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防治 猪三瘟是指危害生猪较严重的三种传染病--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 1.猪瘟 猪瘟又名猪霍乱、烂肠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均可感染。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症状: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猪往往症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亚急性较常见,病猪没精神,体温高达40~41℃,减食或停食,口渴,后肢无力,行走摇晃,眼潮红有脓性分泌物,公猪的包皮用手能挤出恶臭的积尿。后期在耳后、颈、腹、四肢内侧皮肤有点状弥、浸状出血斑点。病初便秘,后期下痢或粪中带血,一般7~10天或15~20天便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不死的病猪转为慢性,食欲不振,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猪只消瘦,步态不稳,往往成为僵猪。 防治方法:(1)每年春秋两季定期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1周即可产生免疫作用。(2)实行自繁自养,发现病猪,应隔离饲养。(3)猪舍、食槽、用具等定期用20%石灰水或1~2%烧碱水消毒。(4)试用中药:白毛夏枯草、败酱草各1两,金银花藤、大活血藤各5钱,加水浓煎内服,每天1次,连服3天。 2.猪丹毒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多发生于3~10月龄的中、小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发病无季节性,有的地区多在夏秋季流行。 症状:败血型最常见,病猪突然不吃,体温升至42℃以上,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全身寒颤,结膜充血,眼角有粘液,眼睑有水肿,病程短促,死亡率高。疹块型:一般病势缓和,死亡率不高。猪体温41℃以上,喜钻垫草,病猪背、胸、腹和四肢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菱形的紫红色疹块,指压退色,放手后又复原。慢性型:病猪食欲不正常,四肢关节发炎、肿大或变形,有时跛行。逐渐消瘦,常因虚脱或瘫痪而死。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增强猪的自身抵抗力。每年定期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和猪丹毒弱毒疫苗,不分猪只大小,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 治疗:西药青霉素疗效显著,每公斤体重0.4~1万单位,每日肌注1次,连用2~4天。或用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0.05~0.1克,每日1次,连用3~4天。 中药可用土黄连、山银花、百解、山豆根、夏枯草各5~6两,煎水灌服。另每次用桐油果壳4~6两烧成炭,煮水洗全身,每日1~2次。 3.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大猪感染较少,中小猪较多,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在70%左右。 症状:体温40.5~41.5℃,颈下咽喉部剧烈肿胀,耳根、颈、腹部出现红斑,病猪作犬坐姿势,张口呼吸,口吐白沫,心跳加快,粘膜充血呈红紫色,快的常在几小时到1天内死亡。有的发短促干性痛咳,咳出脓粘液,呼吸困难,喘气,初便秘,后腹泻,常在2~3天内死亡。 预防:(1)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做到夏季通风降温,冬季防寒保暖。(2)加强饲养管理,多喂青绿饲料,病猪隔离饲养。(3)每年定期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2次,每次每猪皮下注射5毫升。 治疗: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或链霉素5~6千单位;也可肌肉注射20%的磺胺噻唑钠,体重50公斤的病猪,第一次注射10~20毫升,以后每隔8小时注射5~10毫升,直到食欲恢复正常为止。中药用瓜子金、榄核莲、石胡荽、地耳草各1两,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天。或用黄连1钱,栀子、黄柏各1.5钱,黄芩2钱,辰砂5钱,共研 为末,开水冲,1次灌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简称三联苗),注射1针可以同时预防3种传染病。经不同地区试验证明,疫苗安全,预防效果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