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寻求两情相悦,结婚后却遭婆婆横加阻挠,最终和丈夫殉情而死

 民国女子 2023-09-19 发布于湖南

篇是首小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短短几十个字,就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伤感的真实的社会新闻:两个年轻人本很相爱,但为双方家长所不容,不得不赴死以成全对爱情的忠贞。

01

刘兰芝是一个集多项技艺于一身的富家女子,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傲娇的年轻女子。从她被遣回娘家十几天,就接连来了几波看似比焦仲卿更好的求婚者来看,她还应是一个美艳远播的女子。似乎还可以以此推测,未嫁前的兰芝被求婚的盛况。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她回到娘家,于万般焦虑忧伤之际,却还识别出马蹄的声音,并知道是焦仲卿来了,这是否意味着婚前他们其实已经认识并偷偷相爱,他曾常常骑马来看她?就像唐朝故事里丞相家三小姐王宝钏的追求者中,有的是达官贵人,但能让宝钏心动的只有一个又褴褛又雄壮的薛平贵。兰芝大约和宝钏一样,要的是两情相悦,把它看做人间的最幸福

02

王宝钏这样的女孩,被张爱玲称为“社会的叛徒”。主流对女子的规训是把自我磨平销蚀,一切听从父母之命,但王宝钏偏不想这样行事,兰芝的个性也当是如此。

焦仲卿是个小小的政府办事员,在事业上应该没什么上升空间了,他自己也很清楚,儿已薄禄相”,但胜在温柔多情,幸复得此妇”,结婚后,他愿意努力经营婚姻,两人始终恩爱有加,“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这是他们的幸运。因为多少人结婚后性格不合、喜好差异,但为了孩子或其他,必须忍耐,就那样凑合着过了一生。但过于亲密,也会产生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开明的长辈会因此而不悦,他们觉得年轻人眼里没了规矩,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因为偏心不会责怪儿子,只觉得是儿媳把儿子带偏了带坏了,就把矛头对准儿媳。

焦仲卿和兰芝的亲密,应不至于像徐志摩当着父母面抱着陆小曼上楼,但两人眼神的交流啊,肢体的接触啊,年轻人特有的密语啊,都多少会把焦母晾在他们的世界之外。尤其焦仲卿这种独子,十几年一直是母亲的依赖,她怎会甘心如此?她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母子还是一体,媳妇才是那个在他们娘俩外围焦虑徘徊的人。

03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兰芝知道矛盾的症结在哪里,婆婆一直在挑刺,无论怎么做,都不会得到她的欢心,但焦仲卿待在家中的时间又太少了。她和婆婆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逐渐就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骄傲的女子,常常放不下身段;自我意识强的女子,不会巴结婆婆。她总有些不屑,暗暗地和世俗规矩较劲。

当然也有读者猜测,婆婆不喜欢兰芝,是嫌弃兰芝没有生育能力,她想为儿子介绍的另一个女子的最大优势就是可怜体无比”,但也有可能是用这句话告诉儿子,刘兰芝不是最漂亮的,还有比她更妖娆的啊!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简直霸道逻辑,我不满她那么久了,你又怎么可能从她那里得到快乐?又饱含着期待,你该永远和妈妈站在同一个壕沟里战斗!

家里还折腾得起,儿子也不愁再娶一个,整个社会对母亲有一种不由分说的孝顺氛围,这是她无所顾忌,一味逼迫儿子离婚的底气所在。她粗暴地以为,只要儿子听话休掉了那个女人,那么,儿子的心就还在她这里,她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04

焦仲卿想强硬一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但这话听在母亲耳里,就是他的堡垒已松动,已有了“遣此妇”的心理准备,终老不娶云云,自然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温柔体贴的反面就是懦弱无能。虽然千不情万不愿,焦仲卿还是把兰芝送回了娘家。两人分别之时,焦仲卿到了兰芝的车中,低头共耳语”,耳语的内容是,你先暂且回娘家,不久我来接你。焦仲卿的状态始终是不愿相信,兰芝回到娘家,两人就已是各自天涯。他还抱着希望,认为过段时间,母亲的怒气就会消失。

我觉得,焦仲卿就是那种典型的牙膏男,谁挤他,他就给谁一点。兰芝向他诉说委屈,他就直接去找母亲;母亲锤床大怒,他就劝说兰芝先回到娘家暂避风头。他自己的意志在哪里?你看不见,也找不到,他就是随波逐流,风吹到哪儿说哪儿。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大约和兰芝也有相似之处,她和沈复相亲相爱,喜欢和丈夫结伴出外游玩,被公婆知晓,不以为然,后被赶出,但沈复就很有勇气,也跟着出来了。沈复关键时刻没有放弃妻子,他也就没有焦仲卿这样的遗憾和痛。

05

尽管兰芝有过片刻怀疑,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但在焦仲卿的温柔缱绻下,文艺的她不由得也发出誓言,表达着对焦仲卿的依恋和不舍、热烈与坚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回娘家十几天,就迎来了很多的求婚者。回到娘家的兰芝可以在母亲面前撒娇哭泣,誓言不嫁,哥哥面前却不能。就像《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在哥嫂手里讨生活不易,母亲为大势所趋,尽管心疼女儿,也不得不顺着哥哥嫂子的意愿说话。

兰芝很容易就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喜欢,又总爱为这不喜欢做出懂事的样子。婆婆不喜欢她,就日夜劳作;哥哥不喜欢她,就答应再嫁。但这些懂事太违背她骄傲的本性,时间一长,就容易委屈,就容易愤怒。她把自己比作蒲苇,有蒲苇的坚韧,却也有蒲苇的干枯,太多干枯的蒲苇摞在一起,会引发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06

但实际上,她美艳、聪慧,习得各种技艺,也能操持家务,她实在不必如此不自信,可她总喜欢从外界寻求支持或认可,或者说,她非常依赖焦仲卿的温柔缱绻,焦仲卿的温柔缱绻是她唯一可以把握的东西。听说兰芝再嫁,焦仲卿策马奔来,焦虑的他是来挽留兰芝的,也是来讽刺兰芝的,贺君得高迁”,他的话朝兰芝干枯的蒲苇上递了根火柴。举身赴清池”,或许她是想用那一池清水洗去心中的焦躁吧。

焦仲卿随即“自挂东南枝”。他或许希望来世长成一棵树,心中的那些热爱和浓情像根一样伸展蔓延,直到触到清池的水。他们两个算是灵魂伴侣吧,失去了对方,再多的东西都填不满心中的黑洞,这种欠损让他们痛苦。

然而,这也告诉我们,焦仲卿不是磐石,刘兰芝不是蒲苇,他们对生命本身不够敬畏,缺少厚重、坚韧,哪怕即使最痛苦最绝望时,也该等待重逢的时机!不信,你看张爱玲的姑姑,52年光阴,并未磨损她对初恋的爱,时光总会创造奇迹,他们最终得偿所愿。

叫人又气愤又好笑的是结尾,两家求合葬”,到底谁家先提出的?为什么人没了,才会痛悔之前的言行?兰芝的哥哥还好,焦母又该如何度过那些没有儿子的时光?

07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觉得《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很相似。她们都聪明伶俐,心性高傲,喜欢温柔多情的男人,承受着外界言论压力,最终又都投水而死,她们的故事主题也都是女子的困境。差别或许是,十娘自我救赎而不得,兰芝却坚持自我又总失去自我,是他人希望成为的任何人模样。

作者:樵髯:喜欢红楼及一切有趣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