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城学院 孟肇咏//有位学生90岁

 后稷文苑 2023-09-18 发布于山西

2023年

9月17日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农历八月初三  星期日

有位学生90岁

运城学院 孟肇咏

在我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位堪称“特殊”的学生。虽然她在2004年已永远地走了,可是她的形象却总是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这位特殊的学生叫李采芹,是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太太,是运城老年大学“不毕业”的老学生。本来在老年大学,学生比教师年龄大并算不得什么特殊;特殊的是,从1984 年运城老年大学成立,她就是第一班的学生。春去春又回,她的同学一批批地毕了业,可是她仍然坚持在老年大学学习了19 个春秋。
每当我走上讲台,总会看到她把教科书和笔记本都摆好了。一声“起立”,她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又坐下,眼中露出那种特有的对知识渴求的目光。你可以从她那张脸上读出只有孩童刚刚上学才有的好奇心和幸福感。孔夫子不是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吗?从她身上,我找到了这句话最现实的注脚。
有的古诗文,我讲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短的还要求他们背诵下来。这时,课堂上就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而在这有板有眼的“大合唱”中,我总能听到她那“女中音”在“咏唱”着,“咏唱”着……不知为什么,她的声音总能引起我阵阵莫名的激动。
每当我问:“哪位同学愿站起来背诵”时,在不多举起的手当中,我总能发现有她的手高高举过头顶。这绝非自我炫耀,却好像是一名英勇的战士在请战。她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自豪和对自己年龄的挑战。
她的家不在运城市区,而在离城十几公里的安邑镇。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位教私塾的先生。她自小读过“四书”和古文。16岁出嫁,婆婆家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婚后一个月,丈夫就要到北京上高中读大学了。她也想跟着去,可是婆婆不允许,说花钱供媳妇念书,她家没有这规矩。
后来丈夫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成了山西第一批水利专家,在当时的政府任了职。她和婆婆、孩子也到太原安了家。这时她的上学梦又开始了。终于时机来了。有一次,她打听到太原川至医专招生,偷偷地报了名。没想到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婆婆开始不答应,经她再三请求,婆婆提出3个苛刻的条件:1.不给她交学费;2.不给她看孩子;3.不准住校。这些条件她都咬着牙答应了。她请父亲给她交学费,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每天往返很远的路程去上课。这样,她终于走进了医学的大门。
毕业后,她被留校在附属医院工作,有了工资,终于自立了。“七七事变”发生,日寇的铁蹄冲进了华北,医院要转移到西安。她因孩子拖累,只能留在太原。太原沦陷后,她和家人逃到乡下,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日寇投降后,她才回太原市立妇产科医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转到山大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月工资是150公斤小米。精神虽然愉快,但家庭主要重担已经压在她的身上了。因为她的丈夫是留用人员,工资很低,一家上有老下有小,人口多,孩子要上学,收入总是人不敷出,寅吃卯粮。但她无论再怎么困难,也要供孩子们上中学,上大学。她早年埋藏在心底里的大学梦虽然不能实现,但这个希望却在一个个孩子的身上实现了。
“十年动乱”,她因老伴的历史问题也被遣送到安邑老家劳动。当时她和一批遣送人员一起被集中在大队的大院里。大队长在吆喝着:“谁-谁-谁-哪个小队要?”当喊到:“李采芹夫妇哪个小队要?”有一个小队长问到;“干什麽的?”答道:“太原大医院搞接生的。”这是这个小队长脸上乐开了花,喊道;“我们要,我们要!”于是她就被安置在一座破庙里的小保健站工作了。可是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就转入安邑北街大队保健站了。在那极不正常的日子里,她不管白天黑夜还是五冬六厦,她是随叫随到,先后治疗的妇科病例多得不计其数,其中人工流产、抢救危重病人、接生等也达上万人次了。在她家里的显著位置放着两个相片框,上面装着都是被她接生的小宝宝的照片,当地的人见了她不是叫“妈妈”就是叫“奶奶”,还有人给她起了个绰号叫“送子娘娘”。
改革开放后,给她落实了政策,补办了离休手续;老伴的“问题”也得到了落实,正式离休,夫妻团圆。她先后光荣地出席了省、地、市三级离休干部代表大会,被评为地、市“三八红旗手”,16次受到表彰奖励。
说起来她家可真正称得起是当代的“书香门第”。至 2002年时,她一家人中已有26人大学毕业。其中有两个儿子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在清华大学读研,另一个孙女在北大读研。儿子们多次要接她到大城市去享清福,可是她离不开她的病人,她的老年大学和运城这片热土。一位年已经耄耋的老人,每天要挤公交车往返几十里,19年如一日,每周5个上午,风雨无阻地坚持来老年大学上课,是多么艰难!她不仅听她喜爱的文学和历史,而且政治、保健、园艺、书法、摄影,什么课都听,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健身娱乐和旅游活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
我后来得知,她曾动过大手术,术后只有心跳而没有呼吸,大夫以为她不行了。可是,幸运的是她自己醒过来又被人发现了。原来,“文革”时,各方面的压力她无法承受,患了食道癌,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食道被切除10厘米。她下放到安邑前刚动完手术。大夫说,她最多只有5年的活头。但她奇迹般地坚持过着少吃多餐的生活,已坚持了几十年!
我曾问过她上学累不累,她说:“要说累,在我这个年岁不能说不累,可是我每天上老年大学就如同参加欢乐的聚会,早把累丢到一边了。我这人一辈子就是爱学习,现在我能圆我的大学梦真是三生有幸呀!我是经历了几个时代的人啦,我现在才真真感到什么是幸福。”
这位年已九十的学生给我上了生活的一课,她告诉我,什么是生活的强者,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奉献,以及如何积极地、有意义地过一生……
作者:孟肇咏,运城学院中文系教授,山西省优秀教师。2009年入选《运城市教育志·当代教育界名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