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临终前为何自称皇后?女儿和孙女都没看懂,最终自作自受

 戏秦皇汉武 2023-09-17 发布于山东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于武则天的称呼,不是皇帝,而是皇后

究其原因,则是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遗诏中竟然自己去掉了帝号。

史书记载:“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感令复业。”

遥想曾经改李唐为武周的岁月,我们不禁要疑虑:难道,是在这半生波诡云谲的斗争当中,在最后的时刻,武则天却后悔了不成?

然而,把这段历史继续往下看,我们便明白,武则天此举,既是保护,也是警告。

只是她最想保护的两个人,却终究没能看懂这道遗诏背后的深意,依旧野心勃勃,玩弄权术,最终死在同一个男人手下

帝王生涯:一生都在为保全地位而努力

无论历史功过如何评说,对于武则天个人而言,或者对于古代女性而言,一个女人能够坐上皇位,而没有导致这个国家立刻分崩离析,已经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次的成就

作为一名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时代里,武则天所受到的阻力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历史上只说武则天把自己的儿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好像女皇有多么喜欢玩弄权术一样——如果能顺利掌权,谁乐意去反反复复做这些无用功?

好在武则天不仅有能力,还有耐心。历史上李显和李旦反复被废,一开始只知道退缩,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为母亲只是把自己当成掌权的绊脚石。直到朝臣上表请武则天称帝了,才反应过来,原来她要的不是权倾一时,而是彻彻底底把这个国家纳入自己的囊中。

历史上,无论是西汉的吕后,还是辽国的萧绰,都不能与武则天相比。男人篡位登基尚且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何况一个女人。

武则天以权谋见长,大半的缘由也都是为了压制朝廷内外反对的声音。她既不姓李,又是个女人,如何能得到朝臣的认可?

只有铁血的手腕。

历史上,武则天的很多作为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位置,但也间接地为大唐国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重用寒门,打压关陇集团,提拔大量贤臣能臣,一句“政启开元宏治贞观”,确实没有说错。

临终遗诏,自去皇帝名号

武则天有多难,看她晚年有多么心灰意冷就知道了。

“神龙政变”发生时,武则天已经病得很重了,李显的太子之位也坐得很稳,绝无可能再发生什么意外。事实上,此时距离武则天去世,已经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面对这样一个垂垂老矣的女皇,朝臣们还是动手了。

这一举动,绝非为了什么实质上的利益,而纯粹只是用一场政变来否认武后政权的合法性——看啊,李显的皇位不是从武周手上接过来的,是强逼武则天禅位,自己从她手上抢过来的!

任是谁,经过这一番算计,心也该凉得透透的了。

退位之后,武则天也不再梳妆打扮,真正显露出了憔悴的面容。

这一年她已经八十二岁,一生大风大浪都走过了,却在自己那个软弱无能的儿子身上,体会到了生平最深的挫败感。

没有人认可她,没有人觉得她应该当皇帝,包括她的亲生儿子。

就算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废物皇子,在世人的眼里,也比一个精明强干的异姓女皇要强得多。

那一刻,她才真的老了。

在遗诏中,她主动要求省去自己的帝号,只以“皇后”来称呼自己,实际上也是否认了自己的武周。武则天没有后悔,只是发觉,这一切并不值得

她用几十年,换来了一场空。

而在她之后,还有更多的女子被她点燃了野心,包括一直陪在她身边的上官婉儿,包括她最疼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包括她的孙女,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

她应该怎么告诉这些女人,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公元705年11月26日,武则天病逝。

而这位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女皇一生的境遇,和最后的遗诏,也没能挽回太平和安乐一去不回的心。

五年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被杀。

八年后,太平公主被杀。

而一手决定这两个女人结局的李隆基,带着大唐国祚,走向了最顶端的盛世,也走向了“安史之乱”的前奏。

袅袅读历史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历史课本上只会告诉你,武则天夺位的经过,退位的经过,干巴巴的一串生平事迹给你列出来,活像是产品说明书,读来索然无味。

史书之上,最动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一笔带过的细节。

恰恰比如司马光的一句“皇后”,令人立刻生出疑窦,再去细细探查,方知只言片语之下,武则天那颗千疮百孔的心。

当然,历史是有多种解读的,读史书的人秉承的心不一样,读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虚构出来的角色尚且如此,更何况真实历史上更为复杂,更为立体的人物呢。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而袅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那些看似呆板的叙述中,把他们的灵魂给“揪”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