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贵州省仁怀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9-18 | 阅:  转:  |  分享 
  
贵州省仁怀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概念与实例的相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相对性状一一羊的长
毛和卷毛 B.纯合子一一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C.等位基因一一基因A和aD.杂合子一一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2.孟德尔利
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数学统计法B.假说一推理法C.类比推
理法D.假说一演绎法3.下图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家庭遗传图解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致病基因
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3的基因型为XbYB.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I-4的致病基因一定会通过Ⅱ-2遗传给
Ⅲ-3D.IV-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可能为1/44.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观察和统计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
假说。下列不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产生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5.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
Y、y控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约
为9:3:3:1,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为纯合子B.F2中黄色圆粒有9种基因型C.F2绿色圆粒中的杂合子占1/3D.F2中
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6.将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其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有几
种(  )A.9种2种B.4种3种C.9种4种D.8种2种7.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通常可表示为A.44+XX与44+XO
B.22+XY或22+XXC.44+XY与44+XXD.22+X或22+Y8.下图为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
图中1~8表示基因,a、a''、b、b''表示染色单体。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与2的碱基序列相同,
3与4的也相同B.2、3与6、7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与a''、b与b会分离D.配子中的染色体含有a、a''、
b、b''中的一条9.如图是同一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动物睾丸中不
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上述细胞中有8个 DNA的细胞是①、②、③D.③所示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10.下图
为某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某时期示意图,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时期是(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1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B.基因型为Yy的
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D.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
说—演绎法”12.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B.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都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一定不相同13.科学
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萨顿利用类比
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4.在肺炎链球菌的
转化实验中(如图),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
,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含有两种细菌的是(?)A.B.C.D.15.下列与生物科学史实不相符合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创建
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C.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有易于区分的相
对性状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6.下图表示某研究者重复“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A.R型细菌和S型细菌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B.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C.该实验说明灭活的S型细菌
中存在转化因子D.第4组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转化成了R型细菌17.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
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A.B.C.D.18.
用32P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35S但不含32P的复制体系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
可能是(?)A.含有35S的DNA分子占100%B.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C.含32P的单链占所有单链的1/
16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19.下表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几组实验,有关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实
验内容实验分析实验结果①噬菌体+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②噬菌体+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③标
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均不含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④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A.①B.②C.③D.④20
.下图为果蝇的X、Y染色体的示意图,I片段为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区段。已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且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取纯合亲本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F1实验一:刚
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1:1实验二:截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1:1A.由实验一或实验二
均可判断刚毛与截毛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由实验一可判断控制刚毛与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I片段上C.由实验一、实验二可判断B、b基因不
可能位于II-2D.B、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二、综合题21.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豌豆的甜与非甜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次经历
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过程。请回答:(1)该小组借鉴了孟德尔最核心的科学研究方法,即 。(2)请写出
该小组杂交实验过程的基本环节:去雄→ → → 。(3)不是所有植物都需要去雄这一环节,原因是 。(4)检测某植物是否为杂合子,可用
测交法,也可用自交法,但通常用 法,原因是 。22.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乙
过程属于 分裂,甲→丙过程属于 分裂。(2)乙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分别是 条、 个;丙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分别是 条、 个
。(3)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丙产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 。(4)乙细胞发生在 期,丙细胞发生在 期。23.下图是DNA分子结构
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起来。(2)[?] 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3)
由于[?] 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的多样性。(4)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 ,它最初是由 提出的。24.某植
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控制,现有两纯合的红色个体和粉色个体杂交,F1全是红色。让F1个体自交,得到的F2
中有三种表现型,即红色、粉色和白色,它们的数量比为12:3: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红色和粉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2
)F2中粉色与白色个体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是 。(3)F2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4)若要确定某一粉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请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加以证明。①设计杂交实验: 。②结果预测: 。25.某雌雄异株的植物花色有白色、蓝色、红色三种,由两对等位
基因A/a、B/b控制,色素的代谢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一红花植
株与一白花植株杂交,F1表现型全为红花,F1雌雄植株相互交配,F2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3/16,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F2的白花植株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现有一基因型未知的蓝花雌株M,请利用上述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植株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M的基因型。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果: 参考答案1.A【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
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性染色体的XBXB、XBY均可视为纯合子;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是指位于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详解】A、羊的长毛和卷毛
符合“同种生物”,但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纯合子是指由相同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都是纯合子,B正确;C、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基
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C正确;D、杂合子是指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是杂合子,D正确。故
选A。2.D【详解】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B【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均
为正常,其子代Ⅲ-3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进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计算。【详解】A、Ⅱ-1和Ⅱ-2均为正常,其子代Ⅲ-3患病,可
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3的基因型为XbY,A正确;B、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1(XBY)和
Ⅱ-2(XBXb)再生一个患病男孩XbY的概率为1/2×1/2=1/4;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Bb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B错误;C、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无论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I-
4的致病基因一定会遗传给Ⅱ-2。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Ⅲ-3为患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Ⅱ-2,C正确;D、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
1的基因型为XBY,Ⅲ-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 IV-1为女性,则IV-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2×1/2
=1/4,D正确。故选B。4.D【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
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
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如: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B正确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D、隐性纯合子的性状能表现出来,D错误
。故选D。5.D【分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YYRR×yyrr或YYrr×yyRR)作亲本,杂交获得F1(YyRr),F
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Y-R-)、黄色皱粒(Y-rr)、绿色圆粒(yyR-)、绿色皱粒(yyrr)的比例约为9:3:3:1
。【详解】A、F1基因型为YyRr,为杂合子,A错误;B、F2中黄色圆粒有4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B错
误;C、F2绿色圆粒(yyR-)中的杂合子yyRr占1/3,C错误;D、F2中绿色皱粒为双隐性个体,基因型为yyrr,D正确。故选
D。6.C【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
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中共含两
对等位基因,所以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应有3×3=9种,表现型2×2=4种,C正确。故选C。【点睛】7.C【分析】男女体细胞中含有23
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大小、形态男女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二十三对染色体在大小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女性为XX,男性为XY。【
详解】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为44+XX,所以正常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X或者44+XY。故
选C。【点睛】易错点: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别主要是性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XY而女性为XX,其余22对常染色体并无明显差异。8.C【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A、同一个着丝粒连接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相同位置是相同基因,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B、图中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a与a''、b与b是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会分离,C
错误;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配子中的染色体含有a、a''、b、b''中的一条,D正确。故选C。9.C【分析】根据题
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
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着丝粒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④细胞着丝粒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既可有丝分裂
又可减数分裂,可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C、图①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②③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④细胞中有4条染
色体,4个DNA,C正确;D、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为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
丝分裂中期,故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体的互换,D错误。故选C。10.C【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
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
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为某动物细胞进行有丝
分裂的某时期示意图,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正确。故选C。【点睛】1
1.D【分析】1、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2、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
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详解】A、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如果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
换,则会形成4种类型4个精子,A错误;B、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含Y和y的配子种类比约为1∶1,但雌雄配子数目比值不清
楚,B错误;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单存在,而不是只含有一个基因,C错误;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摩
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正确。故选D。12.C【分析】基因是控
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同时基因也不是决定性状
的唯一因素,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详解】生物体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生物体的一
个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
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
同,如同一株水毛茛,在水中浸没的叶片与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表现形状不同,D错误。【点睛】学生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知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
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3.A【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
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格里菲思的肺炎
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正确。【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
,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4.A【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
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
质。【详解】A、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而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中有S型细菌和R
型细菌两种细菌,A正确;B、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DNA酶将DNA水解,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
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一种,B错误;C、试管中加入的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
细菌一种,C错误;D、试管中加入的是多糖,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一种,D错误。故选A。15.
D【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使R型菌发生稳定转化;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A正确;B、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B正确;C、果蝇作为遗传学经典模式生物,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正确;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仅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学发展的
相关知识,需明确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及其中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16.D【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
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细菌没有荚膜,而S型有荚膜,A正确;B、该实验中没有将S型的各种物质分开进行研究其转化作用,所
以不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CD、从第4组的实验中看出,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后,出现了S型活菌,说明
灭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而从第3组的实验中看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转化为R型菌,C正确,D错误。故选D。17.C【分析】D
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个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详解】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通过严格的碱基互补配
对而成。双链DNA分子中:A=T、G=C,A+G(C)/T+C(G)=1,一条单链中A+G(C)/T+C(G)与另一条单链中该值是
倒数关系。整个DNA分子中,A+T / G +C=每一条单链中A+T / G +C,只有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有
关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
容的能力。18.C【分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DNA分子,在不含32P的复制体系中连续复制4次,共形成24=16个
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含32P。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A+G=T+C,即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
。【详解】A、DNA分子不含S元素,A错误;B、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A+C=T+G=50%,含有1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则A=40个,连续复制4次,复制过程中需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40×(24一1)=600个,B
错误;C、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DNA分子,在不含32P的复制体系中连续复制4次,含32P的单链占所有单链的比值=2
/(24×2)=1/16,C正确;D、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A+G=T+C,即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两者之比是1:
1,D错误。故选.C。19.D【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
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 35S 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利用细菌体内
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这样子代噬菌体均含 35S,如果子代噬菌体均在细菌体内,离心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A正确;
B、噬菌体+ 32P 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这样子代噬菌体均含 32P,如果子代噬菌体均在细菌体内,
离心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B正确;C、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这样子代噬菌体
均不含 35S,离心后35S的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C正确;D、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时候,DNA进入细菌内,复制一代,子代噬菌体均含 32P,如果复制两代及以上,则子代噬菌体不一定含有32P,D错误。故选D。2
0.B【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分析表格数据,亲代刚毛和截毛杂交,子代全为刚毛,所以刚毛为显性
性状。【详解】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代刚毛和截毛杂交,子代全为刚毛,所以可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A正确;B、如果控制刚毛与截毛性
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实验一中,亲代基因型是XBXB和XbY,F1基因型是XBXb和XBY,全为刚毛,与题干相符,B错误;C、
由于实验二中截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杂交,F1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1: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I片段上,C正确;D、基因是有遗
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B、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B。21.(1)假说—演绎法(2) 套袋隔离 人
工授粉 再次套袋(3)单性花植株的雌花没有雄蕊(4) 自交 植物进行自交操作比较简单,测交反而操作起来更复
杂【分析】豌豆杂交实验方法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
粉撒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1)孟德尔最核心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依次经
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过程;(2)杂交实验过程的基本环节:(未成熟时母本)去雄→套袋隔离→
(成熟后)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3)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如果本身开单性花,直接将花套袋即可,不会自花授粉。故由于去雄的目的
是防止自花授粉,若植株开单性花,则雌花没有雄蕊,不用去雄。(4)检测某植物是否为杂合子,使用自交法更容易操作,因为如果植株开两性花
不需要人工授粉,操作简单。【点睛】本题考察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原理理解和基础应用,比较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书上的实验过
程。22.(1) 有丝 减数(2) 6 12 6 6(3) AaBbCC
ABC或AbC或aBC或abC(4) 有丝分裂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分析】据图可知: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每
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甲→乙过程
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过程表示减数分裂。(1)据分析可知,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甲→乙过程属于有丝分裂;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甲→丙过程属于减数分裂。(2)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的数目相等,据图可知,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有6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
乙细胞中DNA数6×2=12个。丙细胞中染色体数有6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丙细胞中DNA数6×1=6个。(3)乙
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过程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乙产生
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为AaBbCC。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C或abC或aBC或AbC。(4)据分析可知,乙细胞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3.(1)9 氢键(2)7 脱氧核苷酸(3)8 碱
基对(4) 双螺旋结构 克里克和沃森【分析】据图分析可知:1是胞嘧啶,2是腺嘌呤,3是鸟嘌呤,4是胸腺嘧啶,5是脱
氧核糖,6是磷酸,7是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苷酸链。【详解】(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9] 氢键
连接。(2)7 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碱基、脱氧核糖组成,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3)DNA内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
的多样性。(4)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最初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点睛】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D
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4.(1)AAbb、aaBB(或aaBB、AAbb)(2)1/3(3)6(4) 让粉色个体与基因
型为aabb的白色个体杂交, 后代中只有粉色个体,则为纯合子;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为杂合子。【分析】纯合的红色个体和粉色
个体杂交,子一代全为红色,子二代出现12:3:1的比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两对等位基
因用A和a、B和b表示,F2中有三种表现型,即红色、粉色和白色,它们的数量比为12:3:1,则白色为aabb,则亲本红色为AAbb
、粉色aaBB(或红色aaBB、粉色AAbb)。(2)F2粉色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
bb)与白色个体aabb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是2/3×1/2=1/3。(3)F2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和A-bb(或
aaB-)有6种。(4)F2中粉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若要确定某一粉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可用测交实验,即让粉色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个体杂交,若粉色个体为纯合子,即AAbb(或aaBB)与aabb的白色个体杂交,后代只有粉色个体;若粉色个体为杂合子,即Aabb(或aaBb)与aabb的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25.(1) 酶的合成(2) BBXAXA、bbXaY 1/2(3) 蓝花雌株M与白花雄株(bbXaY)进行杂交 若后代蓝花雌株:蓝花雄株=1:1(后代均为蓝花植株),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若后代蓝花雌株:白花雌株:蓝花雄株:白花雄株=1:1:1:1(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分析】由题意可知,红色的基因型为:B_XAX-、B_XAY;蓝色的基因型是bbXAX-、bb XAY;白色的基因型为:__XaXa、__XaY。【详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上图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红色的基因型为:B_XAX-、B_XAY;蓝色的基因型是bbXAX-、bb XAY;白色的基因型为:__XaXa、__XaY。F1红花植株B_XAX-、B_XAY杂交,子代出现了3/16的蓝花植株bbXA_,即1/4×3/4,故推出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亲本红花植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BBXAXA、bbXaY。F2的纯合的白花植株(BBXaY、bbXaY)所占比例为1/4×1/4+1/4×1/4=1/8,F2的白花植株(__XaY)所占比例为1/4,因此,F2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1/4=1/2。(3)现有一基因型未知的蓝花雌株M,确定某蓝花雌株的基因型(bbXAXA、bbXAXa),可让其与白花雄株即bbXaY进行杂交,若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则后代蓝花雌株:蓝花雄侏=1:1(后代均为蓝花植株);若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则后代蓝花雌株:白花雌株:蓝花雄株:白花雄株=1:1:1:1(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