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三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2023-09-17 | 阅:  转:  |  分享 
  
第 十 三 章血液的生物化学Hemal Biochemistry 血液的概念: 血液是
由液态的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在心血管内流动的结缔组织。血 液 概 况血液血浆 (55~60﹪)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40 ~ 45﹪) 红细胞压积:0.40 ~ 0.45血液占体重的8﹪,比重1.050~1.060, PH=7.3
5 ~7.45。 血浆:离体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后,浅黄色的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血液离体
后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
全血:抗凝血血液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水 分:77~81%可溶性固体少量气体( O2、CO2等)有机物无机盐蛋白质非蛋白质
含N物糖类脂类酶、激素等蛋白质血浆蛋白(60~75g/L)Hb女性:110 ~150g/L男性;120 ~ 160g/L非蛋白质含
氮物:尿素、尿酸、肌酸、胆红素、NH3等。非蛋白质含氮物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质氮(NPN)。正常值:20~40mg﹪,其中尿素氮(
BUN):8~20mg﹪,BUN约占NPN总量的 1/3~1/2。临床上测定NPN和BUN的意义主要是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第 一
节 血 浆 蛋 白Plasma Protein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总浓度:60~75g/L 血浆蛋白是
指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主要的固体成分。 血浆蛋白的种类很多,现已知的血浆蛋白达200多种,血浆中其含量差异很大。
(2)CAM电泳(一)血浆蛋白的分类?2球蛋白清 蛋 白?1球蛋白 ? 球蛋白 ? 球蛋白 (1)盐析法清蛋白( A)38~48g
/L球蛋白( G)15 ~30g/LA/G比值: 1.5 ~ 2.5 / 11.按分离方法分类:B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
-球蛋白g-球蛋白62%~71%3%~4%6%~10%7%~11%9%~18%2.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
合成。 2. 除清蛋白外,均为糖蛋白。 3.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 。 4. 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的半衰期。 5. 急性时相蛋
白质(APP)。 (二)血浆蛋白的性质 ㈠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㈡ 维持血浆正常的pH㈢ 运输作用二、血浆蛋白的功能㈣
免疫作用㈤ 催化作用㈦ 营养作用㈥ 凝血、抗凝血和炎症反应第二节 血液凝固 血管内皮损伤,血液与伤口接触或离
体血液与器皿等接触,使血液发生一系列瀑布式的酶促连锁反应,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 它能使小的出
血很快止住,是循环系统一种自我保护能力。 概 念: 一、凝血因子与抗凝血成分 ㈠ 凝血因子:
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目前已发现有14种,即凝血因子Ⅰ、Ⅱ、Ⅲ …XIII。 因子Ⅵ为Ⅴ的活性型,
故无因子Ⅵ。在其名字的右下角加“a”表示活性型,如Ⅱ的活性型为Ⅱa。 前激肽释放酶(PK)和高分子量激肽原(HM
WK)尚未用罗马数字来命名。
凝血因子的特点: ⑴ 除因子Ⅲ(组织因子TF)产生并存在于组织外,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大部分由肝脏合成
。 (2)除因子Ⅳ为 Ca2+外,其余均是蛋白质,其中因子Ⅲ为脂蛋白,其余皆为糖蛋白。 (3)因子Ⅰ(纤维蛋白原)
为底物,Ⅲ、Ⅳ、Ⅴ、 Ⅷ和高分子量激肽原为辅因子,其余为酶原,辅因子加速酶原转变为酶。 ⑷ 因子Ⅱ、Ⅶ、Ⅸ、Ⅹ依赖维生素K。
肝功能严重受损和维生素K缺乏出现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甲:F Ⅷ缺乏血友病乙:F Ⅸ缺乏血友病丙:F Ⅺ缺乏血友病是如何发生的?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种凝血因子生成障碍或功能障碍所致。 生理状态
下也有可能发生血管内凝血,为保证血流通畅,体内除了纤溶系统外,还有三种抗凝血成分:抗凝成分抗凝血酶-Ⅲ( AT- Ⅲ )蛋白C系统
( PC ) ㈡、抗凝血成分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1、抗凝血酶-Ⅲ(AT- Ⅲ) 抗凝血酶-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
生理性抗凝物质,它是一种?2 球蛋白。 由肝脏合成,能持久灭活凝血酶的活性,还能抑制凝血因子Ⅹa、Ⅸa、 Ⅺa、 Ⅻa、激
肽释放酶的活性而达到抗凝作用。2、蛋白C糸统蛋白C糸统蛋白C(PC)蛋白S(PS)蛋白C抑制物 ⑴、PC是由肝脏合成的
一种糖蛋白,它依赖维生素K。 凝血酶、Ⅴa胰 蛋 白 酶① PC+Ⅴa、Ⅷa水解物(无活性)Ca+2 、磷脂
② PCa促进纤维蛋白溶解。PCa ⑶、蛋白C抑制物与PC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灭活PC。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
FP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它直接抑制Ⅹa。 ⑵、PS是肝脏合成的一
种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它是PC的辅因子,加速PC对Va的灭活作用,Va灭活后丧失了与Ⅹa结合的能力,而中断了血凝的级联反应。凝血
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Ⅹ被激活是使凝血酶原激活的关键步骤,激活因子Ⅹ有两条途径。二、两条凝血途径(一)内
源性途径 1、概 念: 血液在血管内膜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心内膜炎等)或在血管外与异物表面接触时诱发的凝血过程。2、内
源性凝血过程:⑴ 接触活化阶段 Ⅻ Ⅻa Ⅺ Ⅺa⑵ 因子Ⅸ激活 Ⅸ Ⅸa⑶ 因子Ⅹ激活 Ⅹ
Ⅹa① 接触活化阶段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PK)ⅫⅫa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ⅪⅪaHMWK② 因子Ⅸ激活Ⅸ
ⅨaⅪaCa2+Ⅸa-Ⅷa复合物Ca2+磷脂ⅧaⅧⅡaCa2+磷脂Ⅱa③ 因子Ⅹ激活Ⅸa-Ⅷa复合物ⅩⅩaVaVⅩa -Ca2+-
Va(凝血酶原激活物)PL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凝块ⅹⅢaⅹⅢⅡaCa2+Ca2+凝血酶凝血酶原(Ⅱ)(Ⅱa)(单体)(多
聚体) (二)外源性途径: 当机体组织受伤而释放组织因子(Ⅲ)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1、概念:2、凝血过程:Ⅶ
Ⅶa-Ⅲ复合物Ⅲ组织损伤ⅩⅩaCa2+ 不论是内源性凝血途径还是外源性凝血途径,一旦形成Ⅹa ,就进入共同的通路。共同通路
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原是由6条多肽链(?A 、?B 、? 各两条)借二硫键连接而成的纤维状蛋白质。
A肽段和B肽段为带负电荷较多的酸性小肽。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分别从?链和?链的N-末端切下A肽段和B肽段,使其负电性减少,有
利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多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和代谢凝血酶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及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的机制 三、血凝块的溶解
(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激活物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片段X片段D片段A,B,C片段Y片段E纤溶酶片段D纤
溶酶这对防止血栓的形成和保证血流通畅有重要意义。四、凝血、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的相互关系:凝血系统抗凝血物(-)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凝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系统(+)(-)纤溶激活物纤溶抑制物表示催化表示抑制第三节 血细胞代谢 红细胞由骨
髓造血干细胞定向演变、发育成熟而来,并伴随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由珠蛋白和血红
素缔结而成,珠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与一个血红素相连。 血红蛋白(Hb)珠蛋白(四个亚基) 血红素(辅基)组成血红蛋白
的亚基: a、b、g、d。 HbF在胎儿和新生儿占90%以上,出生后逐渐减少,两岁后达到成人水平。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
变化晚幼红细胞为“-” 葡萄糖 30g/天1, 3-BPG3-磷酸甘油酸2, 3-BPG2, 3-BPG 磷酸酶 二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3-磷酸甘 油酸激酶 乳酸 2,3-BPG 旁 路15~50% 2,3-BPG是调节Hb02释放
氧的重要因素。一、红细胞糖代谢特点三、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 血红素的合成主要在网织红细胞前 (一)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合
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合成过程:分四个步骤1、d-氨基-g-酮戊酸(ALA)的生成COOHCH2CH2CO~
SCoACH2NH2COOH +CO2HSCoAALA合酶(限速酶)COOHCH2CH2C=OCH2NH2反应部位:线粒体2、胆色
素原的生成反应部位:胞液铅(— )3、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4x 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反应部位:胞液4、 血
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血红素Fe2+铅(— )⑴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
髓和肝脏。⑵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等小分子物质。⑶ 合成的起始与最终在线粒体,中间在胞液。血红素合成的
小结:⑷ 合成的限速酶是ALA合酶。⑸ 铅抑制亚铁螯合酶、 ALA脱水酶的活性。(二)血红素合成的调节琥珀酰CoA甘氨酸ALA血红
素ALA合酶㈠某些固醇类激素高铁血红素㈠㈩㈩1、ALA合酶受血红素反馈抑制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某些固醇类激素(雄性激素)可诱导其生成思考题:1、非蛋白氮 (NPN)与尿素氮(BUN)有何区别?测定NPN或BUN有何临床意义? 2、血浆蛋白的分类和生理功用。3、试述外伤后血液凝固的过程?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机制有何区别? 4、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什么?限速酶是什么?如何调节? 5、红细胞糖代谢有何特点?有何生理意义?6、解释下列概念: 血浆; NPN; 内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急性时相蛋白质。
献花(0)
+1
(本文系白大褂医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