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恩,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原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石油作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文艺报》《北方文学》《世界汉诗》等报刊,其报告文学《黑龙长歌》(合作)被收入中国企业职工文化大系报告文学卷《荣光绽放》;报告文学《“大庆新铁人”李新民》获《文艺报》“纪念铁人诞辰9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暨中国石油文联“第六届中国石油职工艺术节文学大赛”一等奖;古体诗词《铁人之诗》获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诗词创作大赛优秀奖。组织、策划的报告文学《铁人之师》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1923年10月8日,您诞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镇上赤金王家屯庄一位勤劳朴实、忠厚不屈的农民——王金堂家中,您的母亲何占信用柔弱的肩膀和质朴坚韧、中慧顽强,支撑了多灾多难而您又一心为公的家。炎炎夏日,草木葳蕤,青翠欲滴,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您百年华诞盛典了,值此之际我们有好多好多的心里话要对您说、对您讲…… 日月轮回,江河奔涌。时空在变换,岁月在流逝,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是从苦难的“放牛娃”“石油头”成长起来的“老队长”。 
5岁的时候,因打官司,您父亲没要回本该归自家的土地,反而被关进监牢,不仅瞽了双目,还身染沉疴,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您拉着父亲四处讨饭,当时您只有6岁,没少挨地主老财的欺辱。10岁,您就到山高林密、虎狼出没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去了,从此成为了“放牛娃”。14岁,您先是被抓夫,接着又被抓兵,还在石油河畔老君庙淘过金、挖过石油。15岁本是花季少年,可您已在玉门油矿当长工、做小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如同进了“鬼门关”。小小年纪,您就成了“石油头”。晴天霹雳一声响,改天换地得解放。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获得新生,转年您通过操作考试,如愿当上了钻井工人,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石油头”是当年您留给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一起勘查玉门油田的美国地质学家马文·韦勒的楚楚印象。这是1937年6月,他在给家里写信时,详细介绍在老君庙见到“油娃”时的称谓。1991年10月,马文·韦勒的女儿——美国作家哈瑞特·韦勒到我国访问时,一心要找到这个“油娃”,见见这个“石油头”。根据历史记忆,大家认为这个“油娃”,就是您王进喜。也就是说,“石油头”是当年美国地质学家马文·韦勒对您的别称,可见当年您这个小小的“油娃”,已然引起了国际人士的瞩目! 屈辱的童年,苦难的人生,从“放牛娃”、“石油头”到新中国的钻井工人,国家的主人,云泥之别、天壤之变,造就了您对党的无比感恩之心,对祖国的丹心大爱,自然也造就了您对石油事业的赫赫忠心、一往情深。自打您成为新中国钻井工人之后,您就“主人不能干长工活”,当钻工您勤勤恳恳,在场地捞沙子、找配件、排钻杆,您干完这样干那样,整天忙个不停;上钻台打大钳、提卡瓦、拉猫头,您样样在行,当仁不让;进泵房开机器、修设备、调泥浆,您总是抢先一步,干在前头。当司钻执行制度您严格要求、有板有眼,“天王老子”也不放过;交接班查设备您总是一样不落,工具也要一件一件交接,小到链节都要一节一节查清楚;带作风您组织大家快速打井,不等不靠,经常创造班组新纪录。当队长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技术员的作用,大家同舟共济,一门心思多打井、快打井,不断创造高指标、新纪录;为了大打翻身仗,您整天身穿工服,盯钻台、进机房、跑料场,硬是把连奖金都没有的“豆腐队”带成了先进队,一般的先进还不够,您还让钢铁1205钻井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 料峭不掩春光,鲜花夺时绽放。作为队长,您在玉门把贝乌5队(1205钻井队的前身)带进先进队之后,为了提高钻井速度,您敢想敢干首创整托搬家,把过去几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仅用10分钟,就从老君庙三概湾765井搬到了760井井场上。还有,您勇打319井,亮剑高压易喷区,最终实现了“虎口拔牙”;争上白杨河“钻井大战”,您带队比肩标杆钻井队,创出了“月上5千”的全国最高钻井纪录;接下来,您又带队双倍实现“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从而荣获石油部“钻井卫星”红旗。为此,作为观礼代表,在建国十周年大典观上,您幸福地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10月26日,您还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您一下火车不问吃、不问住,首先问的是“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因为在您的心里,党最亲,祖国最好,石油最珍贵,能开发建设大油田,“为党争光,为民族争气”比什么都重要。
钻机到了,一无吊车,二无拖拉机,汽车也不够用,您带领大家“有也上,无也上,天大困难也要上。”硬是靠着“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让40多米高的钻机犹如瀚海灯塔高高耸立在茫茫无垠的井场上。而您为了找钻机、运钻机、安装钻机,自打离开房东赵大娘的家,就再也没回去住过,昼夜吃住在井场,奋战在井场。日以继夜的劳累,您颧骨突了,眼窝深了,胡子长了,嘴唇干裂了,嗓子沙哑了,人也瘦得多了,看到您在凛凛寒风中脱掉棉衣挥汗大干,房东赵大娘心疼地称您为“铁人”。从此,您不仅叫响了“铁人”名字,还成为了大庆会战的第一面“红旗”!开启了“人人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都来做铁人,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把'贫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为大会战立功”活动。 井架立起来了,没有水怎么办?天寒地冻,寒风凛冽之中,为了抢在前,早开钻,“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您带领大家淘干了井水,就从泡子里破冰端水保开钻。之后,您带领大家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出了1020米深的萨55井——铁人一口井,创造了大庆会战的第一个高纪录。“铁人一口井”凝聚着您对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加快发展我国石油事业的深厚情谊,饱含着您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碧血丹心,融汇着您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拼命大干的豪情壮志,她是您带领1205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打的第一口井,也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如今她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苍山巍峨方显峰高,大海深彻尽显广阔。就在您带领1205钻井队挟打赢第一口井的威风,满怀信心,要用4天时间打完开发试验区的“开山井”——位于杨四屯的2589井,为油田投入开发争当冠军的时候,井打到700多米时,却突然发生了井喷。井喷犹如海啸,能量是巨大的,威力是无比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井喷的发生,如果处置不当,或不能及时压住,机毁人亡在所难免,油井也会报废,对地下压力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千钧一发之际,您奋不顾身扔掉双拐,带着受伤的右腿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山有影,车有辄,在您的带领下,女实习生和司钻等7名工人,随之也毫不犹豫也跳下去了。经过3小时的通力合作,咆哮肆虐的井喷仿佛蛟龙伏首被驯服了。制服井喷,钻机和设备保住了,油井保住了,地下压力也保住了,但您的伤腿,绷带早就魂不守舍不知去向,反而血泡斑斑…… 
在生产上,您争先不止,拼命大干,在生活上,您对他人一样爱满心头、无微不至。对待家人,您把家里仅有的电唱机和爬着裂痕的三屉桌放在了母亲房间,为的是排遣老人家的孤独,让她听秦腔。东北寒冷,您怕母亲的旧被子单薄,借到兰州开会之机,专门给老人家买了一床厚厚的羊毛毡。如今,她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就珍藏在铁人纪念馆。一张三屉桌,一个电唱机,一条厚毛毯,这在今天俨然无所谓、不值一提,但在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那可是难得一见、不可多得呀!透过物质的关爱,更可贵的是您那颗火焰般的孝心熠熠生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您对妻子王兰英也是一样的。1970年国庆观礼,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您多得了一张观礼券,手握观礼券,心荡夫妻情:“这张票我谁也不给了,给我老伴儿,她跟我一辈子吃苦挨累,这回我把最大的幸福送给她,让她去见毛主席!”因为,在您那个九口之家,孝敬公婆,侍奉弟妹,抚养子女,起早贪黑到外面劳动贴补家用,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她默默承担,始终无怨无悔,太不容易了!
对待钻工,从玉门出发跻身大庆石油会战,您把三张卧铺票给了最年长的老工人庞万金和两名体弱的工人。大爱无疆,您对大家的爱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东北的严冬,寒噤不止,冷彻骨髓,让人难以忍受。零下30多度的天气,您骑着摩托带着大队机关干部夏蒂生到井队了解情况,他冻得直打哆嗦,您脱下身上的大衣给他穿上,事后又把大衣送给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是何等的情怀,多么崇高的美德呀!一年冬天,45井家属基地的水井房管线冻了,男人都到四川参加会战去了,家属吃水成了大问题。您不顾在那里“阶级姐妹”对您的批斗,带人用油毡纸修好了房顶,又用毛毡把门窗封好,还点火把水管线和阀门烧通,再用毛毡把它们包起来,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解决了“阶级姐妹”吃水的难题。1967年的一个雨天,您骑摩托在张铁匠村,看到两名钻工沮丧地在路边淋在雨中,当您得知因雨大“大篷车”——通勤车无法通行,他们被困在那里无法回家时,您换了吉普车把他们一一送到了创业庄的家中。事后,您力排众议,冒着潜在风险,克服重重困难,把经互助村到八百垧近10公里的草原便道修成了平坦的砂石路。整条道路贯通后,您又多方联系,不仅增加了通勤班车,还设置了站点、固定了班车时间,并在张铁匠村和八百垧两个起始终点站,各盖了一个“干打垒”候车室,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浩瀚星空,璀璨斑斓,您关心钻工的事仿佛星汉之光,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钻工怀念,大家传颂,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旌上。 对待受迫害的干部,您舍己为人、公忠体国,一身浩然正气。“文化大革命”犹如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大庆也未能豁免。在一些基层干部、标兵模范被打成“牛鬼蛇神”,无法正常工作时,您一方面说服群众不能揪斗干部,一方面大声疾呼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搞好油田建设。在您亲自组建的“老头攻关队”,当“最大的走资派”张学贵面临被揪斗时,您对“老愚公造反团”的人说:“你们的队长、指导员连芝麻大的官都不是,算什么走资派……在攻关队如果有错误,也是我的错误多。成立一年来,我来的最多,出主意也多,你们要批就批我”。风高迎难上,浪恶挺身出,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在1202和1205钻井队打井上十万米的庆功会上,当油田和钻井的“走资派”被揪上台、戴高帽、挂牌子、剃鬼头、挨批斗的时候,您再一次挺身而出、义愤填膺地大声疾呼“02队、05队打井上10万米是扬眉吐气的事,立了大功。大庆油田的生产是保证全国人民对石油的需要,一点也不能伤风感冒。我们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保证油田生产正常进行。”在有经验、懂生产、会管理的干部被打倒,技术干部被打成“反动权威”,油田正常生产岌岌可危,油田“两降一升”迫在眉睫的时候,又是您先后两次进京向周恩来总理专门汇报,并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按照总理的叮嘱,积极奔走在大庆和江汉两个油田,大智大勇地解救干部、稳定队伍,从而保证了十年动乱,大庆生产一天也没有停。不仅没有停,还有了稳步发展,以至后来油田还实现5000万吨稳产整整17年。昭昭之心,日月可鉴,“文化大革命”中铁人老队长一心为油田,千方百计保护和解救干部的壮举如星河之光、瀚海之水,说不清、道不尽,我们只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世事沧桑,铁人老队长您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早早离开我们已经53年了。但您的忠贞奋发、苦干忘我,已经幻化成了精神之帜,仿佛永不熄灭的薪火,将永远招展在人们的脑海,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赓续在人们的身上!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铁人老队长,道您一声“老队长”是对您的尊重,您并不老,1970年您辞世的时候才47岁,47岁正是人生最可宝贵的黄金时段,47岁也正是人生事业的巅峰期,可您却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您有句格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想一想,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您何止少活了二十年啊?1963年您40岁的时候,在会战团委纪念“五四”大会上曾说:“去年我想,我整整40岁了,还要当20年老黄牛。可今年一想不对,我还没有老,为什么再干20年呢?”那时您说:“要干一辈子……!”可遗憾的是,仅仅47岁,您这颗新中国之星,就像陨星划过星空一样不幸陨落了!称您老队长,道您一个“老”字,是说您在1205钻井队资格老、地位高,是您把05队带进了先进队,带成了标杆队,带成了钢铁钻井队,让05队的旗帜鲜红地闪亮在祖国的丰碑上;还有,您在石油人的心目中地位高、情谊重,是您以铁人的光辉形象,以铁人精神的光芒,叫响了大庆的名字,光耀了大庆红旗,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不仅如此,建国40周年时,您曾与雷锋等一起被授予“共产党员优秀代表”,成了全党学习的榜样。世纪之交,您还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建国60周年,您又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江河亘古,山川永恒,铁人王进喜,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