

我故作平静,继续往前走去,越走越疼,火辣辣的疼,右脚不敢用力。稍有走动就疼。不行,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看情况再说。我脱下鞋子,鞋垫和袜子上都有血迹,鞋垫都染色了。看得人心里咯噔咯噔响。

搭档和其他队员都围了上来,看看到底啥情况。我把袜子脱掉,终于找到受伤的地方,在右脚前脚掌位置,那里刚好是右脚用力的地方。看着那个有点肿胀的黑点,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有人说有创可贴最好,“快用手指,把那黑血挤出来,越多越好,然后,用口水清洗一下伤口,要不然,明天肿了走不成路”人群中传来大哥的声音。

挤完黑血后,我用口水清洗了伤口,大概2小时左右,果然没有那么疼了。没有经验的我,上班第一天就光荣挂彩。

挂彩了没有啥大不了的,该干的活一样不能少。我半瘸着右脚,在模板和梁顶上来回奔波着,直到下班。

图片

四 继续受伤 继续学习

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18:30左右。疲惫,困乏,饥饿全部袭来。家里人问我能适应不?干得动吗?危险吗?我强作欢笑,不断点头,表示一点压力都没有。别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其实只有我知道,这看似高工资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危险。

洗漱完,一口气吃了两碗面条。从来没有觉得家里的饭菜这般可口,以前觉得难以下咽,以前还想着养养生,减减肥,现在这些想法,统统的不存在,就是要吃饱喝足。

吃完晚饭,和孩子玩游戏,陪她画画,看故事书。看着看着眼睛开始迷糊了,看来今晚要提前去见周公了。

第二天,早早赶到工地,其实这只是我认为的早。我到现场一看,其他人已经开始干活了。我迅速融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队伍中去。

今天上半天是铺平板,下半天是包柱。包柱就是用模板把钢筋柱子外面包起来,形成一个密闭的箱体空间,为浇灌水泥做好准备。这个工序说难并不难,就是测量好尺寸,然后找到相应尺寸的模板,用钉子将其固定起来。

建筑木工在施工现场,一般有两个原则:一,优先使用现有原材料,比如去拆掉之前同样位置的木料(比如修建负二层时去拆已经建好的负三层相应位置的材料);二,没有现现成原材料或者现成材料已经用完时,重新去电锯上裁出新材料。

图片

新人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去找现成的材料,老木工则直接去电锯上开出新材料。我就是前者,傻乎乎的跑过去找用过的材料。地下室那叫一个阴森,黑暗啊,几乎没有一丝阳光。我只能播放着音乐,给自己壮胆,开着手电筒去找材料。

前方一根钢管挡住了我的路,我习惯性的用脚去踢了一脚。天呢,这一脚带来的疼痛简直让我怀疑人生。你以为那只是简单的一根钢管?错了,那根钢管的另一头在其他挂件上固定着,无论一个人用多大的力气去踢它,都无济于事。

这一脚下去,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学基本原理。我唯一庆幸的是这次是我的左脚去踢的,左脚本来就力量小,受伤也轻,如果换了右脚那伤害将更严重。

这下好了,左右脚前后受伤。一明一暗,也算他们两难兄难弟,打了个平手。

今天,又学了一课,那就是工地的钢管不是你想踢就能踢的。

图片

五 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现在已经过了前三天的痛苦期,到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已经感觉不到累了。干活也游刃有余,各种工序和意义基本明确,只是干活的速度比较慢,有的活还是干地很粗糙,甚至需要别人来给我善后。

这一点,我自己也是很难接受的,但是毕竟功力有限,道行太浅。虽然是个菜鸟,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天性使然,没有办法。

我在午休时间和牛大哥探讨过技术问题,在我迅速复述完我理解的木工基本程序后,他对我的领悟能力提出了表扬,但对于我随后说的关于简化部分建筑木工施工程序,他并不认同。

他说现在的施工程序基本做到了全国全行业规范统一,换句话说能省的步骤都省了,剩下的就是必要必须程序,一步都不能省,也不敢省。

只是在部分施工顺序上有先后之分而已,当然,他也承认不同地区部分施工方法有区别。

比如,有的地方是先夹梁后顶梁,有的地方施工顺序却是先顶梁后夹梁,由于这些都是发生在浇灌水泥之前,所以区别不是很大。

图片

再比如,陕西的木工施工方法和四川的施工方法也有区别,就拿夹梁来说,陕西大部分流行一根梁从头夹到尾。而四川则流行按照方格来夹梁,主梁小梁一起夹。所以,老师傅不用问,只看一眼施工方法就知道,这套技术是哪里的。

牛大哥说不管用那种顺序方法,最后的目的和效果都是一样的。他建议我把不同的方法都学会,所谓艺多不压身。牛大哥对于我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大加赞赏,我自己知道这里面有溢美之词,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爱思考的习惯。

现在我和搭档搭配干活的默契越来越好了。准备材料——上架——开工,一套动作下来,很娴熟,行云流水,很是丝滑,现在的效率比刚来时大有提升。

工友们看待我的眼神也有了变化,由异类到同行,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图片

六 话多嘴长 工地大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建筑工地也不例外。我们这支队伍,是建筑木工“突击队”,用行话叫“打突击”,主要就是承接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那些赶工期的活或者不太好承保给别人的活,比如车库,地下室,墙体,不规则的商业楼等。这些活一般都会承包给打突击的工程队,比如我们。

有人好奇,会问,怎么就没有正规施工队吗?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你,没有。很大程度上讲,我们国家没有专业的建筑工人。我们的很多建筑都是层层转包,最后具体干活的任务落在了农民工手里。

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下,我们干活的压力有多大。首先,领导众多,承包方的,甲方的,项目方的,监理方的,大小包工头的人等等,各个层次的领导都可以领导指挥我们,都可以监督我们。

稍有不慎,就会遇到前来指导工作,监督进度的领导。他们也穿和我们一样的衣服,只是没有那么旧那么脏。在这里,最忌讳的就是话多嘴长,和谁都想套近乎,和谁都想搞好关系。

除了帽子的颜色有时候有区别外,你根本不知道,对面走来的人是某一方的监督领导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农民工。这些干活的工人里面有来之不同的团队和承包方,木工的,水泥工的,钢筋工的,电焊工的,大中小团队负责人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大小工有别,所处的位置不同,工资待遇都不同。

之前有一个老大爷,估计有五,六十岁的样子,干活麻利。但是第二天就没有看到他了,具体原因,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休息时间嘴巴长和别人聊天,询问别人工资情况,结果把一些本不该他知道的事情知道了,后果就是当天下班走人,第二天不用再来了。

每个人,至少每个小领导,包工头都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和利益分配范围,任何人超越自己的范围,都会受到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惩罚。这就是游戏规则,简单,实用,但严厉。

我去之前,大哥就交代过,不要和任何人谈论工资。所有注意事项都铭记在心,宁愿嘴巴闲的发慌,发臭,也不能当长舌头,乱说乱问。

图片

七 无处不在的监控 无处安放的身心

上面我说过,来之各个方面的领导和监工非常多。有的看着就像是领导,不是建筑农民工,有的却和我们一样的穿着,不好分辨,估计是潜伏人员。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休息一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牛大哥说,在这里干活不要以为很轻松,其实压力很大,因为无时无刻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更可气的是有时候你还没有发现那些监控人员,而自己的一些行为已经被拍照,一旦确认照片上的事情属实,就要接受罚款。

在这里干活除了忌讳嘴巴长之外,还忌讳在上班时间坐下来休息,看手机,多人聚众聊天等等。后来大家总结出来正确休息的途径和姿势:喝水,抽烟,上厕所。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同这样的休息方式。水杯和干活的地方一般都有距离,这样一来一回就是休息。

抽烟,一般都会给临近的人发一根烟,这样一来一回,聊几句天,也算正常。最搞笑的是上厕所,基本每个人去一次都是一刻钟左右。大家都是打突击的,也就是说只要干够上班规定时间,就可以安心下班,根本不用担心是不是把某项工作彻底干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了小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工地某个角落里解决的,去一次厕所是在没有必要。

可以说打突击就是戴着脚镣跳舞,我们都是舞者,尴尬的舞者。我们是简单的机械的初级工人,我们也是矛盾的一群人。我们既想多干几天,多拿几天工资,我们又要多干活,证明我们的价值。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监控下工作,又无时无刻都想偷懒休息。大家都会把闹钟定在下班前五分钟,就算这样,还是会不时的去偷偷得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既想多干活,又希望时间走快一些,尽快下班。我们每天咒骂那些监工几百遍,我们又感谢大包工头把活承保给我们。我们真是一群矛盾的人。

图片

八 开着汽车当农民工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说农民工是一群特殊的人群,这话没有毛病。农忙的时候他们是农民,闲暇之余他们是产业工人,于是乎,大家给了他们一个不伦不类的,又十分响亮的名字“农民工”。

但是如果还是认为,他们都是一些贫穷落后的土老帽,那就错了。现在的农民工队伍,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几十天了,我们的队伍最多的时候,有7,8十人,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开着小汽车来建筑工地干活的,可以称呼他们为临时农民工。

这时候,车就是他们的重要工具,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更衣间,更像是魔术空间。他们在这里换上破旧的工装,然后上班干活,下班后又在车上换上新潮衣服,变身回家。

我遇到好几位,都是这样的。老杨和媳妇是四川巴中的,他们开着自家的凯美瑞来工地打突击,每个月就干十几天。他们来得时候,车上还可以搭载3个人,每个人只需要支付10元拼车钱即可。据说他们在经营着其他生意,休息时间就来客串几天农民工。之前也干过木工,所有工序都会。

大宋和媳妇是一对好搭档,他们也是四川广元人。他们开着五菱宏光,专门拉人。每个月光是车费就把油费,饭钱挣回来了。坐车的人比较固定,一来二去都变成了熟人。都说工地上没有男女之分,活都一样,还真是这样的。大宋的媳妇比一般男人厉害,干活利索,速度快,反正我的水平比不上她。

“黑眼镜”也是开车来得,这是我们对一个突击队员的称呼,代号吧。虽然不文雅,但很有特点,他也不介意。“黑眼镜”是90后,以前是白领,现在是个宅男,他一般只来工地干10天,然后宅着,干他自己的事情,具体宅着干啥,不知道。见谁都是带着微笑,干活不快不慢,但挑不出毛病。

这些都是现在建筑工地的新变化。牛大哥说,从上班自由度和平均工资来说,农民工打突击应该算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想去就去,不去就休息,没有人强求。另外,工作时间比较短,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没日没夜的干活,这和那些上班族加班族不一样。到点就走,谁也管不了你,要加班,老板还得管饭,加班费另算。

如果说以前的农民工还具有农民性质,呈现出单一性,那么现在的农民工成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这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生活的重压之下,人们已经忽视了身份,更重视那份能拿到手的收入。

我是谁不重要,我能得到什么很重要。

图片

九 感情纠纷 时常发生

红尘间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有男人有女人就会有感情纠纷,建筑工地也概莫能外。大飞是个80后男木工,技术好,人缘好,形象也比较好,和那些满脸横肉,大腹便便,衣着邋遢的农民工形象大不一样。

大哥和牛大哥都不止一次的说过,大飞是团队的技术骨干。没有他干不了的活,解决不好的问题。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也是一身毛病。主要是在生活作风,男女关系上处理的很糟糕,甚至可以说一塌糊涂。

大飞是陕西人,已经成家,家里面有两个孩子,媳妇在家里照顾老小。出门在外,难免孤独寂寞。大飞很快和一个网友聊上了,一个月左右,两个人就见面了,还是女方从泉州飞过来见他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的热火朝天,难舍难分,欲罢不能。

家里的媳妇毫无知觉,后来还是收到小道消息,才放下孩子从老家来到工地。说是给大飞帮忙搭档,其实就是为了守着大飞,免得让他胡来。

女人有时心思很简单,以为天天跟着男人就能解决问题。大飞不但没有和那个网友断了联系,还愈演愈烈,感情升温。甚至晚上下班直接去机场飞到泉州和网络恋人团聚。

大飞的事情闹的整个队伍不安宁。大哥和牛指导再三商量,最后劝退了大飞。一个队伍可以缺少一个技术骨干,或者说技术骨干可以培养,但是生活作风不能乱。这一点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团队的团结和整体风气。

欲望是本能,克制欲望是本事。

图片

有一天下班路上,大飞的老乡说,现在大飞闹着和媳妇离婚呢。对方是泉州的一个富婆,愿意支付给大飞媳妇20万赔偿金,孩子抚养费另算,只要她同意在离婚书先上签字。至今为止,大飞的媳妇都没有同意离婚,说是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

农民工的感情问题,从农民工这个群体诞生之初就存在。一方留守在家,一方奔波在外,临时夫妻,露水情缘,情感消费这些现象不同程度真实存在,无可否认。

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吗?答案是,没有。这一点是所有动物的本性,农民工也是正常人,除了那些具有强大定力忍受的人群以外,大部分人都是蠢蠢欲动而又无可奈何。

建筑工地走了一个大飞,还有很多男女大飞。

图片

十 工程完工 领钱收尾

这次的突击工作马上进入尾声,三层地下室和部分商铺,就这样在我们三支不同的突击队伍的通力合作下迅速完工。

最后两天的活是打围墙,就是把车库的那一片墙全部打上固定材料,然后等待最后浇灌水泥。打围墙这个活和其他的不太一样,需要工人在里面和外面配着着干。需要把固定位置的螺杆伸到墙里面,然后里面和外面的人同时上紧螺丝。

围墙比较厚,里面和外面的人是互相听不到说话声的,这就需要两人事前约好沟通信号,比如用锤子敲打某一个位置,然后两个人一起先上后下或者先下后上合作完成某一道工序。

有些搭档配合默契,一会工夫就完成一道工序。有些搭档配合不默契,一个在里面喊,一个在外面骂,干一天活,身体不累,嗓子累,下班后全部变成了烟熏嗓,远远的听着像鸭子骂街。

我和搭档最后一天的活是巡视。主要是巡视围墙墙根位置有没有大的漏洞,会不会存在跑灰(就是水泥大量流出的情况)的可能。这个活一般人是得不到的,这里面当然是大哥对我的照顾。

其他人现在都去干其他活了,据说那些活并不轻松,因为要结束整个工作了,老板会把最不好干的活交给我们,必须做到人尽其用,榨干最后一点价值。

围墙是三个团队完成的,不同的团队干活风格不一样。现在让我们按照统一标准去验收查看,还是有些挑战性的。打着手电筒,逐个往过去看。有问题的地方全部标注着,然后叫人来修补。

当天15::00墙体开始浇灌水泥,一切正常,没有发生预料中的跑灰事件。大概16:30,上面通知收工,收拾下班。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满血复活,冲出工地,返回地面。当太阳光重新晒在我们身上的那一刻,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如释重负。

22天的农民工生活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本以为它很遥远,都是别人的故事,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加入到这个队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拼搏奋斗。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睡午觉,一起干活,一起咒骂那些监工,又一起离开这个工地。

图片

22天,拿到手的工资是7500元。这钱真的沉甸甸的,舍不得花。我给大哥买了一包中华烟(现在还没有送给他)以示感谢,我给女儿买了一套玩具,陪家人外出吃了一顿饭,剩下的钱把这两年的物业费和暖气费都交了。

这个冬天因为一句承诺变的不一样,以前只是风轻云淡的,自以为是的了解着农民工。今天已经不一样了,我自己去当了近一个月的农民工,我本身就是农民工,这和之前的体会理解完全不同。

有人通过当农民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财富,盖房买车,改善生活。也有人通过当农民工取得原始积累,从此做上小生意,越做越大,改变命运。也有人生意事业失败,重新投入到农民工这个群体的怀抱,储存血液,等待复活。

这个群体极具有包容性,你来,它热烈欢迎,微笑寒暄。你走,他面带笑容,友好送行。从来不歧视任何人,也不偏爱任何人,这就是这个群体的特点和他的巨大能量以及广阔胸怀。

农民工这个群体说不好会存在多久,或许产业升级,农村振兴就不存在了。又或许农民工群体会伴随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存在下去。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可否认农民工过去现在都是为社会进步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群。这一点,毋庸置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