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秋霞圃 | 秋霞圃的绿化特色

 黄之中 2023-09-18

图片
图片

秋霞圃的绿化特色

蔡秋芝

秋霞圃系上海五大名园之首,又是明代苏南地区园林设计上的优秀作品之一。

1980年代,秋霞圃修缮,全园面积45.36亩。据2000年统计,全园共有树木3964棵,草本花卉209株,藤本49株,竹2405株,其中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南天竹300余株。

秋霞圃的绿化重在“构”字,意在“协调”。“构”指紧紧围绕建筑物等营造出“诗情画意”的一幅画,这就是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品的根源。意在“协调”,指的是绿化体现“霞”境“秋”色。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绿化贵有灵,这就是秋霞圃园林的绿化工程指南。

秋霞圃的绿化设施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由于景区分布不同,选择树种不同,配植方式不同,种植形式更有区别,从而产生不同景观效果,但其共同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绿化,重其历史、重其协调、重其植物特性。

第一阶段绿化为秋霞圃一期修复工程,即原龚氏园园址,面积9亩左右,时间1980年至1981年。

这期绿化设计由上海市绿化局设计,秋霞圃筹建组实施施工。由于一期工程的重要性,市里请高级工程师田丽菊、顾正设计,并经常到现场指导。秋霞圃筹建组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实地现状,开展种植施工,在施工中抓住几个重要环节。

图片

 深秋时节,桃花潭景区(2021年,李琦摄)

(1)树木选购时注重树形、姿态。植物配置的技术要求很高,包括树木高低、疏密、层次、色彩、质感和个体形态。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老师对我们也讲过”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是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重姿态”。我们抓住了这一点,如用于三星石边的桂花,做到干直,蓬径适中,但完美、圆整,种植后确实为三星石景点起到点睛作用。又如四面厅东侧桂花,由于孤植,树形要求特高,整体树形完美,个体形态好,色彩好,质感好,所以种植后效果明显,成为主体一景。

(2)在树木规格上选择偏大形。如丛桂轩的桂花、蜡梅、白皮松树形较大,与原有百年以上的桂花相配匹。四面厅前的盘槐选种的已有树龄数十年,以突出四面厅的雄伟性。四面厅东的牡丹花选种80年的,配上10年生的芍药,花开时游人赞声不绝。

树木规格大,种植后见效快,所以在绿化验收时专家说:“这个院子的绿化不像刚种的,效果好。”

(3)种植形式上采用群植、密植,特别是地被,成片密植绿意浓,高绿频率使整个园子营造出“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结合”。特别是地被如南天竹、杜鹃、菲白竹,高密度成片,很壮观。山坡上,也密植成片栀子花,当开花时一片绿中白色朵朵,好美,好香啊,游人都流连忘返。

(4)注重乔灌木和常绿落叶树种植比例。上海市规定乔木与花灌木种植比例为1:1.5以上,秋霞圃则为1:1.77,常绿树与落叶树种植比例为1:1.1以下,秋霞圃为1:0.6,所以均在规定范围内。

(5)不同需求,不同布置,构建景观,突出景点。如丛桂轩有四景特色,我们就在不同方向种植构景树木。东——春色:选钟绣球、茶花、黄馨、迎春;南——夏景:选种常春藤、芭蕉;西——秋色:选种桂花、羽毛枫;北——冬景:选种蜡梅、黑松、白皮松。

如丛桂轩南三星石,要种一棵桂花,但这颗桂花必须种得如石中长出的形态,才能体现诗情画意,于是我们将桂花疏稀枝条修去,用人工将桂花根部用泥球塞入三星石内,并采用斜种,还向外扑出2米,构成桂花从三星石石洞中长出景观,形成奇特之岳石。又如主厅四面厅布置牡丹花从,种植桂花、红枫,厅前种两棵相对的盘槐,形成古典园林厅堂传统的园林景观。

图片

 茶花(2016年12月,徐征伟摄)

图片

  牡丹(梅文先摄)

(6)多种地被,体现自然,野趣,更显山林风光。地被成片种植,不仅覆盖地面,使黄土不见天,更为山林增加层次,绿化效果更显著,所以在绿化工程验收时,专家说:“秋霞圃地被多,密度又高,效果显著,是秋霞圃绿化之特色。”

图片

 秋霞圃北山上古银杏(2018年5月,杨静摄)

图片

  桃花潭畔枫杨(2018年5月,杨静摄)

秋霞圃一期地被统计表

图片

(7)树种选择上侧重观叶和秋色。

龚氏园败落后,汪氏将园子命名“秋霞圃”,其意在“霞”和“秋”。从现在保存的秋霞圃内的古树名木品种,多为秋色树,如银杏、枫杨、榔榆、瓜子黄杨、枸骨、桂花等。

图片

 红枫季(2019年12月,李琦摄)

为更体现、提高、发展、创新秋霞圃原有特色,我们选种乔木有榆树、朴树、桂花、榉树、榔榆、罗汉松、香椿,灌木有石楠、南天竹、枸骨、卫矛、十大功劳、竹类、紫竹、菲白竹、凤尾竹、茶杆竹等。

秋霞圃一期工程栽种花木一览表

图片

秋霞圃一期绿化面积不大,但植物品种多,数量也不少,在布置时由于抓住几个重要环节,效果显著,所以在绿化工程验收时评委说:“秋霞圃绿化植物众多而不杂,与古园林相配匹,做到绿化为古园林增光添彩,传承古园林风貌,树木数量多而不乱,能形成老园秋容的意境。”

第二阶段绿化为秋霞圃二期修复工程,包括了原金氏园、沈氏园、城隍庙。绿化面积大,工程时间长,组建景点多,并渗入生态园林,时间从1983年到1987年。

第二期绿化工程给游客带来了与一期不同的感受。如青枫岭的构建,翠绿的山谷从湖岸拔起,与深绿色荷花池相连,风景如画,穿过山岭观瀑布流水,石上紫花串串垂下,让游客进入另一个世界。可以说秋霞圃二期此情此景甚多,每个空间充满活力。所以专家观后说:“秋霞圃第一期绿化工程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小园景多,而二期绿化面积大,步移景异,生态、文态一体化。”

图片

  清镜塘风光(2021年11月,宣蔚健摄)

绿化形式与种植方法也多样。荷花池荷花、墙面绿化、紫藤架、杜鹃山、腊梅林、竹林,还有花镜,池畔溪涧,配以低矮水生耐湿花卉等等,整个园子充满新颖的时代感并具生态园林的特色。

图片

  清境塘畔杨树(2019年12月,徐征伟摄)

地被在造园中有“人类之化妆品”之称,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老师说过:“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二期绿化地被之多,面积之大,密度之高,可谓是秋霞圃二期绿化之优势。

秋霞圃二期地被统计表

图片

丰富的自然形态的植物构建了不同的生态造景、人文造景和形态造景,从而丰富了二期的空间结构,组成各个细部,给人创建诗情画意的意境、情境、绿境,成功地把人们带回大自然,这就是二期绿化工程的独到之处。

秋霞圃二期绿化树木统计表

图片

2009年的绿化调整和梳理,是秋霞圃第绿化工程的第三阶段。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管好绿化,才能使绿化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整个园子才能不断焕新貌,让已建景点达到为大众服务的最佳水平。这一工程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规划,由上海商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

这一阶段工程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要求产生的效果是“贵在变,情常在,让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状态”。工程时间是2009年10月至11月。其做法是“充分保留原有种植和景观,需移的移,要补的补,该修的修,可恢复的尽力恢复,从实情、实效出发”。

这一年恢复了腊梅林、杜鹃山、竹林,并新增二乔玉兰群、垂丝海棠群,林内下层地被也运用了适应园内阴湿环境的地被品种,如大吴风草、扶芳藤、活血丹、阔叶麦冬等。移植了慈孝竹、桂花、海桐等植物120余株,又种植大吴风草、中华常春藤、红叶蔓常春藤、扶芳藤、麦冬、花叶活血丹、金边阔叶麦冬、熊掌木、花叶络石等10余种地被42000余株,并种植山茶花、腊梅、紫薇、杜鹃、茶梅、梅花等10余种花灌木150余株,淡竹、茶杆竹、紫竹等1000余株,还有弗吉尼亚栎、二乔玉兰、罗汉松等乔木和小乔木20余棵,绿化面积5500余平方米。同时恢复了牡丹台,在荷花池内种植了荷花。更可贵的是对秋霞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养护,使古树名木萌发新的生命力。

图片

  初冬时节,清镜塘景区西部(2020年,李琦摄)

在2009年大规模绿化保护之后,于2011年扩大了原青枫岭面积,并铺设了山间小路,布局更人性化,为古园带来新的感动。

2012年又对零号路南侧绿化进行调整改造,在清镜塘沿岸布置花坛,古园又添新颜。

图片
图片

选自

选自《疁城文博》2022年第二辑“秋霞圃建园520周年纪念专辑”;作者:蔡秋芝配图:李琦、宣蔚健、杨静、梅文先、徐征伟提供;编辑:周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