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多地已发现隐翅虫,将其当蚊子拍死,其毒素依然会让人有毁容般感受

 六维自然 2023-09-17 发布于广东

在六月份,南方地区的网友遭遇了隐翅虫侵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隐翅虫的热点话题,包括“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隐翅虫飞到身上千万别拍打”等,这些话题充分说明了隐翅虫的伤害性不容小觑。而到了九月份,北方地区的网友也开始受到隐翅虫的威胁,出现了“隐翅虫的毒液堪比硫酸”、“隐翅虫会腐蚀灼伤皮肤”等说法,表明隐翅虫在北方地区同样具有危害性。

近日在河南多地都出现了一种昆虫——隐翅虫,这是因为有多位河南网友在网络上发帖称,自己被一种名为隐翅虫的昆虫叮咬后,面部、手臂等部位的皮肤出现了片状水肿性红斑,这些红斑难以消除。让“河南多地已发现隐翅虫”迅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

隐翅虫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其体色呈现黄黑相间,外形与大蚂蚁相似,但多了一对翅膀,使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易飞入人类居所并落在人体上。若直接拍打,隐翅虫的毒素会腐蚀在人类的皮肤上,导致隐翅虫皮炎的出现

每年夏末秋初,隐翅虫皮炎的发病几率显著升高,这是因为每年的6月至9月,隐翅虫活跃的季节,也是隐翅虫皮炎发病率最高的阶段。据统计,夏季是隐翅虫皮炎的高发期,这种病症在皮肤科疾病中占据了约9.3%的比例

  • 隐翅虫为什么拍不得

隐翅虫为什么被称为“飞行的硫酸”?是因为其毒液的酸性极强,pH值范围在1到2之间。这种毒液不仅存在于隐翅虫的主动分泌器官中,而且在其虫体各段中都有分布;即使隐翅虫被拍死,其尸体仍然会释放出毒素,导致人们中毒,引发隐翅虫皮炎等症状。

隐翅虫皮炎是由隐翅虫引发的人类皮肤疾病,这是因为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类似于强烈毒汁的物质,当其叮咬或腐蚀人类皮肤时,会引起皮肤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导致头晕、头疼等不良症状。

隐翅虫具有独特的毒性特征,与其他有毒生物不同,它并不需要被咬才会引起中毒。隐翅虫的体液本身就是一种毒液,其毒性并不会因为其死亡而消失。如果将这种虫子拍死在裸露的皮肤表面,就会导致其强酸性毒素直接接触皮肤,从而引发类似于硫酸灼伤的疼痛和损伤。因此,切勿尝试直接用手拍打隐翅虫,以免被其体液毒液所污染。

此外,人体的其他皮肤也无法完全避免与隐翅虫的体液接触,特别是在眼睛附近。如果拍死隐翅虫并让其体液进入眼睛,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眼部炎症,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隐翅虫,避免与其发生直接接触,尤其是对于眼睛等敏感部位的防护。

  • 怎样应对隐翅虫

隐翅虫具有强酸性的毒素,其叮咬或毒液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因此,避免其毒液与皮肤直接接触是预防伤害的关键。当发现隐翅虫停落在皮肤上时,切勿用力拍打,以免引发毒素分泌。应采取轻轻拨开或吹走的方式处理。

如果不慎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要避免用受污染的手触碰其他部位,以防止毒素扩散。对于接触毒液的部位,应及时使用肥皂等碱性水进行清洗,以中和毒素并减轻炎症。

尽管隐翅虫毒素不会致命,但对于过敏反应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被隐翅虫伤害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痊愈,大多可在10天可自愈,也可能在3~4周更长时间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大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