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歌文苑》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 李文龙||北京 那天,我与一位作家朋友聊起文学的话题。我说,尽管我年轻时没有机会读大学,缺失文学方面的天赋,但奇怪的是我从小就喜爱文学,而后来真正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则是《冬歌文苑》文学公众号。感恩遇见,她既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写作的良师益友。这些年来,我开始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是从这里起步的。承蒙《冬歌文苑》工作室秉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初衷,把我的那些稚嫩青涩的小作,陆续在这个平台刊发展示,从而增强了我的写作信心,提升了我的创作水平。《冬歌文苑》是我当之无愧的文学领路人。 七十年代初,我先后在部队团师新闻组工作,发表过若干新闻作品。退役分配到省政府直属机关任职公务员后,因种种原因基本没再动过笔,虽然一直很喜欢文学。直到退休来北京后才开始在电脑与手机上码字,先后写了一些尚不太成熟的散文、随笔、小说、诗歌之类的东西。2020年5月,我第一次给《冬歌文苑》投稿,那是一篇题为“猪尾巴的故事”的散文。当时不知能否采用,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谁知没几天就刊发了,心中窃喜,翻来覆去阅读了好多遍。后来,我写的第二篇散文“故乡的土坯房”,收录于《冬歌文苑》第四本散文集《渔樵歌笙》一书中,此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从此,进一步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心,打心眼里喜爱上了《冬歌文苑》这个文学公众号,并坚持写作和投稿。三年来,共在此公众号刊发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稿件67篇。 关注《冬歌文苑》已成为我这几年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哪天因故没阅读到《冬歌文苑》的作品,仿佛就是一种缺失,或者是遗忘了一件什么重要事情似的。临睡之前,再迟也要补上,否则难以入梦。每次与朋友们聊起文学来,首先我要向他们推介的就是《冬歌文苑》。宣传这个文学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作品,介绍工作室编审人员的敬业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其它地方,我也是经常晚睡早起,与冬歌、琅琅等老师的作息规律有时空交集。当每天零点看到推出的更新版面标题后,才能安然入睡。次日清晨,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当天的八篇作品,思考与吸收其精华部分。对那些好的文章作品真的是爱不释手,尽量予以转发、赞赏和留言。做完这些事情,每次大约需用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好在我已退休,没有上班的压力。偶尔外出办事在公交车或高铁上,我也是通过手机认真阅读,唯恐走过错过,这已成为我阅读《冬歌文苑》的一种习惯与常态。 保持媒体或刊物的旺盛生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而把网络平台文学公众号办好也是如此。《冬歌文苑》原来开创的“五天一评”后改为“十天一评”活动,再后来是每月的文学讲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记得刚刚结识《冬歌文苑》,冬歌老师就拉我加入了文学交流群。每隔十天,主持人对选出的好作品组织大家交流点评。这些,无疑促进了大家文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对这个点评活动很多人都是非常期待。我亦如此。因为通过交流点评,相互可以学到许多好的东西,促使自己有所长进。比如交流一些作者崭新的写作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文字表达、情节设计、细节描述、环境烘托等方面,总会给人一些新的启迪。他们畅谈写作的经验体会,回答人们的提问,显得十分亲切温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接地气。说实在话,当年我就是奔着这里有文学交流点评活动而被吸引过来的。现在,只要时间允许,身体无恙,每次我都会积极参加。而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在阅读《冬歌文苑》时,那些熟悉的作者名字时常出现,精品佳作层出不穷,让我眼睛为之一亮。他们的作品精湛优秀,文笔不凡。不少人都是省级、地级作协会员,也有国家级作协会员,还有一些军旅作家与资深作家。可以说,这里高手如林,精英荟萃,形成了《冬歌文苑》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从他们创作的一篇篇文章作品中,我对如何写好散文、小说、随笔、诗歌有了初步的感悟,也学到了一些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我非常羡慕他们的文学才华,敬佩他们的艺术水准。我觉得,那些好文章好作品不仅提升了《冬歌文苑》的声誉,还在更大范围领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那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呈现给社会的是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食粮。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冬歌文苑》文学公众号,使之逐渐成为文坛中的品牌。作为忠实的业余作者和读者的我来说,深感自己在《冬歌文苑》几年里受益匪浅,精神充盈,我相信这些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感恩遇见《冬歌文苑》,引领我真正步入了文学之路。回眸这几年我写的各类文学作品,虽然还显得很稚嫩与粗糙,但毕竟体现出我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阅读每天的《冬歌文苑》时,我都会被那些优秀的作品所深深地感动着。在众多撰稿人中,经常在征文中获奖的朱湘山、赵继平、焦红玲、白锦刚、邬晓华、杨青等老师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些我不甚熟悉和了解的作者写的也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塑造了典型人物,讴歌了现实生活,弘扬了真善美,宣传了正能量,突出了主旋律。在他们的作品里,不仅人物性格典型鲜活,具有一定特色,而且情节细节丰富细腻、跌宕起伏,讲述的故事生动感人,环境描写也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所有好文章好作品都是语言流畅,文风朴实,意义深刻,可读性较强。他们给《冬歌文苑》树立了文学创作的光辉榜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名热爱文学的退休老同志,文学资历却较浅,在这儿属于名副其实的文学新兵。有机会与《冬歌文苑》结缘,实乃三生有幸。接下来,我要继续关注和参与《冬歌文苑》的创作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始终朝着“贯彻双百方针,创作精品佳作”的文学创作方向持续努力奋斗,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用以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已退休。爱好文学,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部分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