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MRI表现

 素问镜听 2023-09-17


定义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严重急、慢性肝功能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为基本特征。


诊断要点


肝性脑病可以分为显性肝性脑病和轻微肝性脑病。

1.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OHE)

(1)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分流。

(2)有肝性脑病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等。

(3)有嗜睡、精神错乱、行为失常、肌张力障碍、昏迷等临床表现。

(4)血氨升高。

(5)头部MRI显示双侧苍白球区短T1信号,伴脑沟增宽(图-1)。

图片图-1  肝性脑病MRI   头部MRI显示:双侧苍白球区短T1信号。

(6)排除其他神经精神异常疾病,如其他原因的脑病、神经系统脑疾病和精神疾病。

2.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

符合“(1)、(2)”的同时,满足“(3)~(6)”诊断标准的任意一项或以上,即可确诊轻微肝性脑病。

(1)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分流。

(2)传统神经心理学测试指标中至少2项异常(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B,数字符号试验,轨迹描绘试验和系列打点试验)。

(3)新型神经心理学测试(动物命名测试、姿势控制及稳定性测试、多感官整合测试)指标中至少1项异常。

(4)临界闪烁频率检测异常(引起闪光融合感觉的最小刺激频率,可反映大脑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其灵敏度适中,特异度较高)。

(5)脑电图、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异常。

(6)MRI异常,即基底节-丘脑-皮层回路受损(图-2)。

图片

图片

图-2肝性脑病fMRI  MRI显示:轻微肝性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的皮层网络通路存在显著差异。


监测与治疗


肝性脑病治疗重点在于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去除诱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过度利尿所致的电解质紊乱。减少氨的生成与吸收。通过人工肝模式,清除部分炎症因子、血氨和胆红素等。有条件情况下,行肝移植术。

1.常规血氨监管 

检测血氨时,应在室温下采静脉血,随即低温送检,30分钟内完成测定;或离心后4℃冷藏,2小时内完成测定(以防假阳性结果),每24小时检测一次。常用降血氨药物包括:乳果糖(15~30ml,2~3次/d,口服)、拉克替醇[0.6g/(kg.d),分3次餐时服用]、L-鸟氨酸-L-门冬氨酸(10~40g/d,静脉滴注)、α晶型利福昔明(800~1200mg/d,分3~4次口服)等。空腹静脉血氨管控目标为18~72μmol/L。

2.常规肝功能监管  

每3~4日检测一次。常用改善肝功能的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等。肝功能各项指标需控制在正常范围。

3.常规营养摄入监管  

昏迷患者经管饲喂养;应用间接能量检测仪(代谢车)测算能量摄入总量,每日摄人能量目标为35~40kcal/kg(1kcal=4.184kJ);每日摄入蛋白质目标为1.2~1.5g/kg(维持氮平衡),肥胖或超重患者每日摄入蛋白2g/kg,复发性/持久性肝性脑病患者每日摄入植物蛋白30~40g。

4.常规脑功能监管  

肝性脑病患者EEG表现为节律变慢,最先出现在双侧前额及顶部,之后逐渐向后移动。给予对因及对症治疗后可改善。


预后评估


中国肝硬化患者中肝性脑病发生率10%~50%,1年生存率<50%,3年生存率<25%。

参考资料 :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文献参考

编辑 | Arzt

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