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帮助,回忆上学

 语杨读书 2023-09-18 发布于江苏

人不是个体,总是与他人共存。小时候觉得平常的事情,如今想来,却是另一种滋味。

幼儿园、1-4年级在自己村里就读,大舅爷爷和二舅爷爷家靠近学校,奶奶有时去舅爷爷家,我就去蹭午饭,因为有好多丰盛的美食。在我的记忆里两个舅爷爷生活在一起,无儿无女,没有结婚。

另一个舅爷爷和舅奶奶家也在学校附近,上学期间有时下大雨,晚上我就住舅奶奶家。还记得大冬天舅奶奶给我捂被窝。

小学5-6年级和初中三年期间受到过因为机缘巧合认识的顾叔叔一家和王同学一家的照顾。
上学期间遇到恶劣天气比如下雨,有时晚上我就不回家,到他们两家借宿。

下雨后,烂泥地,无法正常骑行自行车,所以回家之路就没有那么顺利。

距离自行车轮子最近的是挡泥板(见下图,挡泥板黑色圆弧状),遇到下雨天气,轮子和挡泥板之间会塞满污泥,只好一只手一直拿着棍子,每当轮子无法转动,就不得不下车将泥掏干净。掏干净后,骑车才觉得轻松。可是过一会又得下车掏泥。循环往复,直到到达目的地。大冬天骑车,也会觉得浑身热气腾腾,满脸通红。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家总是距离想去的地方最远。比如别的同学家靠近学校,我的家总是那么遥远,需要靠自己的双腿奔波很久才能往返于两地。

幼儿园、小学1-4年级,靠两腿走路上学。

小学5-6年级和初中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的式样是前面有横杠、后面有方方的车座。这种老式自行车前后都可以坐人。

插图#网上的老式自行车,我当时骑的自行车可没有这么崭新,骑起来的时候偶尔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链条⛓️偶尔还会掉,装车链子,两手会染上油渍。车胎不小心碰到钉子,车胎没气,只能下车推。

后来悄然出现没有横杠的小巧自行车,而我依然是骑着老式自行车,车座上绑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装着我每天去学校蒸的米饭和菜。

自行车那时发挥大作用,一般是男主角爸爸骑车,妈妈坐后面,手里抱着孩子。如果再多一个孩子,可以坐在横杠上。一辆自行车四个人乘坐,作用绝不亚于现在一辆小轿车。

记得我上5-6年级,姐姐上初中。中午放学我奔去食堂,根据饭盒记号取自己蒸好的饭菜,走到姐姐班级门口,等她放学一起吃饭。那时我们班里有几个和我差不多的同学,有些也是拿着饭去等姐姐,有些是去等哥哥。

我们站在哥哥姐姐教室的走廊前,饭盒搁在他们的窗户边,我估计大姐姐、大哥哥们也在心里期盼赶紧下课!

吃完饭去河边洗饭盒,剩下的米粒丢在河边留着鸭子来吃。那时河水清澈,人们还可以淘米、洗菜甚至是饮用。可如今学校旁边的河流早已经没有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最近想着儿时的回忆,美好、甜蜜、温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