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爸的“抗战”(三)——用“戏剧”做抗战宣传的“武器”

 北京的骑士 2023-09-18

老爸的“抗战”(三)

——用“戏剧”做抗战宣传的“武器”

郭大誌

正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纪念日之时,不禁忆起老爸、著名戏剧导演和表演理论家郭亮(杜巴)当年战斗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的“第六队”的经历!谨以此文儿同时纪念另外两位”抗战老兵“,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上校副官室主任的我爷爷杜宇,曾任该”厅“中将厅长的黄埔一期生、我堂爷爷杜心如!

图片

图片

由于我爷爷杜宇和堂爷爷杜心如都没留下照片儿,只能暂且由我来装扮一下儿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是周恩来副主席和地下党直接领导的宣传抗日和进步思想的一只文艺生力军!

“抗敌演剧队”的“第六队”虽然主要是由进步文艺青年组成的,比不了“抗敌演剧队“的”第九队”大都是当时的名演员;但“抗敌演剧六队”当时也完全是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热情和执着精神,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进步剧作家的经典作品大都演了个遍;甚至还涉足了国外名剧的改编上演!在“抗敌演剧队”当时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转变的“艺术提升”的追求道路上,留下了“抗敌演剧六队”自己坚实的“足迹”!

图片

“抗敌演剧六队”演出《清宫秘史》的“舞美设计图”(设计者:周令谟;19484月末至6月上旬,在长沙“联华剧院“公演杨村彬编剧的《清宫外史》,包括《光绪亲政记》、《光绪变政记》二部。)

老爸郭亮(杜巴),虽然战斗在“抗敌演剧队“的”第六队”时,除了曾担任少校副队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之外;主要是作为作曲兼指挥。但当年的“抗敌演剧队”成员,各个儿都是“多面手儿”——开“音乐会”时,独唱、合唱,演唱、演奏;演“话剧”时,主角儿、配角儿、龙套,舞台监督、后台主任,拉大幕、搬景片儿,装台、卸台,甚至编剧(包括改编剧本儿)、导演;也全部都是怹们这些人所完成的!

图片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

图片

只出演过电影儿、电视剧,从没演过话剧的我,也演一回老爸

图片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抗敌演剧队(中为郭亮(杜巴)、右为曾传霖(杨从))

一、“抗敌演剧六队’前期演出剧目:

据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记录:

193912月至1942年初)

演出的剧目有:

《人命贩子》(编剧王震之(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副主任及'实验剧团’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电影儿局’电影儿剧本儿创作所儿所长)——郭大誌注)

《生死关头》、《壮丁》(以上两剧舒非,即袁文殊(曾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即'左翼剧联’)'执委、'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教员及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剧作有《领带》、《死角》、《军民一家》等·,并出版了独幕剧集《民族公敌》——郭大誌注)编剧)

《两兄弟》(《最后一计》(即当时的《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三部著名'抗战街头剧’——合称'好一计鞭子’之一,沙基编剧——郭大誌注)改编)

《闹元宵》('抗敌演剧九队’严恭(原名儿陈宝润,导演、编剧,曾执导电影儿《三毛流浪记、《朝霞、《满意不满意、《结婚、《逢凶化吉等——郭大誌注)编剧)

《最后一颗手榴弹》('抗敌演剧四队’张客(导演、编剧,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该剧选入《最佳抗战独幕话剧集》——郭大誌注)编剧)

《一心堂》('抗敌演剧六队’集体创作)

《烟苇港》(原'抗敌演剧七队’冼群(编剧、导演,曾任'抗敌演剧七队’队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剧作有:《返正》、《飞花曲》、《小三子》、《代用品》、《珍珠》等,电影文学剧本《龙须沟(话剧剧本改编)等,并出版了《抗战独幕剧集》——郭大誌注)编剧)

《生路》('抗敌演剧六队’集体创作,王逸(导演,曾任'铁血剧团’团长、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儿('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副所长,为后来建立'北京电影儿学院’打下了基础——郭大誌注)执笔)

《国家之上》(老舍、宋之的('的’读'di’,著名剧作家,原名儿宋汝昭,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处处长兼《解放军文艺》总编辑,'中国文联’第一、二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理事,《剧本》月刊主编等,剧作有:话剧《谁的罪》、雾重庆》、《国家至上》,电影剧本《无限生涯》,歌剧打击侵略者,古典歌舞剧《九件衣》等——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国家至上》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抗战话剧。此时为中国抗战艰苦时期,作者应时代要求创作此关于民族团结和坚决抗战的作品。这部与宋之的合作的四幕话剧描写的是:在抗日前线附近的一个村镇上,暗藏的汉奸金四把,利用两个回民拳术教师的矛盾,挑拨结盟兄弟之间不合,企图破坏回汉民族团结,破坏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在一件件血的事实面前,人们终于明白了:大敌当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以民族团结为重,个人的恩恩怨怨都是小事,必须携手并肩,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

《保卫大湖南》('抗敌演剧九队’集体创作,吕复(曾任'抗敌演剧九队’队长,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上海文化局副局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务理事——郭大誌注)执笔;此剧是以'抗敌演剧九队’为主,'六、九’两队联合演出;(此剧创作背景为:

19399月,为进一步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4个师团、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由赣北、鄂南、湘北分途进犯长沙,叫嚣'一星期内占领长沙’。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调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24万多人,决定利用山岳江河等有利地形组织防御,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准备在长沙附近消灭日军。

914日起,日军第633106师团等部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占领多处城镇,进至长沙外围。中国军队在罗卓英、关麟征、樊崧甫等将领指挥下顽强抵抗,且战且退,不断阻击、伏击日军,并在局部地区包围日军予以歼灭。双方激战近一个月,冈村宁次见无法取胜,权衡利弊后下令撤军。中国军队全线追击,收复平江、南江桥等城镇。10月中旬,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役共歼敌万余人,我方亦伤亡4万余人,'抗战’史上称'第一次湘北大捷’。喜讯迅速传遍全国,湘、鄂、赣、粤四省群众纷纷组团来第15集团军总司令部慰劳,全国发来慰问电函达10万件之多,专程来湘慰劳的香港《大地画报》社李能光与有关方面商议合拍《长沙大捷》电影,'抗敌演剧八队(后为'六队’)’上演了多幕话剧《保卫大湖南》,美国华盛顿侨胞募集10万美元捐款慰劳湘北抗日将士——郭大誌注)”

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还记录了当时与“抗敌演剧六队”有关的一些主要工作:

1.194012日,田汉(本名儿田寿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儿》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曾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郭大誌注)'演剧二、八队( '演剧八队’ 即后来的“抗敌演剧六队”——郭大誌注)游岳麓山。

2.1940110日,田汉、史东山(原名儿史匡韶,著名导演、编剧,曾执导电影儿杨花恨、《青年进行曲、《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新闺怨》等,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郭大誌注)座谈拍制所谓'湘北大捷电影事,因田汉剧本儿未出来,需到湘北去写,要'演剧二、八队参加拍制。

'演剧六队’原计划去平江,为此,田汉要两队都和他一起去'新墙河’一带,并要史东山也去。史东山曾幽默地说:到湘北也写不出来,最好到了那里把他关在一个屋子里,派兵守住,谁也不让去找他才行。我当时在'日记’上还说:这真是典型的艺术家脾气。

3.1940112日,在田、史住处,由田汉报告《湘北大捷》电影剧本儿提纲,以从'武汉撤退'湘北大捷的史实为纲,以一个家庭故事贯串起来。史不主张要家庭故事,田、史争执不下(“4”为·“音乐会”演出,略)

5.1940年下半年,排演演出了《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编剧),并参加联合演出《保卫大湖南》('演剧九队集体创作,吕复执笔)。两剧后在四个演剧队'会师时,又再次演出。(“67”为·“音乐会”演出等其他活动,略)

8.1941519日,在沅陵招待各界以及慰劳所谓'荣誉将士,演出《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编剧——郭大誌注)。(“9”为·“音乐会”演出,略)

10.1941年夏秋之间,'演剧六队曾为辰溪'海军鱼雷修配厂演出了《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编剧——郭大誌注),并排演和演出了《烟苇港》(原'演剧七队冼群编剧)。(“11”为其他活动,略)

12.19411129日,'演剧六队去恩施(伪'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为欢迎所谓'广东慰劳团演出《烟苇港》(原'演剧七队冼群编剧——郭大誌注)。”

——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交代材料儿“里,老爸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地把”抗敌演剧队“在抗日战争中那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费劲巴力地去”慰问“那些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线抗日将士和抗日军民“的工作,说成是”所谓“;而且,在怹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中,完全是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逼迫,而不惜笔墨地用了非常大的篇幅违心痛责和“上纲上线”地狠狠批判自己,真是实在令人痛心!现在,只能反过来看了!

二、“抗敌演剧二、六队”在恩施至万县期间新排演和演出的剧目:

图片

据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记录:

1942年初至194310月)

演出的剧目有:

《海国英雄》、《碧血花儿》(以上阿英(原名儿钱德富,又名儿钱杏邨,著名剧作家,曾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文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天津文联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今'中国民协’)、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中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的常务理事、《民间文学》主编等,剧作有:《洪宣娇》、《杨娥传》、《李闯王》等——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海国英雄》,又名《郑成功》,四幕话剧;1940年写于沦陷后的孤岛上海。剧本描写明末隆武至永历年间,郑成功坚持抗清的英勇事迹。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末隆武帝的佐国元勋,后迫于形势,动摇思变,决定撤去保卫福州行宫的兵力,去守卫他自己在安海的住宅。悍然不顾隆武帝、郑成功一再劝阻,撤兵而去。清兵南下,隆武帝殉难,郑芝龙全家被俘,被解往北都。郑成功举兵以图恢复南明统治,率部进攻南京,兵败出海,退居台湾。郑芝龙全家在北方惨遭杀害,噩耗传来,郑成功痛哭流涕,派世子朱经率兵恢复思明州,准备报仇雪恨。这时,葛嫩娘、孙克威在福州殉难,葛嫩娘旧部女兵马金子渡海来归,郑成功筹组已久的民族革命组织“天地会“即将成立,准备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剧本强调表现了郑成功一生的最伟大精神,即是不为威逼,不为利诱,刻苦耐劳,忍受人间一切的惨痛;不为最大的失败灰心,为公忘私,为国忘家,不屈不挠,苦斗到底;一个韧性的恢复故土的伟大的意念与实践精神”(阿英《〈海国英雄〉写作杂记》)。这同当时沦陷区人民群众渴求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心情是息息相通的;反映了深受迫害和苦难的人民的梦想和追求,受到进步文艺界的支持。当时在上海各报刊发表评介文章近百篇,曾获得广泛的政治效果,是上海“孤岛”时期戏剧代表作之一。

图片

《碧血花》,一名儿《明末遗恨》,又名儿《葛嫩娘》;从193711月上海沦陷至1941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之间,上海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被称为孤岛。在这一时期的孤岛中戏剧活动特别活跃,阿英的《碧血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南明史剧,歌颂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该剧主人公葛嫩娘系一富有爱国心的秦淮歌女,于明末南京城陷之际,毅然鼓动情人孙克威赴闽浙一带参加抗清斗争。苦战数年,孙终因兵败被捕,葛亦壮烈牺牲。剧中葛之凛然大义与孙之怯懦踌躇,形成鲜明对比。

《一年间》(演出时改名儿《花烛之夜》)、《心防》、《愁城记》(以上夏衍(原名儿沈乃熙,字端先,剧作有:话剧心防》、《法西斯细菌》、《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曾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一年间》专注于人物的刻划,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庭在这一年间的遭遇,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变化,显示了现实主义“抗战话剧“的真正成熟。

图片

《心防》描写了以刘浩如为首的进步新闻和戏剧工作者,在上海已成为“孤岛”的险恶环境下,为了保卫这一条500万人的精神上的“防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刘浩如最后虽遭汉奸暗杀,但后继者告慰他的是:咱们的'防线’是不会失手的。

图片

《愁城记》剧情以沦陷后的上海为背景。投机商人赵福泉趁老父在“八一三”战事中遇炸身亡,千方百计霸占巨额遗产,把侄女赵婉夫妇赶出家门,使之受尽煎熬。最后赵福泉投机失败,破产自杀……

《大地回春》(陈白尘(原名儿陈增鸿,著名剧作家,剧作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大地回春》是一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故事,抗战爆发后,民族资本家搬迁工厂的计划困难重重,而留在上海的儿子、女婿却在国难中趁机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

《寄生草》(一外国戏,洪深改编。洪深,著名剧作家,剧作有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赵阎王》、《包得行》等,曾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郭大誌注)——以上恩施。“

图片

《牛郎织女》(吴祖光(剧作家,曾被誉为'神童’,剧作有:话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等;执导电影儿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舞台艺术》;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郭大誌注)编剧)

《朱门怨》(可能是徐昌森编剧)(编剧应为周彦,原名儿周国彦,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参加 '左翼剧联’,献身舞台、银幕,从表演到剧作,从话剧编导到电影编导,从故事片儿、翻译片儿,直到科教片,都留有他艺术创作的业绩。该剧为四幕话剧,19434月重庆'新生图书公司’初版之'新生戏剧丛书’版本儿——郭大誌注)——以上万县。“

图片

《朱门怨》剧本儿封面儿

图片

《朱门怨》之“戏单儿”上的“剧情简介”

在人人都是“多面手儿“,所有工作拿起来就得能干的”抗敌演剧六队“这个”大熔炉“里,老爸郭亮(杜巴)除了自己最拿手儿的作曲和指挥工作之外,也曾参与了导演、演出角色、担任”舞台监督“等很多与戏剧演出相关的工作。

据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记录:

1.《海国英雄》(阿英编剧——郭大誌注),我曾担任导演,后因李虹自杀。临时调'舞台监督’刘文棣演郑成功,我又自告奋勇兼'舞台监督’。”

2.《碧血花儿》(阿英编剧——郭大誌注)(又名《明末遗恨》,写明末孙克咸抗清事),由我导演。

3.《一年间》(夏衍编剧——郭大誌注),导演是陈宪武,为陈离队前所排剧目。

4.《心防》(夏衍编剧——郭大誌注),为了便于通过伪审查机关检查,是利用'记者节(因剧中主角儿为新闻记者),由湖北'记者公会主持,并与'三青团湖北'青年剧社合演,排演时联合组成'导演团’,刘斐章执行导演,我参加了'导演团’。

5.《愁城记》(夏衍编剧——郭大誌注),导演刘谅;我扮演剧中男主角儿林孟平。

6.《大地回春》(陈白尘编剧——郭大誌注),导演陆地。为他离队前所排。我任'舞台管理’。

7.《寄生草》(一外国戏,洪深改编——郭大誌注)由叶向云、陈宪武、朱启穗、胡杨扮演,导演可能是叶秋平,也可能是刘高林。

8.1942114日,(重新)整理《大地回春》XX)、《碧血花儿》(杜巴)及《愁城记》对词儿。

9.1943年夏秋之间,在鄂西前线对伪吴奇伟集团军进行所谓'劳军’演出,我在《烟苇港》中扮演次要角色周先生。

10.1943年秋在四川万县演出《朱门怨》,我在剧中扮演次要角色——天性懦弱的'二少爷’杨昌祥。”

三、“抗敌演剧六队”在泸州至武汉期间演出节目

据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记录:

19455月至19473月)

演出剧目:

《风雪夜归人》(吴祖光编剧)“

图片

《风雪夜归人》,根据唐诗的意境创作,讲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悲剧。底蕴苍凉,情缘哀怨,他们相思相望不相亲,最终在花逝雪埋、红尘不再的风雪之夜留下了生死两茫茫的无限哀伤。描绘了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北平名伶魏莲生周围的数个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令人遗憾的是,吴祖光笔下的这对恋人并没有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笔下的“夜归人“那么幸运,他们在那个寒冷的风雪之夜却没能再次相遇,此恨绵绵,令人泪下。

《金玉满堂》(沈浮(原名儿沈吉安,导演、编剧,剧作有:电影儿乌鸦与麻雀》等,执导电影儿《万家灯火》、老兵新传》、《北国江南》、李时珍》等,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儿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主席——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金玉满堂》写抗战中的一个地主家庭的没落过程。被称为“金玉满堂”之家的胡府,少爷胡家宝祖辈当年做官,留下了大宗财产,父亲早年在花天酒地中死去。祖母和母亲疼爱胡家“单传”命根儿胡少爷……

《草莽英雄》(阳翰笙(原名儿欧阳本义,剧作有:话剧《天国春秋》、《三人行》等,电影儿塞上风云》、《三毛流浪记》、《北国江南等·,曾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郭大誌注)编剧)”

图片

《草莽英雄》:宣统三年(1911)十月下旬,起义军3000余人,在嘉乐场(今嘉乐镇治所)举旗起义,因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返乡以“袍哥”身份作掩护,多方联络,从事反清活动的罗鲜清被推为大帅;随即在谭村、蕉村募集人枪,扩大队伍。十一月下旬,罗鲜清率起义军出征,进取筠连,在玉峰亭与筠连县知事张友枢率领的团练相遇,团练败,起义军乘势攻克筠连县城。打开监狱,救出“同志会”会员。数日,罗鲜清得报云南巡按副使陈先沅率滇军入境,罗鲜清即退兵高县、庆符,再集人枪弹药,并在庆符县高觉寺与胡霭云共商反清义举。

随后,罗鲜清与胡霭云决定分兵两路,罗鲜清为一路元帅,胡霭云为二路元帅,率2000余人沿叙昆大道直逼叙府(宜宾),在真武山会师。与此同时川南各地十四路标统约2万余人也先后抵达叙府城郊。罗鲜清率第3队和卫生队驻翠屏山。各路义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军需筹措困难,以致军心浮动。其时,隐藏内部的奸细乘机煽动,同年十二月,内部的奸细勾结滇军,以演习为名突袭罗鲜清驻地。罗鲜清率队在晨雾中仓促应战,激战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1935年,左翼作家、高县罗场人阳翰笙写成话剧剧本《草莽英雄》,将罗鲜清(剧本中名罗选青)的事迹搬上舞台。1986年,《草莽英雄》拍摄成电影。罗鲜青的革命事迹遂广为人知。高县蕉村镇还将当年罗鲜清聚会时的一个山洞定名为草莽英雄洞,在洞中塑像立碑,以作纪念。

“过去的保留剧目有:《海国英雄》(阿英编剧)。

“还曾派一部分人去成都参加'中华剧艺社’演出《升官图》(陈白尘)(此剧为陈白尘的经典名剧——郭大誌注)。“

图片

《升官图》剧本儿封面儿

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中,也记录了自己在这一时期所曾参与的很多与戏剧演出相关的工作:

1.1945年演出《风雪夜归人》,除对外公演之外,并曾为伪'青年军’201师全体演出。我参加了'导演团’,并在剧中扮演一次要角色——主角儿'戏子’魏莲生的'跟包儿’二哥李荣生。

(”23“为”音乐会“演出等其他活动,略)

4.1946年下半年,'六队在武汉演出《草莽英雄》、《海国英雄》时,我担任了票务和前台工作;还为《海国英雄》做了'配乐设计’并创作了'插曲’;也为《草莽英雄》、《海国英雄》的'演出特刊’('说明书儿’)写了吹捧文章。“

综合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中的记录,加以分析:

“抗敌演剧六队“在成立前期(也即老爸加入“抗敌演剧六队“的前期),除了著名编剧老舍和宋之的创作的《国家至上》之外,主要演出的剧目,大都是自己编剧或改编的剧作。

而“抗敌演剧六队“在中后期,则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进步剧作家夏衍、陈白尘、阿英、阳翰笙、吴祖光、沈浮等的经典名剧基本上演了个遍!在“抗敌演剧队”当时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转变的“艺术提升”的追求道路上,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使怹们的抗日和进步文艺宣传工作,通过这些经典剧作中的情节和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而这些增加的影响力,对正在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产生了更大的鼓舞!

图片

“抗敌演剧六队”合影(前排蹲着者右1为郭亮(杜巴),后排站立者:左1刘高林、左2鲍训端,右2叶向云。前排蹲着者:左1马英;1942年摄于恩施)

老爸郭亮(杜巴)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和“交代材料儿”的残存底稿儿中,也记录了自己参加“抗敌演剧六队”时和加入后工作中的一些细节:

“我参加“抗敌演剧六队”初期的情况

我是193912月参加抗敌演剧六队,当时还叫抗敌演剧八队。当时,后来牺牲的地下党员骆何民同志(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中共中央交通员、上海沪西区委宣传部和组织部部长——郭大誌注)委托介绍我入队的卢林,在我到队之前已离队去桂林了。

“我到队时,还不是正式队员,一般称为'名誉队员’或'名誉队友’,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也不能担任任何大小职务,在演出中也不能分配角色,只是参加歌咏、合唱,在演出中参加一般舞台工作,装卸台,搬运装、换布景道具等,在生活上除了吃饭以外,不发给生活费。后来因我经济困难,才破例提前发给了生活费。预备期半年,到19406月转为正式队员。

“在这半年中,我主要参加了这样一些活动,

1.曾随'抗敌演剧六队’去湘北关麟征集团军(第15集团军——郭大誌注)的伪第四军和92军进行所谓'劳军’演出,演出剧目都是抗战前期各'抗敌演剧队’为及时配合抗日宣传自编自演的短剧,只有少数中型剧,如《人命贩子》、《壮丁》、《两兄弟》、《生死关头》、《最后一颗手榴弹》、《闹元宵》、《生路》(只有这一个是中型剧,'抗敌演剧八队’集体创作,王毅执笔)等。全部剧目我都没有参加演出,只参加了一部分舞台工作,包括装卸、换景,搬景片道具等。

2.(有关歌咏活动,略)

3.当时'抗敌演剧六队’里有'编导委员会’,下设编剧组、导演组;编剧组组长罗洛曾组织队里爱好写作的人编写短剧,我也参加了,曾提出了自己的编写计划,并参加过其他人的编写提纲或初稿儿的讨论。但是所有这些计划,包括我自己和别人的都没有完成。到1940年下半年,由于'队’里改变方针,认为以演出所谓名家的大戏,向着所谓'剧场艺术’道路发展,也就不再搞这种及时配合抗日宣传、自编自演的小戏了。我也就从此不再打算从编剧方面发展了。

4.当时队里有'服务部’,服务部部长鲍训端,在'服务部’下设有通讯股;我给通讯股写过几篇通讯、多数都没有发表,我记得的只有一篇发表在桂林《新音乐》上,题目叫做《活跃在湘北前线的演剧轻骑队》;当时由于把'抗敌演剧队’看成是地下党领导的进步的演剧团体,曾以小资产阶级浪漫诗情,歌颂和美化了'抗敌演剧六队’在'湘北前线’的所谓'劳军’活动。

5.在队内组织政治时事学习中,我曾参加过几次作为中心发言,我记得的有,一宪政问题,二、新三民主义问题。当时曾引用陈伯达同志的著名的《三民主义概论》等,当时主导思想是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图片

不知这本儿书是不是也是当时的学习资料

1940年下半年我转为正式队员以后,我曾参加过的'抗敌演剧六队’的工作有:

1.'抗敌演剧六队’与同时在长沙的'抗敌演剧九队’和'平剧(即今天的'京剧’,因当时'北京’名为'北平’——郭大誌注)宣传队’曾为所谓'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立碑’举行联合'募捐公演’。我曾受当时抗敌演剧六队队副金陵委托,通过我的关系,找我曾工作过的'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的小朋友去推销'募捐公演’的入场券儿。

2.'抗敌演剧六队’与'抗敌演剧九队’曾合编一个'戏剧周刊’(后改为'双周刊’),这个'周刊’是附在伪'九战区’机关报《阵中日报》上发刊,名叫《阵中演剧》;'抗敌演剧九队’的组稿人是赵明,'抗敌演剧六队’的组稿人是我。我在这个'周刊’上发表过漫谈戏剧方面的短文,内容记不得了,也为'抗敌演剧六队’的演出、宣传等写过文章(非常感谢'抗敌演剧六队’曾传霖之子沈小丁在查询资料时找到了一篇我老爸郭亮(杜巴)在《阵中日报》之《阵中演剧》上发表的文章——《〈国家至上〉在湘潭》——郭大誌注)。我和赵明有时采取轮流发稿儿的方式,你发一期,我发一期;有时采用同时分头负责稿儿的方法,'抗敌演剧九队’的稿子归他,'抗敌演剧六队’的稿子归我。当时则采取临时专人分工的方法,有时如'抗敌演剧九队演出特刊’归他,'抗敌演剧六队演出特刊’归我。在这个刊物上,属于戏剧运动方面的稿子,都是由'抗敌演剧九队’队长吕复和'抗敌演剧六队’队长刘斐章写稿。“

图片

《阵中日报》之《阵中演剧》上老爸郭亮(杜巴)的文章

“当时'抗敌演剧九队’和'抗敌演剧六队’的条件不同,'六队’成员大都是'抗战’后参加'救亡’工作的青年。没有什么名家,对于演剧艺术没有什么经验;而'九队’则有一批30年代的所谓名家,在演剧艺术上有自己一套。因此'六队’一直把'九队’看成老大哥,处处要向他们学习。

“当'抗敌演剧队’由'抗战’前期的'救亡’团体转向所谓'剧场艺术’发展道路之后,'抗敌演剧九队’曾搞了一套'业务进修计划’,由这一批30年代的所谓名家出头,搞了许多演剧艺术讲座;'抗敌演剧六队’都去参加听讲。后来就两'队’决定把这些讲座选了一部分在《阵中演剧》上作为长篇连载发表。

“后来'抗敌演剧六队’也不甘落后,也有少数人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讲座形式在《阵中演剧》连载发表。我记得发表的长篇连载有:

一、关于'灯光设计’讲座。作者赵明。

二、关于'导演方法’讲座,作者查强麟(即'北京人艺’的夏淳)。

三、关于'表演’讲座,作者刁光覃。

四、关于'导演的剧本儿分析’讲座,'抗敌演剧六队’刘谅。

五、关于'化妆’讲座,'抗敌演剧六队’陈宪武。

3.'抗敌演剧九队’曾搞了一次吹捧大战犯、伪'九战区’反动头子薛岳的所谓'湘北大捷’的大毒草——《保卫大湖南》,是'九队’集体创作,由'九队’队长吕复执笔的。

这个戏原来没有序幕和尾声,后需要的人多,特别是尾声,是一个所谓庆祝胜利的游行的场面,需要群众演员很多。'抗敌演剧九队’一个队演不了,'九队’就拉'六队’和他们联合演出。为了照顾合作关系,'九队’还觉得光让'六队’的人'跑群众’('跑龙套’)不合适,还让'六队’的人担任了剧中两个正式角色,一个是叶向云扮演的伪'中央社’记者,一个是陈宪武扮演的美帝顾问。另外'六队’一部分人参加群众角色。

这个大毒草在'一、二、八、九’这四个'演剧队’及后来的'四队、九队、六队、五队’所谓'长沙会师’中又拿出来演出过。

我虽然没有参加这个戏的演出,当时我也不是'抗敌演剧六队’的领导成员,只是一个普通队员,但是我也在这个戏的'演出特刊’上发表过吹捧文章,当时我还认为这只是在特定政治历史背景下,必要的掩护手段,同时还认为鼓动国民党抗日,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图片

图片

“抗敌演剧六队“合影(前排左起郭亮(杜巴)、叶向云,后排左起刘谅、陈宪武、马英),这张照片儿,推测应该是演出时的集体“定妆照”;那部剧中叶向云叔叔演出的角色需要穿西装;我爸怹们的角色需要穿美军夹克儿

四、“抗敌演剧队”终于“平反”了

“四人帮“当年为了迫害周恩来同志,曾经恶毒地把怹和地下党直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打成了”反革命别动队“!

图片

“抗敌演剧六队”大合影

粉碎“四人帮“后,老爸郭亮(杜巴)执笔,由当时在世的十个“抗敌演剧队”的领导人协商并签名儿、给党中央打了报告,请求清除“四人帮“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地强加给”抗敌演剧队“的那些”不实之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中共中央组织部”19784月为“抗敌演剧队”彻底“平反”的文件,就是我爸郭亮(杜巴)执笔,在世的十个“抗敌演剧队”的领导人签名儿给党中央打报告后的结果!

我爸郭亮(杜巴)的“革命工龄”,也由此从怹1969年的“党员登记表儿”上所填写的——由“北大(即'北京大学’——郭大誌注)地下党“护送进入”华北解放区”时的“1948年“,而随着这个“平反”文件,改成了加入“抗敌演剧队”的”1939年”!

图片

老爸郭亮(杜巴)为什么改名儿,其实跟“抗敌演剧队”也有关系!据老爸回忆说,当老爸进入“华北解放区”后,上级党组织听说老爸原来在“抗敌演剧六队”工作,就想派老爸重返“国统区”,把“抗敌演剧六队”这个“革命的宣传队伍”接到“解放区”;可如果要重返“国统区”的话,老爸就必须改名儿换姓儿,老爸当时灵机一动,就用了家里主事儿的曾祖母的“郭”姓儿;因为特务怎么也不会想到去查那个年代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的女人呀!而“郭亮”在湖南话里读作“咯亮”,就是“这么亮啊”的意思;是指“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但是,后来由于时局变化太快,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行!

图片

“抗敌演剧队”,成了我们这些“抗敌演剧队”后代永远的纪念和骄傲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如果老爸能去想办法找到怹当年加入“儿童团”时的证明人,怹的“革命工龄”,更可以从“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起计算了!

友情提示:

1.因为认真、严谨,坚持“月更”不易!请大家点文章上部的蓝字“誌忆杂谈”,然后再点“关注”,即可连续阅读本“公众号儿”的文章。

2.如果喜欢本文儿,请大家在文章结尾处右下角儿点一下儿“赞”和“在看”!

在此一并表示——非常感谢!

作者简介:

郭大誌,原名儿郭智,本姓杜,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第47代后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央视专家审片组成员,资深媒体人,国家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政府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优秀稿件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北京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及“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章获得者,央视《星光大道》资深评委,原“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网站传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小儿就生长在北京,喜爱钻研北京历史与民俗、北京方言、文化等。

 202377日(癸卯年五月二十日,小暑)第九稿儿改定于京城书斋“小小采菽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