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太炎《金匮玉函经》校录

 szxlyuan 2023-09-19

《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之别本也。林亿序称:欲人互相检阅,以防后世之亡逸。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共文理或与《伤寒论》不同,然其意义皆通。圣贤之法,不敢臆断,故并两存之(以上林序)。南宋许叔微、金成无己多引其文,简称《玉函》。然晁公武、马端临已误以《金匮玉函要略》相溷,明徐镕序《要略》因之。唯《宋史·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十卷,《金匮要略》方三卷,《金匮玉函》八卷,悉如林亿所录,分列不误。明成化中叶盛菉竹堂书目有《玉函经》一册,《伤寒论》二册,《金匮方论》一册,亦不溷。清初钱谦益绛云楼书目有《玉函经》八卷,汉张仲景撰,指言八卷,其不以《金匮要略》借称可知。然则元明以宋医师虽不见是书,而藏书家往往获焉。今所见者,清康熙末何焯以宋钞本授上海陈世杰雕板,而日本延享三年清水敬长所重摹也。其书果出叔和撰次与否?今无以断。按其条目文句,与《伤寒论》时有异,叔和一人,不应自为舛错,疑江南范、汪以下诸师别得旧本,而采叔和校语及可不可诸篇以附之也。是经与《伤寒论》异者,
一、无仲景序。
二、无王叔和序例。
三、有辨脉,无平脉。
四、第一卷有证治总例。
五、第七卷有方药炮制。
六、痉湿暍篇编在辨脉前。
七、厥利呕哕篇与厥阴篇为二。
八、可不可诸篇,自汗吐下外,增可温、不可火、可火、不可灸、可灸、不可刺、可刺、不可水、可水、热病阴阳交并(此诸篇亦出叔和《脉经》)。
证治总例,与《千金方》治病略例、诊候诸篇相类。篇中引张仲景则非仲是自述甚明,亦恐尚在王叔和后。盖其言地、水、火、风和合成人,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供起。此乃《释典》之说,王叔和生魏晋间,佛法未盛,不容言此。以此知为江南诸师所达,《千金方》又敷畅之耳。
是经与《千金翼方》同者:
一、鞕皆作坚,阳明篇固瘕亦作坚瘕。
二、太阳篇第十三条云: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伤寒论》无此条)。
三、太阳篇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伤寒论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唯林校所引一本与此同)。
四、太阳篇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者恐非(旧云以下十二字,盖江南诸师校语,《伤寒论》《千金翼方》皆作白虎,然林校《伤寒论》云:《千金翼》作白通。则宋本与此经同)。
五、阳明篇有微阳阳明(《伤寒论》作有少阳阳明)。
是经篇中编次亦有与《伤寒论》小异者,论中太阳篇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千金翼方》与论同)。此经太阳篇第一条:夫病有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不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论中阳明篇第一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等六十三字。此经阳明篇第一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千金翼方》与此经同,唯实字作寒)。
是经痉湿暍篇,形证治疗皆具,与《金匮要略》差同,视《伤寒论》为详。唯湿状中,论有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是经缺此条。痉状中,是经有脊强者五痉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疭,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论及《千金翼方》、《金匮要略》并无此条。
是经辨脉篇第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伤寒论》并缺。
陈刻虽据旧钞,亦时妄改者。阳明篇转失气不转失气,《伤寒论》单论本、成注本、《千金翼方》皆同。成注曰:如有燥屎,小承气汤药势缓,不能宣泄,必转气下失。其义甚明。陈刻改失气为矢气,此大谬也。失气者,今人言放屁,宋人犹通云:失气。故有戏作失气赋者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啻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若矢溺字,全书例作屎,不作矢也。又方药炮制篇,凡煮药用迟火,火驶药力不出尽。驶必駃字之误。《千金》、《外台》快字多作駃。无用驶字者。陈氏未通古义,以是妄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