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将苏振华中意一女子,上门提亲被女方父母婉拒:他年龄太大了

 湖蓝橙黄 2023-09-18

从我国的传统礼仪习俗来讲,对任何人来说,婚姻都是大事情,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同意。

1959年秋的一天,在大连海军文化宫,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正在为官兵演出。舞台上,一位年轻的女演员翩翩起舞,悠长动听的歌声在大厅回荡,她就是陆迪伦。

图片

台下,海军政委苏振华上将看得入迷,只见他的目光一直紧紧地跟着陆迪伦,这一幕被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和副司令员方强发现,二人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演出结束后,萧劲光出面,安排陆迪伦与苏振华见面。苏振华对陆迪伦一见钟情,认真进行自我介绍,一旁的战友向陆迪伦介绍苏振华的家庭变故。

在老战友的撮合下,陆迪伦和苏振华彼此相识,谈起了恋爱。几次接触下来,苏振华越发喜欢陆迪伦,她在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苏振华温柔体贴,懂得照顾人,陆迪伦对他印象不错。两人相处一段时间,有了结婚的打算。1960年初,苏振华鼓起勇气,向陆迪伦父母提亲。

尽管陆迪伦的父母并非迂腐之人,但是看到女儿要与大24岁的男子结婚时,内心还是有所抵触的,委婉拒绝了男方。

图片

苏振华是开国上将,为何年过四十还未结婚?他与陆迪伦的结局如何?

恩爱夫妻离婚

苏振华参加红军前,父母托亲朋好友介绍,为儿子娶亲。一个叫余娇凤的妹子,穷苦家庭出身,当了苏振华的老婆,家人从速为二人办了婚事。

婚后,苏振华要去红军队伍报到,新婚妻子余娇凤哪里舍得,早就哭红了眼,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图片

在红军队伍中,苏振华表现出色,勇猛善战,深得组织赏识。余娇凤在家服侍公婆,操持家务,无怨无悔,真是一个贤惠的妻子。

在家苦等,始终不见丈夫回家,余娇凤四处打听,也没个准信,有人说苏振华转移了,她只能默默祝福丈夫能够平安无事。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围剿”力度很大,苏振华不敢回家,怕连累家人。余娇凤处境艰难,戴着“匪属”的“黑帽”,处处受制,被反动派威逼利诱,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悲惨生活。

巨大心理和生活压力,彻底压垮了余娇凤,她在贫困交加中病逝了。每每想起余娇凤,苏振华难过内疚,总感觉辜负了她。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有志女青年来到延安参加革命,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苏振华认识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女学员孟玮,两人谈起了恋爱。

图片

孟玮是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的学员,大队长就是苏振华,在学习过程中,两人接触多,彼此熟悉。那年,孟玮17岁,来延安参加革命前是南阳师范的女学员,长得年轻漂亮,身材苗条,学习更是刻苦努力,是一大队女学员中的佼佼者。

在苏振华的追求下,孟玮对他也是怦然心动,由罗瑞卿牵红线,经组织批准二人结婚了。婚后,苏振华夫妇也曾有过幸福生活,孟玮为家庭付出了巨大牺牲,生下七个孩子(夭折一个),苏振华则在前线杀敌建功立业,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1954年,苏振华正处事业上升期时,和谐的家庭出现了裂痕,孟玮向他提出了离婚。在一起生活十余年,尽管有过争吵,但感情还在,苏振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几次挽留,不愿在离婚书上签字。

为挽回这段婚姻,苏振华退一步对孟玮说:我们有六个孩子,不论怎么样,也要为孩子考虑,不应该离婚呀。

苏振华的苦心挽救,并没有打动孟玮,1957年她离家,搬进了机关宿舍居住。婚姻出现裂痕,不少人做孟玮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却没能起到任何实质效果。

图片

见孟玮去意已决,苏振华无奈接受这个现实,1959年2月,他从苏联谈判回国后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画押,曾经恩爱的夫妻竟以离婚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患难与共,恩爱一生

苏振华与孟玮离婚后,独自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过得非常忙碌。1959年国庆十周年晚上,苏振华带着孩子到北京天安门参加焰火晚会,只见他左手抱着小儿子,右手牵着女儿,还有两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拉着他的衣襟,走在热闹的人群中。

这一幕,刚好被刘少奇王光美夫妇看见了,王光美看苏振华一人带着孩子很是辛苦,感慨道:老苏,你这个“半边户”太难了,既当爹又当妈的,这可不是办法。

图片

苏振华被这么一说,有点不好意思了,苦笑道:家里缺个帮手嘛,这也没办法的事情,只能一肩挑两单了。

毛主席向来关心下属,得知苏振华的情况后,对他说:捆绑成不了夫妻的,既然离了,再找个合适的嘛,天涯何处无芳草呀。

同年,在萧劲光等人的介绍下,苏振华认识了文工团女演员陆迪伦,二人谈起了恋爱,处的还不错。

陆迪伦祖籍湖南,她的父亲是开明人士,第一批同盟会会员,与不少国民党元老有交情。五十年代初,陆迪伦成为文工团女演员,曾为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领导人伴舞,年轻漂亮,让人喜欢。

图片

当苏振华决定和陆迪伦在一起时,他内心有过犹豫,毕竟年龄的差距摆在眼前。萧劲光看出苏振华的顾虑,鼓励道:爱情来了要加“油”,自古老夫少妻多得是,只要心诚,金石为开,小陆同意就好了。

怀着忐忑的心,苏振华来到陆迪伦的家中,向女方父母说明来意。起初,陆迪伦的父母并不同意女儿嫁给大二十多岁的苏振华,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这是能够理解的,希望女儿能够找同龄人。

陆迪伦心里认定了苏振华,父母也不好强硬反对,一段时间观察下来,二人确实是真心相爱的,便同意了这桩婚事。

1960年春,陆迪伦和苏振华结为夫妻,贺龙主持了这场别致的婚礼,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婚后,苏振华夫妇感情很好,男主外女主内,经营好幸福的小家庭。

图片

苏振华与前妻的几个孩子,陆迪伦都视如己出,很好照顾他们。六十年代,苏振华一度下放农场劳动,陆迪伦不离不弃,与丈夫共患难,没有任何怨言。

在农场,有人为难苏振华,让他挑一百多斤的粪便下田,陆迪伦心疼丈夫,与他们理论:老革命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留下了不少枪伤,动了几次手术,至今还未恢复,身子这么虚弱,你们叫他挑大粪,于心何忍呀?

一旁的苏振华怕有人会因此为难陆迪伦,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笑道:小陆呀,我是农民出身,挑粪桶没什么的。

说完,苏振华挑起一百多斤的粪桶,陆迪伦心疼丈夫,为保护他,一把抢过担子,宁可自己多吃苦受累。

图片

一次,苏振华好不容易弄来两斤白糖,十几个鸡蛋,他舍不得吃,硬要留给陆迪伦。看着极度缺乏营养的丈夫,陆迪伦非常心疼,坚持把鸡蛋和白糖留给苏振华,自己吃点野菜度日。

五年的下放生活,陆迪伦和苏振华相互扶持、鼓励,终于挺了过来,这对夫同享福共患难,经受住重重考验,恩恩爱爱度过了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