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一字不肯放松与未晓处且放过

 一中大语文 2023-09-17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陆九渊《象山集·卷三十五》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咬文嚼字》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陆九渊的语录,意思是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某个时候想起来豁然开朗。看到这句,我们不难想起来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也就是说读书会意即可,不用求甚解。而第二则材料中,朱光潜却认为读书要严谨。严谨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可见,此处是一对矛盾的说法,怎么读书?是咬文嚼字还是会意即可?是揪住不放还是适当放过?需要辩证地去看。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咬文嚼字,什么时候会意即可。在追求细节把握和重点概念的时候,我们咬文嚼字。在追求整体全面的理解时,我们会意即可。

对此,在行文时,可先引用陆九渊和朱光潜的话,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写咬文嚼字的概念,适用的阅读场景为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或法律文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后,写会意即可的概念,适用的阅读场景是报纸,杂志和小说,需保持阅读的流畅和轻松。接着进行辩证的分析,对正在读书求学的我们,就像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有的题目需要我们咬文嚼字地深刻分析,有的题目需要我们总结全文,把握中心,会意即可。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定,合理的安排两种不同的方式。总而言之,咬文嚼字和意即可都是读书的有效方法,它们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全面理解和有效阅读的目标。两者都是我们读书的重要工具。

【参考立意】

1.读书之法在于咀嚼、品味;

2.观其大略,开阔视野。

3.辩证看待“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佳作展示】


该咬则咬,当略就略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铢必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陆九渊却提出了相反的见解,说读书“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就如陶渊明“不求甚解”,像诸葛亮“观其大略”。

两位大师的见解,到底谁的见解是正确的呢?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失偏颇。读书时是“咬文嚼字”还是“不必太滞”,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的。

阅读根据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钻研学问的阅读和增长见识的阅读以及消闲解闷的阅读这三大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钻研学问,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不仅要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文句的言内之意,而且要了解文句的言外之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写出鉴赏文章、做出学问来。从这个目的出发,该咬文嚼字时还得咬文嚼字。否则就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即使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人参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营养。

如果你是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来阅读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仔细推敲,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标题就足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捧起一本书,对其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揣摩上老半天,那么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样你一年的阅读量肯定少得可怜,吸收到的知识自然十分有限。

如果你是出于消闲解闷的目的来进行阅读的,那么只要能从阅读中得到心情的放松,就算达到目的了。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品着香茗。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过去不读它。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阅读中体会到休闲与乐趣。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一捧起书本就进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还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休闲,还能从阅读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吗?

如今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阅读时是“咬文嚼字”还是“不必太滞”,更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