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新成语故事--薄养厚葬

 新用户3951uudG 2023-09-19 发布于河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在田野里干活的丁兰看到这些,就想起了自己,看来人家还是有慧根的:乌鸦还有反哺意,丁郎岂无孝娘心。

但是往往和我们一样,知道就晚了。

从小丧父的丁兰对母亲并不好。母亲送饭给他,早一点,他骂,晚一点,他打。他想他母亲是德国人,守时守到约好三点在你家集合但是两点五十就到了于是在你家门口徘徊来徘徊去晃到三点整再敲门。

但母亲就是母亲,天下的母亲是一样的,怕儿子挨饿,儿子在田里干活时还总是送饭。

这天,他的慧根突然发了,可是……

他手里正拿着赶牛的鞭子,本要道谢,却忘了放下,母亲以为儿子又要发飙,急忙想跑开,谁知一转身,重重撞在梨木树上,死了。

刹那间,应该是喜剧的却变成了悲剧,悲痛欲绝的丁兰请人把这个梨树的树干雕成母亲的形状。

对母亲这么坏还能登上孝子的位置。那不是因为生前,而是死后,你说这还有什么意义?

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

古人这样告诉我们,却也推出了一个这样的孝子,让谁看的?祭之丰就是让活人看的,对死人已没任何作用了,既尝不了一口,甚至连看一眼也不可能。

看看我们的孝子是怎样干的?

早起问安,晚睡问宁,看看《红楼梦》这样的问安很多,但人家贾老太太安享祝福,总是自己听到和看到了。连《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也唱:我这清晨起来到大厅,问了声老太君你可安宁?

凡事均和木像商量。乖乖,和木偶商量事情,怪不在应该是一家之主(现在是)的老婆心里不舒服,把人家放到什么位置了。

一日三餐敬过父母后才吃饭,想起来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杂文《偶成》:第二条,虽然上馆下馆,一一摇铃,好像学校里的上课,未免有些麻烦,但为了要喝茶,没有法,也不算坏。引用先生的话,为了孝敬父母,这也没有什么,父母知道不知道那就不是自己关心的了。

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就想起了上小学的儿子,回家后先叫妈,其实可能是岁数太小,比较害怕,家里有人应个答,不害怕而已。不过丁兰出门要父母保佑平安,回家要感谢父母是对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借用雷锋同志的话:一天这样并不难,常年坚持你就是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上课时给学生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要大家每天重复一百遍,每隔一段时间统计坚持的人数在递减,一年后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他就是亚里斯多德)。

我们的丁兰坚持了下来,但老婆出现了厌烦,一个木偶,至于吗?把木偶当人,把自己当木偶。

你说妇道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烦就烦了,还大不敬。告诫后人,虽然不信鬼神,但不要亵渎。

不过有个故事说:有人过不去小河沟,把菩萨庙里的菩萨搬来当桥过去,后面的人大叫罪过,把菩萨恢复原样,还拜了几拜,菩萨叫手下去追第二个人:人家第一个不信,追上也没办法。

用针好奇的扎人家的手指,乖乖,出了怪了,竟然有血流。不过人家没有把木偶当柴烧,这还是好的,没有了木偶我看你还敬谁去,还不是乖乖把老婆当宝贝。

可想的与现实往往截然相反,就像丁兰想孝敬娘却害了娘一样。回家的丁兰见木像流泪,厉声责问,妻子告以实情,于是休妻。

这家伙,他想老婆真的像衣服,随随便便就脱下,他想他真的是刘备,老婆死了,还有另一个诸侯孙权的黄花妹子哭着喊着要嫁。

可人家就真的随便脱下了。

没有了下文,还有没有老婆替他做饭、洗衣,不知道,反正人家成了二十四孝之一。这是可以不要老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