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兔病防治(下) 4.球虫病 球虫病是对家兔危害极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广泛,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患病家兔体重明显下降,死亡率高达80%。 致病的球虫是一种原虫,病兔粪便有大量虫卵,家兔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饲料,虫卵在肠中破囊而出,浸入肠上皮细胞中进行繁殖,破坏肠上皮细胞。 球虫由于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肠球虫病、肝球虫病、鼻球虫病等。家兔的球虫病往往是由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的,因此混合型更为常见。家兔的球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3~6天)、亚急性(7~21天)、慢性(30~90天)三种类型。肠球虫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四肢抖动,头向后仰,发出惨叫,很快死亡。也有亚急性的,食 欲不好、腹胀、腹泻、膀胱积尿、拱腰,可拖10余天才死亡。肝球虫病常表现为慢性,肝肿大,粘膜呈轻度黄染,幼兔可出现神经性障碍,伴发四肢痉挛和麻痹。鼻球虫病比较少见,主要症状是打喷嚏。 预防:(1)做好兔笼及食具的消毒工作。兔笼除用一般化学消毒外,可用沸水冲洗或放阳光下照射,食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笼内的粪便最好能掉下去,以防止粪内的虫卵污染饲料和饮水。(3)及时处理病兔。发现球虫病时,必须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的兔应予烧毁或深埋,以免卵囊到处散播,成为污染源。(4)饲养地点要干燥。球虫病菌在多雨低温的环境下发育成熟很快,但对干燥和高温(80~100℃)的抵抗力很弱,很快就能死亡。 治疗:(1)大蒜、洋葱捣汁灌服或切碎拌入饲料内。(2)在饲料中滴入5滴碘酒拌匀喂服,既能预防,又能治疗(3)呋喃西林每天1次。每次1片(0.1克),连服3天,可将药片压碎混在饲料内,疗效较好。(4)磺胺双甲基嘧啶每天1次,每次0.2~05克,连服4~5天,可将药混在饲料中喂服。(5)克辽林2.5克、碳酸氢钠4克、茴香油2克,加开水到2,000毫升,混合后代替喂水,连用3天。 5.出血性败血病 此病又称为巴氏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系家兔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品种、年龄的家兔都容易感染,如不及时消毒隔离,将会很快传染整个兔群。冬春季节最易发生和流行。 此病系由巴氏杆菌引起。病菌随着病兔的咳嗽、打喷嚏,经呼吸道传染给健康兔,其潜伏期不一,急性型一般几小时,慢性型为2~5天。发病后的症状:急性的,呼吸道充血,呼吸困难、停食、体温升高到41℃以上,鼻腔中常有少量浆液流出,泻肚,有时痉挛,病势发展很快,2~3天内即可死亡。慢性的,体温稍有升高,呼吸加快,鼻腔有分泌物、打喷嚏,减食,可拖延几个月,有的痉挛、消瘦或引起肺炎而死。 预防:(1)兔笼、饲具等要严格消毒。(2)受传染威胁的家兔可皮下注射抗出血性败血病多价血清,可暂时免疫。(3)发现病兔,及时淘汰处理,杜绝传染源。(4)室内冷饲(0℃以上)和户外饲养,可提高家兔对寒冷的适应机能,加上户外空气新鲜,有助于消灭此病。(5)室内饲养量多的,要掌握温度在15℃左右为宜,饲养密度以1立方米养1只种兔为宜。 治疗:(1)急性型病兔,皮下注射抗出血性败血病多价血清,剂量每公斤体重6毫升,8~10小时重复注射1次,用量相同。(2)慢性型病兔除可使用上述血清外,还可使用下列药物治疗: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1天注射5,000~10,000单位,每天1次,连续5天;土霉素,每公斤体重内服25毫克,每天1次,连服5天;磺胺吡啶每次内服0.2~0.3克,每天2次,连服5天,中断两天后,再重复一个疗程。 6传染性口腔炎 此病多发生于春秋雨季,系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饲喂不当,喂给霉烂饲料,常易引起口腔炎。健康兔吃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病毒可通过舌头、嘴唇或口腔粘膜传染。此病往往易在兔群内广泛流行。 家兔被感染后,大约在5~7天内发病。发病初期,舌、口腔和咽喉的粘膜呈现潮红、充血。随后,局部口腔粘膜出现一层白色的薄膜、薄膜脱落后,即成溃疡,并流出大量口水。由于口水顺着下颌的皮肤向下流,使毛粘成一片,皮肤由于口水浸湿的刺激,引起发炎和脱毛。此病的病情可拖延1星期左右。由于口腔发炎,病兔食欲不振乃至停食,逐渐瘦弱,往往并发消化不良和腹泻,造成死亡。 预防:(1)注意饲料清洁,不用霉烂变质饲料喂兔。防止饲料过分粗糙或有细刺等尖锐物损伤口腔粘膜。(2)对病兔笼子、食具等用1~2%的烧碱水煮沸消毒,也可用热草木灰水消毒。(3)对面临传染威胁的健康免,可在饲料内撒上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公斤体重0.1克,每日1次,连服数天。 治疗:(1)用明矾水擦嘴,每日2~3次,或用明矾末加糖少许,撒入病兔口内。(2)用2%的硫酸铜水溶液涂抹口腔、嘴唇,每日2次。如发病初期及时采用此法,2~3天即可痊愈。(3)内服核黄素,每次1片,每日3次。(4)内服双磺胺,每兔1次服用0.3克,幼兔酌 减,每日3次,连服3天。双磺胺不但直接治疗口腔炎,同时可防止并发胃肠病。(5)如并发咽炎喉炎,可口服中药六神丸,把药丸直接放入病兔口中即可,用量每次3~5粒,幼兔减半。每日1次,连服数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