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红柿脐腐病的防治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9-18

西红柿脐腐病的防治

脐腐病是一种主要的西红柿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即果顶部)出现一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随着果实的生长与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步扩大。通常病斑直径可达1~2厘米,甚至扩展到小半个果实。由于病斑起于果实脐部,故名脐腐病。发病后期病斑凹陷,在潮湿条件下,因受腐生霉菌的寄生而呈现黑色或粉红色。因此,脐腐病是一种对西红柿产量和产值影响甚大的病害。

脐腐病的发病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是缺钙;另一种则认为是缺水。看来这两种意见并没有多大矛盾。因为缺钙与缺水是相联系的。在土壤水分充足时,一般石灰质土壤不缺钙,但在干旱情况下,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妨碍作物根系对钙的吸收,加上钙在植物体内移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钙运送到代谢作用旺盛的果实中去,从而不能正常地形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果胶钙。因此,在偏施氮肥(如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等)时,在阴雨连绵之后出现干旱时,由于植物体内水分较难保持平衡,钙的吸收量减少,脐腐病最易发生。

预防脐腐病的发生要采取综合措施,合理施肥和排灌,为西红柿的健壮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特别要注意通过水肥管理和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因为徒长的西红柿,脐腐病发生比较严重。在阴雨连绵的季节,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止出现水发(因水多而出现的徒长)。用地膜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减少土壤养分(包括钙)的淋失,是预防脐腐病的有效方法。西红柿果实形成期间,用1~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过磷酸钙先用数倍的开水泡1昼夜,然后取出上层清液加水稀释),于阴天或傍晚喷布,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幼果期间,及时摘除病果,从而使果型变大,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