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804|少校

 运河儿女 2023-09-17 发布于江苏

@图片来自网络,与正文无关
直击804
1977年9月18日的午夜和19日的凌晨,
注定是当年我们宝应县中学高二(1)班和高二(2)班两班同学终身难忘的日子。

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为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号召,学校教学全面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工”、“学农”、“学军”,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那时的我们,除了“学工”、“学军”外,每学年还都要学一次农:
到广阔天地中去实地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熟悉农作物,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时间一般为一周。
由于宝中学校有自办农场,因而,每年学农,我们不是像兄弟学校的同学去附近的生产队,而是分期分批地前往距离城区10多公里外,位于京杭大运河西侧,与省道老淮江公路事故多发地段——槐楼湾隔河相望的学校农场。

1979年9月18日这天,依照学校的安排,秋学期刚开学不久的我所在的高二(1)班同高二(2)班一起先行开始了“学农”活动。
这天一大早,东方才露鱼肚白,我们两班师生就已身背被服,臂挎书包,手提内装生活日用品的网兜,在红旗的引领下,徒步、高歌行进在前往宝中农场的路上。
宝中农场不算大,内有一条宽约5米左右,东至运河大堤,西通宝应湖的泥土路。
紧邻路的两边,各有一排宿舍,路南是食堂和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在路北。
清晨出发,中午到达,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便在农场工人的带领下,开心地来到田间、地头,分班、分组,干起了农活:
施肥的施肥、除草的除草、摘豆的摘豆、挖红薯的挖红薯、掰玉米的掰玉米……
在打谷场电线杆高音喇叭歌声的伴奏下,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夕阳西下,百鸟归巢。
可能是当时的我们正年轻,也可能是城里孩子对农事新奇,反正上午赶路,下午劳动了大半天的我们一点都没觉得累,乃至歇灯号响后好久了,大家仍无睡意,住我上铺的Z姓同学索性吹起了自带的笛子。
也许是因为刚学的,笛子吹出来的曲子始终是“1、2、3,2、3、1”一个调,且声音特别地刺耳,叫人听得心烦。
紧挨Z同学隔壁铺的J同学大概是实在受不了,一个鲤鱼打挺,一把夺下Z同学正吹着的笛子,怒吼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让你别吹,别吹,可你还吹,耳朵都给你吹聋了”。
拌嘴、争吵、几近动手,同学们劝解无效。
幸亏班主任老师及时赶到,批评教育,责令握手言好。
等一切平定,时针已过午夜12点。

印象中,我好像刚刚入梦,突然被一阵“抓鬼呀,抓鬼呀!”的尖叫声给吓醒了。
待定神一听,原来尖叫声是从前面女生宿舍发出的。
这时其他同学也醒了,人多胆大,我们迅速下床,争先恐后地冲出房门,穿过泥土路,来到女生宿舍门外,只听女生宿舍里一片哭声。
敲门,问情况,得知:
刚才二班有位女同学起解,无意中发现窗外有个黑影一闪,她当即吓得大叫起来。
听到叫声,床铺紧挨门口,平时素有“赛小伙”之称的校女子篮球队的F同学旋即起身,拿起手电,猛地拉开房门,只见前面不远处有个黑影正沿着田埂小道逛奔,还没等她“站住”两字喊出口,黑影已完全消失在浓浓的夜幕中。
听了她俩的讲述,班长立即组织大家分头追踪寻找,结果忙活了半宿也没逮着。
事后分析,此“鬼”可能是图谋不轨的农场员工,亦或是附近的村民。
为安全起见,班主任老师当场决定,组建夜巡队,队员由两个班级的班委会成员组成。
待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凌晨2点多了。回房,上铺,续梦。
“不好啦,大家快起床,有情况!”不知过了多久,夜巡的同学进门叫醒了已经熟睡了的大家。
“又有情况?”
“是的!跟我来”
睡眼惺忪的我们赶快起身,随之奔出门外。
“你们看!”

@图片来自网络,与正文无关
顺着值巡同学手指的方向,大家定睛一瞧,只见距离我们宿舍200米开外的运河堤上空红光一片,并隐约伴有呼救声。
这时,有同学说:“可能是朝霞吧?”
旋即有同学否定道:“才凌晨4点多,哪来的朝霞?况且还有呼救声,不会是失火了吧?!”
听到这里,我们赶紧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运河堤奔去。
上了运河堤,这才发现,原来是停泊在离岸十几米远河中的轮船发生了火灾。
事后得知,这是一艘从镇江开往淮阴的客轮,船号804,航行至宝应境内时,因大雾临时锚泊在素有“鬼门关”之称的槐楼湾附近的河面上,船上一女乘客擅自携带了可燃性极强的危险品,加之保管不当而引发了此场火灾。
由于火灾现场太过惨烈,详细情节,我不想描述,也不愿描述,更不敢描述。
反正轮船从开始时火势不大,到后来整船被大火吞没,也就是眨眼之间。
我想说的是,当时,从惊呆中清醒过来的我们——宝应县中学高二(1)、高二(2)班的全体师生曾毫不犹豫地立刻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了救援:
我们吃力地抬来木板、树棍,合力抛入河中,给落水者抓浮,肩并肩,手牵手,你拽我拖,协力拉落水者上岸。
我们搀老人、扶伤者,带他们迅速撤离危险地带,用随队卫生箱里的药棉帮烧伤者清创伤口。
我们拿出自己的衣服让落水者更换,献出自己的被褥给落水者取暖。
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日用品提供给遇险者使用,将自己的当日早餐转予遇险者果腹。
……
直到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当日傍晚,接上级通知此段河水近期不能饮用,我们才全部撤离返校。

尘封的记忆,有的时常想起,有的不敢、不愿、也不想回忆。
46年前的这次“学农”,是我们在校期间,历次“学农”时间最短的一次(前后仅有半天时间),它们留给我们的记忆刻骨铭心。
生命苦短,安全第一。
愿804失事客轮的幸存者安康!望此次事故遇难者的在天之灵安息!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