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肃简李元德考

 鹿渌 2023-09-15 发布于江苏

李祥(1128—1201),字元德,世居无锡城区金匮山旁鸣珂里,故自号小山。李祥年轻时师从遂初先生尤袤,得伊洛正传。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木待问榜进士。历任钱塘县(杭州)主簿,濠州(安徽凤阳)录事参军,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司农寺丞,枢密院编修官兼刑部郎官,大宗正丞,军器少监,淮东常平茶盐,淮西运判,擢升为国子司业,宗正少卿,国子监祭酒(朝廷最高学府国子学太学行政长官)。庆元元年(1195),李祥因执义为赵汝愚上疏言事,被贬为直龙图阁、湖南运副,又遭劾罢退职主管冲佑观,遂请老致仕退归锡邑故里。李祥所著有诗集、奏议行世。

刘过有《过无锡见李元德祭酒》诗:“恋树栖禽暖不飞,不知弓缴有危机。季鹰若悟莼鲈好,应悔江东不早归。高门归日鸣珂里,吹竹弹丝暖响中。寂寞一区如此宅,世间却有两扬雄。”

杨万里有《谢李元德郎中饷家釀》诗:“长史衔杯太白熏,诙词笑杀古来人。至今太白一船酒,不饮还将饮子云。惠山山下玉泉香,釀作鹅儿一拂黄。郎吏只知防姓毕,不知吏部有他杨。”

▲杨万里诗

李祥嘉泰元年(1201)八月十八日病卒于家,年七十四,赠直龙图阁待制,谥肃简。

元至元十六年(1278),前宁国县尹、教授虞薇山于无锡县学复葺先贤祠,前广德县尹尤栋撰《锡学重修五先生祠记》。先贤祠,祀宋杨时、喻樗、尤袤、李祥、蒋重珍等五先生。

▲​《锡学重修五先生祠记》碑

一,家世传误

旧传肃简李祥是李纲家族(李纲大弟李维的孙子)为误。李祥出身平民家庭,太学博士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嘉定十三年(1220)六月撰《国子祭酒赠宝谟阁待制李公墓志铭》(载叶适《水心集》卷二十四),开宗即记,李祥,曾祖李远,祖父李通,父亲李扬因子贵赠中大夫。“李公名祥,字元德,曾祖远,祖通,父赠中大夫扬。”李祥有三个儿子,长子李纶,早卒;次子倒也是名李维,任官;三子李约,任官。一个女儿,女婿赵绎,任官。“子曰纶,先卒;曰维,某官;曰约,某官。壻曰赵绎,某官。”

▲李祥家世

二,墓迁之疑

叶适志铭记,李祥嘉泰元年(1201)八月十八日卒,年七十四,十月十四日葬开元乡(二十三都)崋峲村(即今滨湖区荣巷街道东山村)横山,明年李祥妻戴氏殁,合葬于墓。“(嘉泰元年)十月十四日葬开元乡崋峲村山曰横山,明年戴氏殁,合于墓。”

▲李祥墓葬

▲崋峲村横山

叶适志铭记安葬地不会错,是由李祥儿辈提供的行状。况且叶为墓志大家,《水心集》仅墓志就有三大卷,除肃简李祥志铭外,叶还撰有无锡人苍岘山待制赵彦橚、管社山龙图沈有开等墓志铭。宋元旧志无李祥墓址记载。明代弘治、万历县志有记,李祥墓在横山,叶适志墓。

▲叶适像

但是到了清代,康熙县志则变为李祥墓在湛岘山(宋开元乡二十二都,现山泉广场处),也未标叶适志墓。以后乾隆直至光绪县志,则依康熙志,均记李祥墓在湛岘山,并标叶适志墓。

横山变为湛岘山,只有二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明末清初李祥墓从南面的横山迁葬到北面的湛岘山。但是第一,方志上没有迁葬记载;第二,嘉泰元年至明末清初,时隔四百多年。况且李祥子三,长子李纶先卒,次子李维、三子李约虽然皆登仕籍,但无锡至今无有李祥后裔,因此后裔迁葬几乎不大可能。

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就是清初始将李祥墓址错记成湛岘山。明末江南战乱,旧志佚失,宋墓早已无碑失祭,名宦墓址记载难免有误,而且康熙志书仅记湛岘山,未标叶适志墓。 

问题是假若错记,又为何会单单错记成湛岘山呢?况且如严谨之仕邵涵初(我一向很敬佩吟泉先生的严谨),还于咸丰三年(1853),在湛岘山搜访篆题碑碣于李祥墓。 

▲湛岘山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给出一点端倪。湛岘山李(太师)墓,主墓为李夔(李纲父)及夫人吴氏, 附葬李纲之大弟大理寺评事李维及夫人翁氏,又附葬李纲次子李宗之及夫人。李夔次子李维葬湛岘山,而李祥次子恰恰也名李维;李夔四子李纶,而李祥长子也名李纶。两个重名,会否由于这样的缘故,由湛岘山李夔子李维墓而张冠李戴附会到肃简李祥。

至于吟泉先生邵涵初,咸丰年时该李家墓地早已被平废,而且坟地都被当地秦有容盗卖,还是经邵涵初伸张正义状告官府而夺回的。既然墓地收回,邵就顺理成章,按清代志书所记,树起李祥墓碑碣。

也正因为这一点,虽然邵涵初《惠山记续编》所记,湛岘山有宋赠太师李夔、肃简李祥和明布政使缪昌三名宦墓,但上世纪下半叶湛岘山中尾段开山施工被挖,却未出土及发现有肃简李祥墓的踪迹。 

因此,本人认为,宋代无锡先贤、儒学大师肃简李祥墓在湛岘山不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